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數字經濟迸發創新價值

2020-02-14     河北綜合廣播

眼下,面對新冠疫情,靈活多樣的創新科技逐漸融入大眾生活,以數字化和智能化參與到疫情防控和經營活動中,尋求新的商機和突破。

不用出門,不用排隊,只需要一部手機,在家就可以享受到數百名醫生的「線上」問診,疫情期間,邢台市開啟了全新「雲」看病模式,市民足不出戶便可看病問診。

目前,石家莊、邢台、秦皇島、滄州等多地都推出了「網上醫療」服務,為市民看病提供便捷的同時減少了醫院內人員聚集。黃驊市衛健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金鵬告訴記者,他們的「線上」問診服務很受歡迎:

「目前訪問量還算是比較不錯,每天都有20到30個市民進行線上的問診諮詢,有關於疫情的,也有關於自己身體病情的。」

不單單是線上醫療,由於疫情的爆發,各行各業都在迅速從線下轉為線上。石家莊第八中學的史雲英老師正在使用「空中課堂」為學生們上課,為了實現「停課不停學」,河北省教育廳建立了河北省基礎教育在線教學資源平台,為全省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優質豐富的在線教育教學資源與服務。此外,還有網上辦公,網上招聘等,在疫情期間,讓大家的生活方式或多或少的發生了改變,更倒逼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在衡水武邑縣智能防控平台,讓疫情防控做到了無死角。

2月7日,武邑縣綜治中心視頻聯網平台顯示,轄區內韓莊鎮村莊有人員聚集,並且沒有戴口罩防護。武邑縣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李欣榮立即通過指揮調度平台與當地進行了視頻連線下達了疏散指令。武邑全縣有524個村,點多面廣,情況錯綜複雜,如果單靠工作人員對疫情防控,往往鞭長莫及。李欣榮:

「我們採用多個智能平台聯控聯動,和4G回傳、AI智能分析、紅外線熱成像等技術實現了智能防控。」


百度遷徙地圖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疫情當前,各大通信、科技企業也行動了起來,利用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對疫情進行有效布控及監控。根據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顯示,北京、天津成為了河北主要遷出目的地,占比近60%,但受疫情影響,民眾非剛性流動急劇下降,原本1月29號出現的返程高峰,相對實際情況平穩很多。百度副總裁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

「從春節的人口流動,也看出來了城市的分工,隨著很多人開始復工,各地在疫情防控,還是人員復工方面都要有對應的服務,做好長期的準備。」

鐵路部門和部分網際網路公司,利用大數據推出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同行程查詢工具」上線,用戶只要輸入日期、車次和地區等信息,就可以查到對應行程,確認自己是否曾與已披露的確診患者同行。此外,百度、騰訊、今日頭條等網際網路平台開通了專門的疫情闢謠平台,同樣是基於大家日常搜索的大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闢謠。百度搜索高級總監趙世奇:

「大數據對我們來說是個線索,我們有了這份數據才知道焦點是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找到專家去生產權威的內容,抓住謠言的尾巴,迅速的找專家來闢謠。」


遠程辦公百度搜索熱度上漲521%

《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總產值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這次疫情給我國經濟帶來了一定短期衝擊,但卻刺激了數字經濟的發展進步,也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對於經濟衝擊的負面影響。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很多重大的危機都加速了技術的創新和突破,這次疫情也會進一步加速我們5G、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的技術,在我們國民經濟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應用,為我們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加就業發揮更大的作用。」


記者 | 安鵬

編輯 | 倩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NhYSHABgx9BqZZIdm4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