「禍不單行」竟然有科學依據?生活中的倒霉事能解釋嗎?

2020-09-12     小花的科技屋

原標題:「禍不單行」竟然有科學依據?生活中的倒霉事能解釋嗎?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碰到或多或少的倒霉事,但你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這件事一定會有最糟糕的結局;倒霉事總是發生在我身上;好幾件壞事總是一起到達,真是「禍不單行」。如果你有這種感覺,那麼這篇文章值得一讀。

每次麵包掉地上總是有果醬的一面先著地;每逢想出遊必定下雨;抽獎從來沒有中過大獎……但身邊的人似乎運氣都不錯。有人因此認為自己就是個倒霉蛋,即使最理智的人有時候也會認為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讓他們本就不幸的事雪上加霜。「墨菲定律」說的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那麼不論這種可能性多小,它總會發生。許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實際上,按照現代理論知識分析,人走背運一部分是機率問題,部分是心理問題。人們對背運的感知和一些巧合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

「禍不單行」的說法流傳廣泛,這種觀念可能根本經不住科學檢驗,但是它存在就有一定的現實依據。比如就像等公交車的時候,要麼不來,要麼一下來三輛。

我們首先應該考慮到底什麼是「壞事」。有的事只是稍微不好,比如在你不忙的時候公交車晚點了五分鐘。有的事特別不好,比如考試不及格或者被公司辭退。我們應該把事情的好壞看成與程度有關的問題,而不是「非好即壞」。但是某些事情因為一些相關的事情就改變了好壞的程度。比如同樣是公交車晚點,如果你急著上班或者參加什麼重要的事情,而且馬上要遲到了,那麼公交車晚點這件事就變得特別不好了。

對於禍不單行的問題,關鍵因素是第一件壞事的持續時間和對你造成印象的深刻程度。第一件倒霉事困擾你的時間越長,那麼兩件倒霉事碰到一起的幾率就越大。事件本來應該是獨立發生的,它們好壞程度不同。但你還在第一件事情的陰影中沒有走出來時,第二件事情發生了,如果第二件事恰好又是倒霉事,那麼你會自然地把兩件事聯繫到一起,甚至你還會認為你的預言是對的。

孤立的倒霉事其實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光憑這一點就可以推翻「禍不單行」的理論了。「禍不單行」這種想法只是人們的主觀的想法。其實你仔細想想,在自己身上一定也發生過好事成雙的現象。只是好事對人的刺激遠低於坏事對人的刺激程度,這些好事被不自覺地忽略了。

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可以說明為什麼壞事會扎堆出現。並不是所有的倒霉事都互相沒有關聯。比如一個人被解僱,他的心情會差到了極點,心情抑鬱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所以這個人更容易感冒,他的身體反應會變得不靈敏,所以更容易做出打碎花瓶這樣的事。面臨考試時難免會有緊張焦慮的情緒出現,越是焦慮,同學們越可能會出現發燒,肚子痛等現象。

說了這麼多,還是希望各位明白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不要認為自己是最倒霉的那個人,當有挫折到來時,合理調整自己,避免出現更大的損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Ad8gXQBd8y1i3sJk0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