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專家:陪寫作業,大部分的家長在幫倒忙!

2020-07-22   布穀學習

原標題:中科院心理專家:陪寫作業,大部分的家長在幫倒忙!

布穀老師:

說到陪娃寫作業,想必大家心絞痛又該犯了。

有些人對你管孩子作業這事,並不贊同。

他們說,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本來就不該你管。

還指責你破壞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好奇心。他們主張靜待花開,無為而治,讓孩子自己選擇並自己承擔後果。

而且說這樣話的人還不少,還都是專家。你是不是在風中很凌亂呢?

那麼,如何陪孩子寫作業,這到底是不是個偽命題?

在這篇文章分享中,中科院黃臻博士將把這十幾年來收穫的最有用的方法告訴你。

其核心特點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動力,讓孩子心甘情願,開開心心與你合作。

黃臻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後。曾就讀於武漢大學少年班,國際經濟專業學士;獲香港嶺南大學國際銀行與金融碩士,及香港嶺南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中國非智力因素研究會專業委員會理事,北京中科源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也是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非智力因素培養項目負責人。主要領域為心理學的非智力因素和教育經濟學的非認知能力。黃臻老師的著作《成長型思維訓練——家長逐周使用手冊,提高孩子成功能力》,已經與清華大學出版社簽約,並被出版社定為A級項目。

在分享之前,先給大家分享一個圖片:

本篇分享可分為兩個層次:

  • 首先是讓孩子寫作業又快又好,為此你只需要掌握四個步驟。在圖中用1,2,3,4標識。我將在第一部分中介紹。
  • 若你還希望孩子更棒,能自覺愛學習,不再需要家長陪,那麼圖中用A,B,C標示的三個要點是你需要重視的。我將在第二部分中介紹。

好了,讓我們開始吧。

一、家長這樣做,孩子就能成功

下面邀請你來做一道題:

你是一個小孩子,放學回家,媽媽想讓你趕緊開始寫作業,她說:

  • A. 快點寫作業去!
  • B. 你要是寫不完作業,明天又要挨老師批評。
  • C. 你打算先寫哪門作業?語文、數學、還是英語?

請問生長在哪個媽媽的家裡,你會更快開始寫作業?並且你更可能成為有後勁的好學生?

你們都選C。

有心理學研究真的讓是孩子來選,結果也是C。也確實是C型家庭的孩子學習更好。

為什麼呢?分析一下:

  • A.「你趕快去寫作業」這是一個命令的方式,而人更喜歡自己做主,從作為人類的一個本能需求,人更喜歡是自己控制,而不是被他人控制,所以一旦是破壞了控制感那麼內驅力就會下降。
  • B.是常見的一種方式,你要是寫不完作業,明天就要挨老師批評,或者現在老子就要揍你,威脅的方式在很多情況下,當時確實是有效的,很多教育專家寫了好多文章,就是呼籲大家,儘量要當心使用這種叫做「行為主義的」威脅這樣的一種懲罰方法,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方法孩子雖然去學習了,但是學習的動機,不是發自內心的,是從外面來的。學習就是為了不挨批評,為了不挨打,把學習和一個不好的事情聯繫起來,從而導致他內心會討厭學習,還把老師抬出來,讓孩子也討厭老師。我們要的不只是孩子完成當前的任務,而是希望有後勁兒,所以,A、B兩種方式們都不夠滿意。

而什麼讓各位孩子覺得舒服呢,背後的道理其實叫做「有限選擇」,就是給了孩子一個選擇的時候把其思路拖入到一個思考的框架裡面來,你是先寫這個還是先寫那個,孩子就開始思考,腦子就已經在想寫作業這回事了,控制感是孩子自己,內部動機和控制感都不會受到損傷。

小結一下,不同的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

  • A.命令:破壞了控制感
  • B.威脅:將學習的原因外部化,導致討厭學習、討厭老師
  • C.有限選擇:拖入思考框架,控制感,內部動機

所以,推薦您在生活中,多用有限選擇這一技術來引導孩子行動。

另外,在整個攻略全圖的最開始,有這麼一句話:今天過得開心嗎?

