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到了!馬山縣14個貧困村脫貧致富的創新方法在這裡

2019-08-20     馬山廣播電視台

馬山縣14個深度貧困村分布於縣城東部大石山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之稱,耕地總面積20344畝,人均耕地不足0.75畝,但深貧村創新方式,在發展種養產業上採取了「3+」模式,「公司+基地+農戶+致富帶頭人」的發展模式,促進了村民增產增收和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築巢引鳳顯真情

用足用好南寧市幫扶馬山政策,積極協調市直國有企業、央企、民企資金建設養殖廠房,建立基地,築巢引鳳,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入駐指導養殖技術、保價銷售,拓展市場銷路。

龍印村從12個屯112戶群眾手中流轉整合了360多畝土地,利用幫扶企業捐贈資金,建設生態種養綜合示範園的2個養雞場、1個養牛場、1個養豬場、1個果蔬基地等,發展循環農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截止目前,深貧村共流轉了3000多畝土地用於產業發展。

借雞生勢促脫貧

金釵鎮龍印村引進廣西草鳳凰公司,以4+2(「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能人大戶+農戶」)的模式發展土雞養殖,形成了「龍印山雞」新品牌。吸收了134戶貧困戶人均出資2000元入股參與產業發展,通過基地代養、農戶自養、基地招工等方式推進扶貧產業全覆蓋。園區放養的「龍印山雞」已飛進了市民餐桌和「南寧飯店」等餐館。鼓勵村幹部在發展養雞產業中參與投資入股獲取一定比例分紅,提高幹事創業積極性,通過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增收。

同時動員群眾投工籌勞參與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共同發展村集體經濟。如古棠村通過開展「黨旗領航·電商扶貧」行動,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村民合作社會同共青團南寧市委員會、南寧青年聯合會、南寧青年企業家協會、南寧城投集團、南寧富桂精密有限責任公司、龍州商會等相關單位簽訂了採購協議,飼養周期達到10個月,採購價格初步定在項雞90元,閹雞150元,目前已銷售了990羽收入11.6萬元。

村民、貧困戶發展生態雞養殖熱情空前高漲,致富信心、決心、底氣進一步增強。

「貸牛還牛」增票子

成功借鑑上林縣、都安縣「貸牛還牛」扶貧產業項目的成功經驗和開發模式,增強貧困戶脫貧增收的信心和決心。

同時,爭取中煙集團2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用於深貧村「貸牛還牛」項目。如龍開村驫驫種養專業合作社現有存欄肉牛136頭,其中西門塔爾牛48頭,建設牛舍1100平方米,種植牧草70畝以上,預計年出欄肉牛30頭,年收入20萬元以上。目前覆蓋60戶貧困戶216人,積極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種桑養蠶甩帽子

里當鄉龍桂村、古寨鄉古棠村等立足本地種桑養蠶傳統,充分利用市屬國有企業等捐贈資金建立專業合作社,通過向村民收購桑葉等形式吸納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逐步甩掉貧困帽子。

(資料圖)

目前,龍印村龍印山雞、(龍琴村、龍林村)竹鼠、(龍開村、龍印村、民治村、雅聯村)肉牛、忠黨村黑山羊、(北屏村、太平村、龍那村)里當雞等產業已初具養殖規模。

一年多來,14個深貧村共培育致富帶頭人70名,同比增加60%,創辦專業合作社64所,同比增加80%,發放產業獎補資金751.6萬元,同比增加50%。2018年14個深貧村村集體經濟收入106.48萬元,同比增加807.27%,平均每村8.2萬元,其中古棠村、龍林村、民治村、忠黨村、龍印村等村實現了零的突破,龍崗村、龍印村、雅聯村等村實現10萬元以上突破。

2019年預計14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263.24萬元,其中龍印村達到60萬元、古棠村達到50萬元以上收入。

來源:南寧新聞網

南寧日報

美麗南寧鄉村建設

編輯:藍莉榮

審核:韋紹群

監製:王宏璇

馬山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33PrmwBvvf6VcSZAT8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