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百順鎮東坑村喜慶千年傳統節日「豐收節」憶苦思甜喜慶豐收

2019-11-17     魅力韶關

近日,南雄市偏遠山區百順鎮東坑村的村民歡聚一堂,拜祖先、打麻糍、吃團圓飯,載歌載舞慶祝歷經千年不衰的傳統節日——豐收節。在這個豐收的季節,鄉親們「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憶苦思甜,追憶先人,喜慶豐收。


圖為百順鎮東坑村村民歡聚一堂,共慶傳統節日豐收節。

相傳,唐開成五年,南雄籍戶部侍郎李金馬曾路過百順,借宿東坑。當晚盜寇四起,李金馬率部擊退,保全了東坑百姓的身家性命。自那年起,為了紀念李公,感謝李公恩德,以及慶祝豐收,祈求風調雨順,東坑村便開始流傳過豐收節的習俗。因為節慶重在紀念李公,所以豐收節又叫「李公廟會」。

村裡的老人說,這個節日已經延續1100多年了,每年都過,從未中斷過。負責李公廟事務的老人笑著說,「辛辛苦苦做一年,到這個時候,大家就歡樂一下,紀念一下李公公,慶祝一下豐收。」

在東坑村,豐收節是全村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外出務工的子弟、外嫁的姑娘,這一天也大多會趕回來慶祝,一起到李公廟敬奉祖先,然後抬著李公的塑像巡遊,大家都高興,放鞭炮,吹喇叭,舞龍舞獅,好熱鬧。」

巡遊後,大夥就相聚在一塊,合力準備美食小吃——麻糍。做麻糍得先將糯米浸泡在水中,待脹足後淘盡瀝干、上蒸桶蒸熟後,放在石臼內搗爛成團後起舂,再趁熱拉成厚薄相當的粉團,然後嵌以餡。做麻糍時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勞力,因此,常常需要兄弟叔伯或鄰居相約在一起做。在做麻糍的時候,大家分工合作,各顯身手,既忙碌又熱鬧。

雖說麻糍的製作過程很辛苦,但品嘗起來卻是美滋滋的。「跟小時候的麻糍一個味道,沾點糖又甜,沾點油又香。」從韶關市區趕回來過節的村民胡天盛樂呵呵地說,這小小的麻糍,又粘又甜,「粘就像我們村一樣,團結;甜就像我們現在的生活,甜美。」

甜美的生活,不僅僅體現在香甜的麻糍上,還有村裡這幾年的變化。近三年來,在對口幫扶單位韶關市公路事務中心和韶關市農發行的扶持下,村裡的甜玉米發展起來了,硬底化的道路更長了,扶貧電站建起來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房子更加漂亮了……東坑村的豐收,不僅僅是「五穀豐登」了,還有山鄉的巨變,以及更加文明的鄉風。

來源:韶關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t8M5fG4BMH2_cNUgbNM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