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水」概念,做好歷史文化文章,東莞擬通過規劃引領三江六岸發展成為特色突出的歷史文化休閒區。4月22日,市自然資源局委託招標機構,對三江六岸城市空間形態管控導則、三江六岸綜合交通規划進行公開招標採購。這意味著,三江六岸地區規劃建設提速。
按照招標公告,項目編制周期為8個月,於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其中,9月底前開展專家諮詢會工作,12月底前完成專家評審工作。
規劃範圍:
不小於三江六岸管控範圍
4月22日,市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東莞市自然資源局三江六岸城市空間形態管控導則、三江六岸綜合交通規劃公開招標公告》(以下簡稱:招標公告)。
記者從招標公告看到,此次研究範圍,以東莞市城區片區為界,包括6個鎮街:莞城、東城、南城、萬江、高埗、石碣,未來是中心城區強化工作的重要參與主體。其中,原則上規劃範圍不應小於三江六岸管控範圍(48.7平方公里)。
本次規劃在三江六岸規劃體系中處於承上啟下的作用和地位。為此,招標公告要求,明確把關控制原則做好底線「防守」,明確內容引導方向主動「進攻」。同時,契合三江六岸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實施主體發展需求和投資力度,具有高度實操性,能有效控制和引導各個階段的開發建設。突出「水」概念,做好歷史文化文章,深入研究、拓展思路,引領三江六岸發展成為特色突出的歷史文化休閒區。
其中,研究內容及重點包括四方面內容,即:系統梳理,引導三江六岸整體化發展;資源整合,探索濱水公共空間多元利用方式;高品質開發,實現濱水空間高水平發展;精細化管理,搭建指揮部建設管理的管控平台。
空間形態:
四個地區開展空間形態設計
招標公告要求,充分借鑑上海、深圳等先進城市經驗,以問題、目標及實施為導向,形成用於指導三江六岸規劃編審和項目報批的管控機制與技術要求文件。
《三江六岸城市空間形態管控導則》需提出針對城市空間形態管控的通則性技術指引,包括但不限於功能布局、公共空間、綠化生態、空間景觀、道路交通、歷史文化等方面。
除此之外,還要對重點地區空間形態方案及示範段城市進行設計。 在三江六岸重點地區用地層面基礎上,開展空間形態設計方案,包括萬江汾溪河地區 、高埗下江城地區 、大王洲島周邊地區、袁崇煥歷史文化區四個地區。
同時,對三江六岸濱水岸線示範段地區開展控制性詳細規劃階段的城市設計,通過多樣性的功能塑造,提升片區的發展能力與活力,打造柔性精益的生產空間、富於交流的休閒空間、功能集聚的服務空間、精緻靈動的生活空間。
交通規劃:
增強跨江交通融合
《三江六岸綜合交通規劃》也是本次規劃一大重點。招標公告提出,以集約、綠色、高效、互動為基本要求,構築「三江六岸」與其他片區的快捷道路及公共運輸系統。規劃目的,還應以區域「江、河、田、島、城」等優良景觀資源為基底,以交通需求管理研究和智能交通系統為保障,突出旅遊休閒、宜居安全的特色交通功能。
借鑑國內外典型片區路網規劃經驗,建立融合三江六岸發展,與周邊片區聯繫便捷,且功能明確、層次分明、特色鮮明的綜合交通網絡。針對區域及內外交通銜接、濱江道路系統整合、「公交+慢行+水上游線」三網融合、街道空間設計進行重點研究,加強過江通道規劃系統評估,優化與濱江道路交叉節點的銜接關係,協調周邊用地,增強跨江交通融合。以交通需求管理和智慧交通系統建設為重點,開展智慧交通、靜態交通、慢行交通以及交通運行評估。
另外,本次規劃還應充分銜接空間形態管控、歷史文化等專題,對應相應重點地區的城市設計深度,對濱水岸線示範段地區、萬江汾溪河地區、高埗下江城地區、大王洲島周邊地區、袁崇煥歷史文化區等地區開展分片區交通規劃方案。
知多D
三江六岸地區是東江流域開發條件最成熟段落
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為了提升中心城區城市品質,去年3月東莞掛牌成立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總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指揮部以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示範標杆為目標,超常規、高標準推動東莞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項目高起點規劃、高品質建設,充分彰顯「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脈三江莞邑興」的山水特色;以行政文化中心、兩軸三節點地區、國際商務區、三江六岸地區、黃旗南片區建設為戰略抓手,著力優化城市格局,提高城市品質,全面提升東莞的長遠競爭力和市民幸福感。
其中,三江六岸地區是東莞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的核心組成部分,是體現山水城市特色的核心空間,總面積48.7平方公里,包括以東江南支流(含東莞水道)、中堂水道、汾溪河三條水係為依託的70公里岸線的主城區城市濱水空間,是東江流域中濱水資源最豐富、開發條件最成熟、濱水特色最精華的段落,按照「生態強心、文化復興、產業鎮興」的整體思路,打造承載東莞復興歷史文化,彰顯水岸生活的展示區域。
在前期已開展的《三江六岸濱水岸線標準指引》、《三江六岸濱水岸線示範段概念設計》《三江六岸土地資源摸查研究》《東莞記憶項目概念策劃》的基礎上,指揮部組織開展三江六岸城市空間形態管控導則及三江六岸綜合交通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全媒體記者 潘少婷 覃志傑
市自然資源局供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6edpXEBnkjnB-0ziCg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