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退休女科學家放棄了退休生活,再次挂帥,幫祖國攻克技術難題

2019-08-03     龔老師說教育

1

近年來,中國科技、軍事實力發生了令人驚嘆的飛躍,不過由於起步較晚,我們依然有一些不足,比如發動機技術、晶片技術等。

晶片我們都不陌生,大到飛機、高鐵、航母、人造衛星、戰鬥機、飛彈系統,小到手機、電腦等,都有大量高性能晶片在運行,然而晶片研究難度極大,

它是我國進口產品中最多的一類,2018年中國進口晶片金額達到2.06萬億人民幣,遠遠多於進口石油總金額。

靠進口晶片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畢竟技術掌握在美國等具有先進晶片技術的國家手中,人家一不樂意就可以輕鬆扼住我們的咽喉,比如「宇航級」晶片被壟斷在一家美國公司手裡,我們想要買幾顆,還得通過首腦級外交才能獲得。

至於像殲-20戰鬥機使用的晶片是買不來的,只得自己研發製造。為了不受制於人,不讓他國扼住喉嚨,中國的科學家們一直在自主研發我們的「中國芯」,但由於晶片技術太過複雜,進度一直裹足不前。

彼時66歲的中科院女院士黃令儀已經退休,但當她得知這一情況之後,毅然放棄了悠閒自在的退休生活,再次出山挂帥,主持中國龍芯項目的研發,

老人家做夢都想除掉中國的「芯」病。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16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在黃令儀的領導下,中國的晶片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研發出來了龍芯1號、龍芯2號、龍芯3A、龍芯3B等產品,

這16年來,龍芯的每一個設計方案、圖紙,這位80多歲的老人家都要一一過目,確保萬無一失,真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令人肅然起敬!

「龍芯」的橫空出世讓復興號高鐵實現了百分之百的國產,讓殲-20的相控陣雷達有了中國芯,讓中國發射了多枚使用「龍芯」的北斗衛星,

而這些輝煌成績的背後離不開一個8旬老人在研發一線夜以繼日的努力國士無雙,中國有黃令儀這樣的女科學家是國之大幸!

2

黃令儀出生於1936年,親眼看著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胡作非為,她懷揣著科技強國的理想於1962年加入了中科院計算所,此後的半個世紀裡,從二極體、三極體、大規模集成電路,到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枚CPU晶片,

黃令儀都親自參與並做出了巨大貢獻。本來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但看著祖國依然患著「芯」病,黃令儀毅然二次出山,主持中國龍芯項目,如今看著龍芯產品不斷更新換代,

80多歲的老人家終於願望成真,老人家曾說過自己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匍匐在地,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

像黃令儀這樣的科學家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器,真正的中國明星,她們一生不求名不求利,只求祖國能夠變得更加強大!

我是「龔老師說教育」,專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歡迎關注!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ADjV2wBUcHTFCnfrW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