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遺書:
前段時間也有一個自殺的學生,遺書也寫得很搞笑,溫柔,甚至責怪那些人也很委婉,仿佛就算死,也要留下個好印象。 而這位同學,可以看到走得非常不甘,留下極大的怨念。他甚至考慮到死後室友去鬧事,可能獲得保研的資格,連這點福利都不捨得給他們,非常刻薄。 我還是挺吃驚的,按理說對世界懷有怨念,應該繼續活下去,反而那些確實要走的,才收拾的乾乾淨淨。 再看下去,我非常驚訝他如此熟練的運用「吳法憲」「張鐵生」之類的名字。這位同學應該是00後吧,我感覺這些名字對於80後都已經很陌生了。
對於大學生和年輕人來說,這位同學最有價值的是下面這段話。
二十年來我堅信做題是唯一出人頭地的途徑,我因此放棄了其他的方向,使得做題成為我唯一而且是最為突出的優勢,並且相信這是唯一的正途。 到了大學之後,我竟然聽信了某些自由派的鬼話,妄圖「全面發展」,因而捨棄了做題這一優勢項目。當我意識到問題所在時,為時已晚。這不啻於我的「戈巴契夫改革」,摧毀了我的根基。接下來呢?生活無望,希望崩塌,對明天的期待已經毀滅殆盡,沒有了信念和理想。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毀在這一點上。
覺得壓力太大的話,就跑呀!!!
回家躺著也沒什麼問題,去朋友家躲一陣也沒什麼問題,跑到風景好的地方躺屍一陣也沒什麼問題,保不了研也不是什麼問題,延畢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只要活著就可以做各種事呀,慢慢複習,找個女朋友,畢業就行了,拿個學位,考一下教師資格證,去中小學做老師,去培訓機構做老師,考公務員,考公益性崗位,或者乾脆不管學了啥,花幾千塊報個培訓班,轉行碼農,做銷售,開滴滴,擺地攤也可以呀,幹啥不行呢!
對於小鎮做題家而言,習慣了一直領先,一旦喪失了領先地位,就會面臨很大的衝擊,因為長久以來的路徑依賴,習慣了一直做到最好,習慣了在學習-出人頭地這條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事實。
其實壓力都是自賦的,上學的時候不要悶頭只讀書,多和人交流,和小店鋪老闆交流,和保潔阿姨交流,和教授交流,和輔導員交流,和學長學姐交流。
世上有很多路,有多彩的人生,沒必要一直優秀,做個快樂鹹魚,活到八九十兒孫繞膝,一無所成,也比一直優秀,二十多歲折戟要好呀。
我很敬佩這個人,因為這個人純粹且乾淨
他的言語中表達了他的通透,他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他也明白如何不對他人造成傷害,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是個能夠審視自己的人,但是也許他沒明白自己做的這些是否值得。
雖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確是不負責的行為,確是看起來懦弱且莽撞,但是我能理解他,因為我和他同樣的年紀,正經理相同的碰撞,在這種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之牆碰撞的過程中,我也在逐漸丟掉自己的初心,放棄自己一開始堅持認為正確的事情。
我同這位同學一樣,高考憑藉做題的本領,考到所謂的九八五大學,然後聽信那些天賦異稟者自由派的言論,決定全面發展,加入社團,參加學生工作,最後發現其他同學安分學習,領獎學金,參加比賽,最後考研,平穩步入工作,而已經大四的我,確面臨就業無門,出國不順的窘境。
心情很亂,因為我非常能共情,等過幾天心情緩好,我想在這裡寫一些自己的心裡話。
我沒勇氣結束自己的生命,雖然我也靠著慣性前進,雖然我也有點厭煩這個內卷的世界。
來生你值得一個沒有內卷,安逸富足的世界。
一個年輕的生命逝去,我對此感到惋惜。他的思想,他的立場,他的文筆,都是這個年代稀缺的東西。他過早地看透了世間的一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絕望,終於支持不住,倒下了。他死得不夠壯烈,但是美。透過遺書里的文字,我能想像他俊郎的外表,深邃的眼眸,不凡的談吐,雖然我們未曾謀面。
「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魯迅先生的教誨猶在耳邊,但說起來容易,實踐又何其難哉!也許有一天,我也會因支持不住而倒下,但在這之前,且擲出幾把投槍和匕首,能扎痛幾個虛偽的心臟,也算不枉此生。
天氣冷了,諸君,添件衣裳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xt0enYBX2TYn2u-wi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