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挑玩具,是很多爸爸媽媽關心的事。挑對了,能夠促進孩子的發展,讓他變得更聰明。挑錯了,不僅孩子不愛玩,還可能會妨礙他的發展。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媽媽,因為太急於開發孩子的智力,經常買一些超過孩子年齡和能力的玩具。結果孩子不僅不愛玩這些高級的玩具,時間長了,還變得非常玻璃心,總是把「我不會」掛在嘴邊。
別人家孩子總有幾樣愛玩的玩具,像是積木、皮球、橡皮泥等,這個孩子卻什麼都不愛玩,只喜歡看動畫片。畢竟,只有在看電視這件事上孩子不會失敗,能夠找回一點自信心。
所以說,給孩子挑選適齡的玩具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小樣媽給大家分享過1-2歲,還有2-3歲階段適合孩子玩的智力遊戲。
《怎麼給1-2歲孩子挑玩具?家裡玩具再少,也別缺這5樣,很益智》
《2-3歲是孩子智力快速成長期,這5類玩具不能少,你給孩子買齊沒?》
今天,我們再來盤點一下適合3-4歲孩子玩的玩具和遊戲。這些玩具有的可以在網上買,有的可以自己做,重點不在於玩具有多貴,而是能否促進孩子認知、語言、社交、動作技能等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3-4歲是孩子入園的年齡。他們需要離開家人,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去和老師、夥伴相處,這使得玩具又具有了新一層的意義。
孩子在「玩」這件事上表現如何,會直接影響到他的入園適應問題,以及老師和小夥伴對他的認可程度。
有些孩子在家裡玩得非常單一,或者花大量時間看電視、玩平板,結果到了幼兒園,要麼和同學玩不到一起,要麼在做運動、做手工、搭積木的時候,明顯被同學們比下去。
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挫折,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逃避心理,加重他們入園時的分離焦慮。
所以說,在3-4歲這個年齡段,我們要更加重視「玩」這件事,培養孩子玩的能力,藉此提升他各方面的能力發展,幫助他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提升自信。
下面我們就按照能力來分類,看看3-4歲應該多陪孩子玩哪些玩具和遊戲。
1、精細動作能力
精細動作是指孩子運用手部和手指的能力。這項能力非常重要,不僅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也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息息相關,是孩子完成複雜任務的基礎。
3-4歲階段,孩子需要學會使用的工具有各類畫筆、剪刀、膠水等。比如能用筆畫出圓和正方形,能夠用剪刀剪出直線等。
在幼兒園,老師最常讓孩子們進行的兩大類活動,就是畫畫和做手工。這也是孩子們非常容易拉開差距的,尤其是男孩和女孩。
相比準備材料,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在家裡多陪孩子做這兩類活動,以培養興趣和創意為主。
1、不要小看兒童畫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畫畫很簡單啊,隨便塗幾筆就是了,都看不出畫的是什麼。」
其實對孩子來說,畫畫是一項很有難度的工作。需要藉助一定的繪畫符號,把頭腦里的東西抽象出來,表達到畫紙上。這種符號的轉換,恰恰是抽象思維和符號功能的基礎。
所以孩子畫畫時,一定不要用畫得「好不好、像不像」去評判他,而要把重點放在創造和表達上。只要孩子畫的是他腦海里的內容,就是獨一無二的。
不要為了追求結果,而教孩子畫什麼、怎麼畫,那樣很容易就會抹殺掉孩子的創意和對繪畫的興趣。
我們可以多給孩子準備一些不同的繪畫材料,如水彩筆、蠟筆、手指顏料、畫筆、粉筆等。陪孩子多觀察、多體驗,然後把這些靈感用繪畫的方式記錄和表達出來。
2、重視剪刀的使用
3-4歲階段,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就是使用剪刀。
由於拿剪刀時,孩子要協調使用拇指、食指、中指這3個手指,而這3個手指恰恰也是孩子握筆寫字時要用到,所以讓孩子多多練習使用剪刀,就是在為將來寫字做準備。
我們在家裡可以給孩子準備一把好用的安全剪刀,廢舊的報紙、雜誌,彩紙,膠水等,由簡到難地陪孩子做一些粘貼畫和手工作品,這樣他在幼兒園的時候,就不會排斥手工活動了。
除了畫筆和剪刀,我們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促進精細動作的玩具,比如串珠、穿洞類玩具,螺絲、螺帽類玩具,拼插、搭建類玩具,攢點礦泉水瓶讓孩子擰瓶蓋等。
2、認知、思維能力