這句話非常重要,是希望家長朋友們在過問孩子學習之前一定要問的一句話。

因為親子關係非常重要,如果讓孩子覺得你並不關心他,不關心他的感受,你的眼裡只有學習。那麼自然就心裡感覺不好,不是特別的願意跟您配合。

所以跟孩子聊一聊孩子今天的趣事兒,問一下今天過得開不開心,讓孩子知道你關心ta的感受,這樣你們的親子關係就會越來越好,希望咱們的每一個家庭都一定有一個這樣固定的時間,哪怕只是兩三分鐘都可以。

第二步,咱們要把學習的環境給準備好了,把一切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分散注意力的因素都給排除掉。我在圖中畫了一些小圖標象徵它們。

第一個是眼睛,只要是孩子目光所能觸及的範圍內,不能和有學習無關的東西,眼前的分心物越少越好。

第二個畫的是耳朵,也就是學習的時候,要避免噪音的干擾。

這張圖最上方有本子和筆,它象徵著咱們做作業所需要的所有的東西,那在我們做作業之前一次性的把所需要用到的所有東西全部找出來,我們需要用到哪些書、本子包括草稿本,文具全部一次找齊,一旦開始學習就不再為這些事兒花時間了。

最後喝水,上廁所,然後準備開工。即使你現在不想喝水,不想上廁所都最好去一下,已形成習慣,免得你中途又想去。

第三步是攻堅戰。很多時候,孩子作業拖拉的核心原因是覺得作業太難或者作業無趣。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很多問題迎刃而解。怎麼做呢?

兩點小技巧,第一個是把任務看成闖關遊戲,第二個是設置時間。

每當有家長問我,說孩子專注力、堅持力不夠等一堆問題的時候,我會反問一句:請問孩子的這個現象是只有在做作業的時候這樣還是在玩ipad的時候也這樣呢?那99.999%的家長會說,一玩ipad,專注和堅持力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那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孩子們那麼喜歡玩遊戲?

遊戲也很辛苦啊,也需要動腦筋啊。我們能不能把學習遊戲化,借用遊戲讓人上癮的機制,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呢。答案是肯定的。把學習任務看成闖關就是一個好辦法。

通常孩子們回家會有語數外三門作業,那麼至少就有三個大關,有可能還有練琴、體育鍛鍊等甚至五六個大關,那麼我們就把這些看成闖關遊戲,咱們一關一關的過。

而且在每一關里,都讓孩子去設定時間預算,孩子自己設定的時間自己肯定在乎,鬧鐘在面前不斷地倒計時,自己都不捨得浪費時間,如果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完成任務甚至提前,會產生成就感,這是孩子自己在乎的事兒。

當遇到孩子特別不想做的作業時,咱們再拆,讓孩子把該作業拆成多個小關卡,每完成一關,就立刻給自己一點小獎勵。

說到獎勵,請不要搞複雜了,重要的是象徵意義,其實質是用儀式來加強孩子的成就感。

比如獎勵,獎勵內容可以讓孩子自己想,原則是花時間短,儘量不花錢。跟你講一件搞笑的事情啊。我女兒最討厭喝白開水了。

有一天她又不想做數學了,我懶得動,就指著她桌上的水杯說,你想把作業分成幾關啊?每過一關,就用喝一口水來慶祝可以嗎?她竟然也答應了!然後就把作業高高興興寫完了。水也喝完了。可見,遊戲化的威力是多麼巨大啊。

最後,還要說一下質量問題,因為孩子有可能為了能夠快點完成作業,光圖快,不認真,導致作業質量差,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家長可以跟孩子簽一個協議,這個協議的精神大概是這樣子的:打個比方,洪水泛濫會帶來嚴重後果,而為了不讓洪水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我們在電視里看到過,解放軍抗洪搶險把堤壩修的高又牢固,從而去把洪水給擋住。

那麼,在咱們生活當中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孩子完成的作業錯題一大堆,可能到學校里就會挨批評,更嚴重的話,就像剛才咱們說的知識大廈如果根基不牢固有漏洞,未來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就像洪水衝出來造成巨大破壞一樣,那怎麼辦呢?爸爸媽媽就做孩子的防洪堤岸。

