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西張莊鎮,實施精準扶貧「私人訂製」模式,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問需式」原則,為貧困戶量身訂製「致富套餐」,改變以往扶貧政策「大水漫灌」的弊端,實現因戶施策、 精準扶持。
近日,記者在周光新家中採訪時看到,她家的一張精準扶貧幫扶情況一覽表上清晰地記載著:2019年土地流轉收入1295元、務工收入52000元、低保金12900元、雨露計劃補貼3000元等9項收入來源。其中,人均純收入14525元,總收入72629.40元。
周光新一家共有5口人,她本人患有慢性病,丈夫在外打零工,兩個女兒都在求學階段,尤其是她的兒子患多重殘疾,需要24小時照料,整個家庭的困難狀況讓她的幫扶責任人徐記偉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自主就業、安排公益性崗位、教育扶貧、結對幫扶等精準化幫扶,著實解決了周光新一家的經濟困難,讓她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同樣感受到溫暖的還有該村的貧困戶李天學,因妻子住院花去大量醫藥費,導致家庭困難。
西張莊鎮前高佐村村民李天學說:「醫藥費報銷到百分之九十,救濟了我的困難了,要不家裡就窮到底了。」
扶貧先扶志,脫貧先治懶。西張莊鎮還給貧困戶巧開方著重治精神上的「懶病」,激發他們的幹勁。
西張莊鎮楊家莊村第一書記魯朋表示:為保障貧困戶收入穩定,但又不能養成他們這個等靠要的心理,西張莊鎮黨委鎮府推出了公益性崗位,通過讓他們打掃衛生,獲取一部分收入,同時激發他們勤勞致富內生動力,保障貧困戶穩定脫貧。
( 泰安廣播電視台 泰安之聲·融媒體記者 朱文靜 新泰台 楊懷飛 郭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OYnD3EBfwtFQPkd3P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