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天下攘攘百歲間,英雄出世笑華山。南唐北漢歸一統,朗月殘星逐滿天。文治彬彬開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席間杯酒銷王氣,汴水流年咽露盤。——《詠史》
歷史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幕,每一個開國皇帝在少年時,不管身份如何,都會有一段輝煌的歷史。比如說朱元璋小時候是放牛娃,可在歷史上,則記錄了他從小就會和小夥伴們玩扮演皇帝的遊戲。這樣的記載究竟是不是真的?誰也不知道。畢竟如今的史學家,不可能穿梭時光來到朱元璋小時候。但從常理來推斷,這個故事應該不是真的,畢竟一個放牛娃能懂什麼?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成為皇帝後,手下的大臣為了討好他,才寫出了這樣的故事。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一段類似的故事。
一、逃難的婦人
唐朝末年,地方上有著大量的藩鎮勢力,由此誕生出了一段動亂的時代,歷史上將其稱之為五代十國。在那一場亂世,天下間不停的打來打去,老百姓生活的無比困苦,經常會出現哪個地方一打仗,所有的居民都攜家帶口的逃難,由此誕生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次又爆發了戰爭,當地的居民趕緊逃難,而在逃難的路上,有一位挑著兩個孩童趕路的婦人,後來一名道士看到了這一幕,找到婦人表示:你挑的是兩條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故事還要從當初逃難時開始說起。
這位婦人的名字叫做杜氏,她的家裡比較殷實,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不過當戰爭來臨時,這些都沒有用,於是她也像其他人一樣,和家人踏上了逃難的道路。而在逃難的時候,由於隊伍比較亂,杜氏和家人走散了,只有兩個孩子還和自己在一起。杜氏是一個性格很堅定的人,她並沒有害怕,而是拿出兩個籮筐將兩個孩子挑了起來,然後一邊尋找家人,一邊逃難。走了很久後,有一位身著樸素的道士,看見了杜氏一行人,本來道士並沒有在意,可在看到了籮筐里的兩個孩子後,眼睛就移不開了。
二、道士的話語
於是這位道士直接找了上來與杜氏搭話,這可把她給嚇得不輕。要知道這可是荒郊野外,而且大家都在逃難,社會秩序幾乎沒有,再加上杜氏又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婦人,而且還帶著兩個孩子,如果這名道士心懷不軌,那可就糟了。雖然杜氏一臉警惕之色,但道士毫不在意,直接指著籮筐里的兩個孩童,說了一句:你挑的是兩條龍,杜氏非常不解,於是就向道士詢問,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
道士沒有作答,而是笑了笑,然後直接負著手向前走去。杜氏那時正在逃難,也沒有在意這件事情,之後又踏上了茫茫的逃難之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奔波,杜氏終於找到了家人,並且到了一個安全的地方,那時她突然想起了道士所說的那句話。雖然杜氏只是一名婦人,但她知道只有天子才是龍,於是心中就生出了一個疑問,難道道士所說的話,指的是這兩個孩子以後將會成為皇帝?不過這個想法剛一誕生,就被杜氏給否定了,她可不相信這兩個孩子會成為皇帝。
三、趙氏兄弟
這兩個孩子大的那個叫趙匡胤,小的那個叫做生趙光義,而他們的人生,被那位道士精準的預言了。長大之後,趙匡胤成為了後周的重臣,後來後周皇帝柴榮英年早逝,一個幾歲的孩子成為了皇帝,於是他就於陳橋發動了兵變,成為了皇帝。趙匡胤的身體也不好,當上皇帝後沒過幾年,身體就極度惡化,那時他就面臨一個繼承人的問題。
由於後周的教訓,最終他選擇趙光義為繼承人。可能很多朋友並不理解趙匡胤的做法,覺得向來是父死子繼,怎麼會是弟弟繼承皇位?這就還要從後周的歷史開始說起。後周是一個很強大的朝代,但是這個朝代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王朝的繼承人是一個幾歲的孩子,柴榮去世後,小孩子皇帝根本無法穩住局面,最終才被趙匡胤奪得了天下。
後記:
趙匡胤深知這裡面的門門道道,覺得讓自己年輕的孩子繼承皇位,宋朝就很有可能步後周的後塵,所以乾脆讓已經成年的弟弟趙光義成為皇帝。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才會出現一對兄弟都是皇帝的現象,而這也驗證了當初那位道士所說的話,兩兄弟都成為了皇帝。不過這位道士的故事,和朱元璋從小當皇帝的故事是一樣的,一直有所爭議,大家在看待這類問題時,還是要客觀一點。
參考資料:
《詠史》
《宋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h471788365_11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