具體方法就是檢查一下,看裡面有沒有錯題。需要注意一下,這裡面是有一個叫做堤壩費需要事先跟孩子商量好。

什麼叫堤壩費呢?就是家長如果檢查發現有錯題的話,那麼我們就要去加固,加固是有成本的,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成績需要由孩子支付,其實具體的做法就是錯一罰三。

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說,作業錯了的話要罰,那孩子肯定會很不高興,孩子會覺得跟你是對立的,你在懲罰他。

但如果一開始,你們先講清楚,用防洪這樣一個比喻來說:我們這是在給你幫忙啊,並且,如果錯了的話,相當於是堤壩費,你要為此而負責因為你是主人,應該由你來付費,付費的行動就是把錯題再舉一反三,再完成一些額外的學習任務。這樣就幫助孩子把知識給鞏固了,並且孩子會想如果我做錯的話,還要罰三,自己在做作業的時候,會更加的小心,自己儘可能把題做對了。

好了,協議模板如下,你可以參考。

二、成長心態學生完勝固定心態學生

以上講完了本課的第一部分,下面進入第二部分。

在本節,我的目標是:

  • A孩子認為寫作業不是為了應付交差,而是為了收穫知識本身。
  • B孩子在遇到困難,感到累或無趣等情況時,會積極應對,戰勝它們。
  • C.在作業被發現錯誤的時候,孩子會像照顧寶貝一樣對待它們,從錯誤中學習。

讓孩子每天作業中都能做到A,B,C這三點,長此以往,ta就會越來越自覺,越來越愛學習,很快學習就不再需要你操心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請你猜猜看,這事若只靠家長學招,可能實現嗎?

答案里包括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這次,單單只有家長來聽課的話,臣妾真做不到了。畢竟,孩子的個體差異是我們無法否定的。再好的老師,班上也有相對差的學生。光家長學,孩子不學的話,效果會差一些。

好消息是,如果讓孩子也接受培訓,那麼每個孩子都能做到。效果不僅會立竿見影,還會受益終身。

培養什麼呢?一種品質,名叫成長心態,又叫「成長型思維」,下面我就向您細細道來。

先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其實是一個涉及16萬學生的大數據研究。

數據來自智利,也就是南美的一個小國家。科學家分析了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

結果發現:平均而言,越有錢的家庭,孩子的成績就越好。但經濟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教授根據一個標準,把學生們分成了兩類,

  • 這個標準名叫成長心態,擁有它的,就是成長心態的學生,
  • 而沒有它的孩子,也被稱作做固定心態的學生。

數據顯示成長心態學生完勝固定心態學生,即使是成長心態中最差最窮的孩子,成績也能和固定心態中最好最富的孩子PK。

也就是說,拼爹拼媽就算是拼到頂,固定心態孩子的天花板也就只是跟成長心態孩子的地板一樣高。

三、什麼是成長心態?

根據史丹福大學德韋克教授給的定義,成長心態是一種潛意識深處的思維模式,擁有它的人堅信,包括智力在內的能力都是可以通過學習提高的,只要努力且方法得當,人總能進步,變得更強,更好。

成長心態的孩子渴望學習,迎難而上,擁抱挑戰,虛心接受批評,從錯誤中吸收經驗。

比起面子,他們更在乎實質性的收穫,學到東西。

與成長心態相反的思維模式名叫固定心態,固定心態的孩子會認為,人天生有一些特定的固定不變的能力與品質,並不能通過努力得到什麼顯著改變。於是他們經常說,「我不善於運動」「我不是學數學的料」「我的手就是笨」……他們認定自己在某方面不行,傾向於迴避挑戰和失敗,遇到困難就很快放棄。

為了方便孩子接受,我還給成長型心態的人、固定型心態的人都取了個小名,分別叫大樹人和石頭人。

成長心態可以培養。而且培養成長心態能給孩子帶來的,其實遠遠不止於讓你不再為ta寫作業頭疼。我自己的兒子是在小學四年級時開始培養成長心態的。這個三年級時還普普通通,糊裡糊塗的孩子,當年就在學習、音樂、體育、象棋比賽中都拿到了全校第一。

五年級起,需要我操心的事情竟然就變成了提醒他休息。因為他總是一回家就專注寫作業,不寫完不肯離開書桌。

我兒子的情況並不是特例。全世界大量研究都發現成長心態的學生成績好。

總之,成長型心態簡單、有力、可培養,因此在教育界具有極高的價值。

四、究竟如何培養成長心態呢?