3-4歲,孩子的認知能力有了明顯提升,能夠掌握顏色、大小、長短、形狀等概念,能夠從1數到10,能手口一致地點數3-4件物品(一邊用手點,一邊數出聲)。
我們既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幫孩子學習、掌握這些概念,也可以購買一些相關的益智玩具。
1、和數字、形狀有關的玩具
比如形狀積木,數字卡片,規格統一的數學教具等。
也可以利用樂高積木、糖果、瓜子等,讓孩子練習數和量的對應(拿一張數字卡片,如3,在旁邊擺上3塊積木)。
2、和數字、形狀相關的繪本
數學啟蒙繪本可以通過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培養興趣,理解數學概念,看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3、大小、顏色、形狀相關的匹配玩具
可以自制這一類的卡片,陪孩子玩一一對應的遊戲。
4、拼圖玩具
這個階段,孩子一般可以完成6-8塊的拼圖。
想要給孩子系統地做數學啟蒙,建立數學思維,可以看一看小樣媽的數學專欄。16節課程,獨家配套素材,實操性強,學完就能馬上教孩子。
3、語言表達能力
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是好奇心爆棚,整天把「為什麼」掛在嘴邊。
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引入一些科普繪本,比如動物、植物、天文、地理、身體等,都是孩子感興趣的主題,可以幫助他培養求知慾,還有愛閱讀、愛思考的習慣。
讀完繪本後,可以請孩子當小老師,給其他家人科普一下,訓練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4、社交、情緒智力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社交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會直接影響孩子在班級這個小集體中的融入程度。
怎麼幫孩子提升這兩大能力呢?給大家推薦2類遊戲。
1、假裝遊戲
也可以叫角色扮演遊戲,或者娃娃家(過家家)遊戲。
其實在幼兒園,假裝遊戲也是孩子們經常要參與的一類遊戲。通過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如廚師、醫生、收營員、公主、超人等,孩子們自導自演,有機會體驗各種不同的情境和情緒,能夠增加與其他小朋友的溝通、合作,對語言能力、社交能力、情緒管理能力都是很好的鍛鍊。
我們可以在家裡購買或自製一些角色扮演的玩具和道具,比如仿真的水果、醫生護士的工具,用紙板做「公交車」,用圍巾做超人的斗篷等,多陪孩子玩這類遊戲。
除了孩子本身想扮演的角色,我們還可以和他一起表演幼兒園的老師或同學,幫助他更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2、情緒類遊戲
簡單來說,就是和識別情緒有關的遊戲。可以準備一些照片或情緒卡片,讓孩子猜表情,猜這個人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可以在讀繪本、講故事的時候,讓孩子說一說主人公的感受、情緒。
還可以和孩子讀情商啟蒙類的繪本,或是和適應幼兒園、交朋友、克服困難、控制情緒等主題相關的繪本,如《我愛幼兒園》《菲菲生氣了》《我的情緒小怪獸》等。
5、身體運動能力
運動對孩子非常重要,不僅能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還能讓大腦更高效地運作,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專注力等。
除了常見的運動,如跑步、踢球等,我們還可以在這個階段教孩子騎三輪車,提升他的運動技能。
6、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兒園後,很多家裡我們會幫他代勞的事,在學校都需要自己做,比如穿、脫衣服,穿鞋,吃飯,疊小被子,掛毛巾等。孩子做得越好,他的適應速度就越快,自信心就越強。
我們一方面要在家裡放手,幫助孩子練習這些技能,另一方面,也要讓孩子多參與家務勞動,比如和孩子一起洗菜、做飯,一起晾衣服、疊衣服等。
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玩具或者工具,比如縮小版的拖把、掃帚、水桶、抹布等,既能增加孩子對勞動的興趣,又能提升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
以上就是小樣媽針對3-4歲孩子的六大能力,給大家推薦的玩具和遊戲。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就關注、轉發支持我吧。
我是小樣媽,復旦學霸媽媽,腦功能培訓師,專注分享0-6歲育兒、早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