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竹西
責任編輯 | 晨夕
提起西安,你會想到什麼?
是兵馬俑、始皇陵,還是華清池、大明宮?
我們印象中的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歷史文化名城。
但其實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除了有著悠久的歷史,西安還有著深藏不露的另一面。
如果把中國的地圖看成一隻雄雞,那麼西安就剛好坐落在胃的位置。
在這裡,一切美食都難逃出西安人的胃,再加上廚子心靈手巧,即使普通的食材也能做得活色生香,所以,西安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吃貨們的美食天堂。
今天瞧妹要帶大家見識的,就是西安美食中的精髓——面文化。
西安的面,分量足,味道香,一碗上來,沒人可以拒絕。
所以在飢腸轆轆的時候來上一大海碗香噴噴的面,已然成為了外地遊客來西安的專屬幸福。
臊子麵、油潑麵、酸湯麵、涼麵……只要你到了西安,保管每天都能吃的不重樣。
biangbiang面
「麵條像褲帶,辣子一道菜。」
赫赫有名的陝西八大怪,biangbiang面就占了四分之一。
「biangbiang」是個擬聲詞,模仿的是師傅扯麵時發出的「biang、biang」聲。
好的biangbiang面,在成型之前一定要在案板上反覆地拍打,從而彰顯出新麥筋道的牙感和純正的稻香。
那「biang、biang」的扯麵聲,是辣椒麵與小麥粉熱烈的擁抱,是開餐前蠱惑食慾的前奏,更是關中遊子們化不開的鄉愁。
據說,古代曾經有一個秀才進京趕考,正巧遇上了一個賣biangbiang面的店主。店主正愁著自己掛招牌的事兒,因為沒有人能把「biangbiang」兩個字寫出來。
秀才聞言略一沉思,便招呼筆墨伺候,把「biangbiang面」三字在紙上一揮而就:
店家見字大喜,忙給秀才端上了一碗熱乎乎的biangbiang面,直言道:
「吃了我家biangbiang面,面試必能中狀元!」
後來秀才果然不負所望,一舉中第,biangbiang面也從此名震關中,成為了老少皆宜的一道美食。
老陝人常說:三天不吃面,幹活沒力量。直到現在,還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從地邊回來的男人被妻子招呼進家門,上來就是一碗熱氣騰騰的biangbiang面:
紅亮亮的醬肉丁兒,綠油油的熗蔥花兒,直把人看的胃口大開,血脈噴張。
寬面柔韌勁道,辣子噴香四溢,配上西紅柿、鮮雞蛋、胡蘿蔔,再來頭紫皮新蒜,飽飽地吃上一大碗,明兒又是幹勁十足的一天!
油潑麵
說了biangbiang面,就不得不說說它的母系——油潑麵了。
在年初,謝霆鋒和白宇就在《十二道鋒味》里一人點了一大海碗的油潑麵。
兩人津津有味的吃相成功撩撥起了電視機前觀眾的食慾,也讓這種面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
油潑麵的原身可以追溯到周代的「禮面」。
在3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它進化出了鮮香、酸辣、香辣三種代表性口味,輕易俘獲了四海八方不同食客的味蕾。
潑油是做油潑麵時最重要的一道程序,挑對的火候給面澆上油,既是對師傅技巧的考驗,也是讓面出彩的畫龍點睛之筆。
肉醬、青菜、豆芽兒鋪在面上,大碗面盛著,辣子油燒著,趁油剛冒上煙,忙舀上滿滿一勺澆在面上。
於是面香被「滋啦」一聲引爆,濃郁的鮮香瞬間在空氣里四溢開來。
一碗油潑麵端上桌,還滋滋地冒著熱氣,這時根據個人口味拌上精鹽蒜泥西紅柿,趁熱一口吃下,熱辣和香濃便在舌尖碰撞開來,風味十足,好吃到停不下來。
在《白鹿原》里,仙草正是因為做的一手好油潑麵,成功拿下了白嘉軒的胃,也牢牢鎖住了這個男人的心。
對於陝北的人來說,所有的深情都抵不過一碗油潑麵。
一碗熱面下肚,那滋拉滋拉的聲音仿佛還在耳邊響著一樣,直饞得你又回過頭對店家招呼道:
「老闆,再上一碗油pǒ 面!」
岐山臊子麵
「臊子」指的是醬肉拌上黑木耳、嫩豆腐、雞蛋皮等輔料做成的澆頭,它是臊子麵的靈魂。
只要臊子做的好,臊子麵好吃到忘不了。
做臊子需要把土豬肉丁放到鍋里煎炒,直到把肉里的豬油全逼出來,然後放上醋、鹽、五香粉等輔料。