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有三件事最重要,其中一件是孩子的 ;一件是家長的;還有一件事是要孩子和家長一起做的。

首先,孩子要學;

然後,孩子要練;

最後,父母要幫。

下面,讓我們來學習家長如何在陪作業的過程中把孩子帶上更高的高度。對這部分內容 ,我猶豫了半天要不要講,假裝你孩子已經有成長心態,合適嗎?我覺得可以試試。因為:

  • 要啟蒙成長心態並不難,反正馬上暑假了,最短一天的課程就行。
  • 即使孩子沒有學成長心態,下面介紹的方式,其實多多少少也會有些作用。既然有用,那就開始吧!

讓我們看看這三個重要環節。

A. 當你孩子孩子寫作業不認真,馬虎敷衍的時怎麼辦?你可以問他,「寫這作業的目的是什麼」?

科研發現,孩子們的學習目標其實分成兩種,一是叫做「表現型目標」,另外一個叫做「收穫型目標」。

持有表現型目標的學生學習就是為了一些外部給別人看的東西,比如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

我不交作業的話老師會找茬,我完成作業老師就不會找我麻煩,甚至如果做得好的話,老師會給我打高分會表揚我,大家羨慕我,這些雖然也是可以產生學習動力,但是不太健康。這種學生成績通常比不上收穫型目標的孩子。

什麼叫收穫型目標呢?就是學習不為了應付或討好別人,不是為了表現,而是為了學習本身,收穫知識本身。

研究表明,而只有當我們注重收穫型目標的時候才可能成為真正的學霸,才可能真正地愛上學習,體會到學習里的樂趣,從而就有更大的後勁和更好的成績。

B. 如果孩子在作業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消極態度,例如畏難、懶惰。 怎麼辦?

我把孩子在作業時常見的消極態度比喻成一個個小怪物。例如,遇到難題就煩躁,想放棄,是因為腦袋裡面來了一隻畏難豬。是畏難豬在搗亂,暫時迷惑了孩子。

當孩子有了這樣的認識後,你陪伴孩子學習時,你和孩子間就不再有敵我矛盾了。畏難豬,懶蟲怪等小怪物才是真正的敵人,而你和孩子是盟軍,你們聯合起來一起戰鬥。這樣,孩子會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最後再說一下C:錯誤是寶貝。

如果家長檢查作業,發現孩子做錯了題,該怎麼辦呢,在咱們這張圖有一個照顧錯誤寶貝一個漫畫。

我畫了一個襁褓里的嬰兒,用來象徵咱們做錯的題。我們要像媽媽照顧寶寶一樣去照顧錯題,錯題意味著我背後有什麼東西還沒有弄懂,就一定要去把它給弄懂,照顧好它。

其實就是咱們學習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因為你學習要想高效率的話,在會的知識點上做上1000遍,也不會有什麼進展,而把不會東西弄懂,成績自然就提高了。

布穀老師說:

總結一下,你的孩子可以做到寫作業又快又好,還可以自覺學習,不用人管。為此,我們今天學了四個步驟,三個重點。

首先,陪作業的四個步驟,它們分別是:

  • 用有限選擇等問話,在心理上引導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 一系列有助於專注的小措施;
  • 把作業變成闖關遊戲;
  • 用防洪堤協議保障作業質量。

第二,孩子要培養成長型思維,並在家庭作業的三個重要環節中應用。這三個重點分別是:

  • 樹立收穫型的學習目標;
  • 將不當態度比喻為小怪物,用專業技能打敗他們;
  • 把作業中的錯誤當做寶貝一樣照顧,從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