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於 6 月 16 日發射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第55顆組網衛星)全球組網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因臨射前測試過程中,發現產品技術問題,發射任務推遲,發射時間待定。
在上篇文章中,我們了解到頂峰測高動用了北斗「黑科技」!小編帶領大家領略下北斗的風采!
迄今為止,在全球導航系統中,除中國北斗外,也只有美國的GPS,歐洲伽利略GALILEO、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綜合起來,就是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GNSS。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
簡單來說,北斗就是中國的GPS,是100%的國產化。北斗組網完成對我國意義重大!而且值得提一提,我國的北斗系統,還是四大導航系統裡面,精度最高的一款系統,它的精度達到了10厘米,比美國GPS系統的30厘米高出了一大截。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多種實用價值,中國開始探索衛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對此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
第一步,建設北斗一號系統。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並投入使用,採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第二步,建設北斗二號系統。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第三步,建設北斗三號系統。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計劃2020年年底前,完成30顆衛星發射組網,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北斗三號系統繼承北斗有源服務和無源服務兩種技術體制,能夠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定位、測速、授時)、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服務,中國及周邊地區用戶還可享有區域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
還差一顆,就可以全部完成北斗三號系統。作為收官之作的最後一顆衛星大有來頭,它是北斗三號系統中最後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該軌道距離地面約36000公里,是北斗系統不同於國際上已有的GPS、格洛納斯等導航系統的獨特設計。其對於保障北斗區域系統向全球系統的平穩過渡,進一步提升北斗全球系統在我國及周邊地區的服務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信這一次的推遲肯定只是一個小小插曲,解決問題後,北斗最後一顆的發射肯定會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