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區葛沽歷史文化名鎮規劃有變 布局再調整

2020-02-21   樂居二手房

昨天(2月19日),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修編草案》進行了公示,根據現存物質文化遺存情況,對葛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區划進行微調;對保護範圍內用地布局進行調整;重新梳理保護體系,充實保護對象。

天津第四處

歷史文化遺存較多地區

葛沽鎮位於津南區東部,東與濱海新區新城鎮接壤、西與雙橋河鎮毗鄰、南與小站鎮毗鄰、北靠海河與東麗區隔河相望,鎮域總面積約44.1平方公里。在市域歷史資料分布中,葛沽鎮是繼天津歷史城區、薊州古城、楊柳青古鎮之後的第四處歷史文化遺存較多的地區。

修編後調整這些

一是根據現存物質文化遺存情況,對保護區划進行微調;

二是為促進古鎮在保護中得到充分發展,結合葛沽示範鎮建設情況,對保護範圍內用地布局進行調整;

三是結合實施評估及前期調研工作,重新梳理保護體系,充實保護對象。

現已編制完成了葛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草案,公示如下:

葛沽歷史文化名鎮四至保護範圍(順時針):順河大街、霞飛道、海沽道、津沽公路、西溝沿路,面積50.34公頃。其中,核心保護範圍14.03公頃,建設控制地帶36.31公頃。

保護對象:

3處不可移動文物:津東書院舊址、藥王廟、鄭家大院

5處建議保護建築:張家大園、陳家大院、蘇家5號院、萬字會、西大橋

4條歷史街道:南大街、東大街、娘娘廟道、營房道

12條歷史街巷:水梯子胡同、趙家胡同、吉祥胡同、中大街、五星道、新華道、光明胡同、渡口胡同、北大街、幸福胡同、四平胡同、建國道

3條歷史水系:西溝、中溝、東溝

2處遺址遺蹟:娘娘廟遺址、關帝廟遺址

6棵古樹名木:3棵國槐、2棵刺槐、1棵白蠟

30年以上樹齡大樹:36棵

為何要對保護規劃修編?

2012年5月14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覆了《天津市葛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對保護範圍內保護街巷、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樹名木、保護建築等提出了保護要求。

自規劃批覆以來,我市採取積極措施對葛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範圍內的鄭家大院和津東書院等文物及天后宮等建議歷史建築、街巷肌理、「水流三代」空間格局、古樹名木、「寶攆花會」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保護對象進行了有效保護。

為了進一步開展葛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工作,津南區政府擬對保護規划進行修編,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

一是按期調整保護規劃的需要。《天津市葛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規劃期限至2020年,目前已至規劃期末,為適應新的發展需求,有必要進行修編;

二是與新規範新標準密切對接的需要。在歷史文化名鎮、不可移動文物等方面,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文件及編制審批標準。同時,自2016年1月起,我市開始執行新的用地分類標準,本次修編需與新規範和標準對接;

三是保護與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隨著葛沽鎮示範小城鎮建設,面對歷史文化遺存減少、保護對象分散的不利條件,急需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保護要素,做到「能保則保,應保盡保」,並對生態、文化等瀕危保護要素進行搶救性保護和織補修復,使名鎮在保護中散發新的發展活力;

四是把歷史文化研究成果納入規劃的需要。自保護規劃獲得批覆至今,區、鎮兩級政府組織進行了一系列歷史文化研究,藉助新媒體加大對葛沽歷史文化的宣傳力度,出版《千年葛沽古鎮》、編制《葛沽民俗文化區歷史風貌復原與民俗史料專題研究》等,對葛沽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利用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應將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納入到保護規劃中;

五是梳理保護體系、擴大保護對象的需要。在延續上版保護規劃體系基礎上,充分挖掘葛沽歷史文化內涵。將調研工作中新發現的歷史街巷、30年以上樹齡的大樹、慈雲閣石獅子等歷史遺存納入保護體系。

因此,為了使名鎮能夠在保護中得到充分發展,津南區政府組織對《天津市葛沽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修編。此方案公示時間為2020年2月13日至3月31日,意見反饋時間截止至3月31日。

來源:北方網

【關注樂居二手房,獲取更多購房資訊】

文章來源: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