最後澆上油封住,可以保證一兩年內都不會變質。
時間流逝,卻帶不走臊子的濃厚醇香。
吃面前先舀上一勺臊子,再熱乎乎地淋上噴香的麵湯,臊子肉就又恢復了往日的鮮美爽口,叫人回味無窮。
一碗地道臊子麵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麵條薄筋光,臊子煎稀汪,味道酸辣香。
和很多陝北面的寬大厚實不同,臊子麵的面薄如蟬翼、細如絲線,但同時又柔韌有度,不會被沸水煮斷,所以這也經常成為考驗新媳婦廚藝的方法。
只有那些擀麵厚度均勻、切面細長軟滑而且下面不會使麵條煮斷的媳婦兒,才能受到大家長們更多的青睞和讚譽。
一碗臊子麵端上桌,醬肉鮮,臊子香,辣子熱,麥子甜,微酸盈喉,味道豐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平民美食。
如今,臊子麵的美味已經越來越多地和陝北家庭的樸實溫暖融為一體。
每到過年,大家聚在一起,大口吃面,大碗喝湯,已經成為了陝北遊子們念念不忘的家常。
蕎面餄餎
蕎面餄餎與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齊名,並稱北方的「麵食三絕」。若是來了陝西,蕎面餄餎也是不容錯過的美食之一。
和普通的白面不一樣,做蕎面餄餎的蕎麥麵有著更為飽滿的麥香和勁道的口感。
但由於它性涼,於是陝西人做蕎面餄餎時,往往會挑上性溫的羊肉臊子做搭配。
熱騰騰的鍋里倒上羊肉,熬成鮮美的高湯,分次澆上辣子油。
隨著油溫的不斷變換,不同層次的肉香也被激發出來,使得一碗湯濃香四溢,漸臻完美。
當清新的麥香遇上入味的羊湯,便成就了一碗鮮香撲鼻的蕎面餄餎。
細細的蕎面泡在湯里,嫩嫩的羊肉蓋在面上,整碗面肉湯紅香,面色黃亮,能把一屋子的食客都撩得神魂顛倒。
民歌《王貴與李香香》里唱道:「放著白面你吃餄餎」,若是換了瞧妹,當然也會選香噴噴的餄餎來吃嘛!
菠菜面
菠菜面,面如其名,是用菠菜汁做成的麵條。
挑幾把翠生生的菠菜葉剁成泥,榨成汁,擰到碗里和面揉成團兒,擀好後切條煮熟。
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菜碼,一碗色鮮味美的菠菜面就大功告成了。
綠瑩瑩的麵條,五顏六色的菜碼,一盤子的賞心悅目,讓人看的食慾大開。
菠菜面口感柔軟細膩,味道溫和清香,有著最為純正天然的綠色口感。吃下它,仿佛置身於灑滿陽光的綠地,讓人心曠神怡。
在提倡素食主義的今天,菠菜面是餐桌上一道非常小清新的菜肴,它擁有返璞歸真的自然氣息,是健康養生的不二選擇。
地里的漢子出完活,來上一碗清鮮好吃的菠菜面,神清氣爽,渾身都得勁!
貴妃涼皮
貴妃涼皮的名字聽起來貴氣十足,但實際上,它是一道非常親民的陝北小吃。
據說,從前有個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每天都茶飯不思,提不起食慾。他的妃子見狀,便親自為皇上做了一道家鄉特有的涼皮。
皇上吃後龍顏大悅,便將該妃子晉升為了貴妃。從此,貴妃涼皮的美名就從宮裡傳開了。
貴妃涼皮和我們平常吃的麵皮不同,它的原料是植物根莖磨成的澱粉,所以吃起來香滑綿軟,就像吃下了一片細膩的雲朵,給人一種飄在雲端的錯覺。
滾水焯過的豆芽是貴妃涼皮的忠實伴侶。
軟乎乎的麵皮配上脆生生的豆芽,再點上幾滴開胃的香醋,便達到了口感上的完美融合,讓人只吃一次,就念念不忘。
一口涼皮下去,香甜細嫩的味道從舌尖滑到心間,清新潤澤,沁人心脾,仿佛在召喚你把筷子探進碗里,接著再吃上滿滿的一口。
在熱乎乎的夏天裡,來上一碗清清爽爽的貴妃涼皮,既是對嘴巴的犒勞,也是身體上的一種享受。
主食的味道,能喚起對時光的留戀,它是遠古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平凡日子裡的不平凡,是一座城市的溫情與家常味道。
在西安,關中平原沃野千里,滋養了一片片金黃的麥地,也孕育了這裡源遠流長的麵食文化。
麵食,已經深深地根植在了這個城市,成為了與陝北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部分。
外鄉人,吃上一口解了饞蟲,本地人,一碗下肚便解了鄉愁。
來到西安,雙眼飽覽名勝古蹟,嘴邊不離美味佳肴,這樣超滿足的體驗,一定讓你覺得不虛此行。
光是為了吃面,也要去一趟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