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讀書的生活,對我來說足夠了

2019-06-05   中信出版集團



10件事:「美國總統閱後推薦」「令全世界都潸然淚下的生死悲歡」「當代中最感天動地的長篇力作」「迄今為止最優秀譯本」「2009年最感人的大書」「千萬讀者為之動容」……

等等,介紹一本書的方式只有這些嗎?!

關於大方的每一本書,我們都想告訴你10件有意思的小事。希望它們能喚起你對這本書的好奇心,也拓展你對於閱讀這件事的想像力。

本期10件事,帶你了解英國傳奇女作家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的《書店》。

《書店》實拍圖

也許每一個愛讀書的人,都曾夢想過開一間屬於自己的書店,每天守著小小的店面充實又自在地過活。然而現實卻是,大多數實體書店都無法靠賣書實現盈利,若是能用他處的盈利貼補書的虧損,已是萬幸。

於是很多人在「開書店是不切實際」的現狀前退縮了,但總有人願意義無反顧地兌現心中的夢想。《書店》的主人公弗洛倫斯·格林就是這樣的人。

由小說《書店》改編的電影劇照

1959年,這位名為弗洛倫斯·格林的善心的寡婦,決心帶著她僅有的財產,在英國小鎮哈德堡開一家書店。在這個小鎮里,每個人都按部就班地演繹著自己的角色,忙於生計的普通民眾無暇顧及精神層面的提升,「不讀書的現實生活對我來說夠了」才是大部分人的心聲;上流社會則忙於政治活動和虛榮的社交。只有這位守寡多年的婦人,心裡想著要去開書店豐富鄰里的日常生活。她為了貸款去和永遠猜不透的銀行經理打交道;把書店和自己搬進年久失修、還有敲門鬼惡作劇的老屋。

歷經曲折,書店終於開張,但這明顯觸動到鎮上位高權重的加馬特夫人的利益——她原本想將老屋改造成所謂「藝術中心」,她因此不斷動用各方力量圍攻書店;小鎮的居民們也以半圍觀半情願的姿態淪為幫凶。弗洛倫斯·格林的倉庫不斷漏水,滲進地窖,接著書店也難逃災禍。她終於開始懷疑一件事:一個沒有書店的小鎮,也許並不想要一家書店。

由小說《書店》改編的電影劇照

寫下這個悲傷的故事的作者是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1916-2000),她被譽為英國文學最優雅、獨特的聲音。她共創作了九部長篇小說,其中三部(《書店》《早春》和《天使之門》)入圍布克獎短名單,1979年憑藉《離岸》摘得桂冠。最後一部作品《藍花》曾十九次被媒體評為「年度最佳圖書」,並獲得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獎。

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


關於《書店》

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1978年,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以黑馬姿態進入英國文學視野。《書店》入圍布克獎短名單時,沒人聽說過「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這個名字,更沒人想到,這個作家是一位年過六十的老嫗。


《書店》是關於書店的故事,也關於書與人。小說主角弗洛倫斯在「月亮」與「六便士」中選擇了前者。讀小說時,你能感覺到英國濕冷的陰風,漏水的老屋,以及每個人物身上特殊的「英國性」。

由小說《書店》改編的電影劇照

《書店》的故事設置在1959年封閉、隔絕的英國小鎮。當時,一本來自大洋彼岸的小書在此引起不小的風波。平時無人光顧的書店突然熱鬧非凡,人們在櫥窗前駐足議論。這本小書就是納博科夫的《洛麗塔》,《書店》再現了《洛麗塔》在英國的走紅歷程。


《書店》中,主角弗洛倫斯有一本摯愛的人人文庫(Everyman’s Library)作品,扉頁上寫著,「一本好書是一位大師的嘔心瀝血之作,超越生命的生命,值得永久珍藏和懷念。」這句話也印在了新版《書店》的扉頁上。

《書店》扉頁


《一天》(同名電影由安妮·海瑟薇主演)的作者大衛·尼克斯曾提到,「《書店》的最後一句話是我讀過的最悲傷的句子。悄無聲息,卻壓倒一切,就像這部小說本身。」


2017年,西班牙導演伊莎貝爾·科賽特將《書店》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由艾米莉·莫迪默(《賽末點》)和老戲骨比爾·奈伊(《真愛至上》)主演。電影在西班牙持續公映15周,並獲得14項國際大獎。

電影《書店》宣傳海報


英國當代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是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的頭號粉絲。他們曾作為嘉賓參加同一場活動,活動結束後,巴恩斯拿出作家的兩部作品請她題詞,她留下了非常典型的「菲氏句子」:Best wishes. ——P.F.(最好的祝福。——佩·菲)

朱利安·巴恩斯


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的作品《離岸》是布克獎史上篇幅最短的獲獎作品,僅有132頁。事實上,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的作品都很短,「既然我不可救藥地迷上了寫短故事,我就必須確保每一次衝突、每一次對話,都同我想要表達的小說內核相關。」她說。


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於2000年去世。《離岸》獲得布克獎後,她對自己的朋友說:「我知道自己是個局外人。」她曾說:「我喜歡那些看似生來就被打敗了,甚至是深深迷失了的人。」

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一生創作了九部小說,有著明顯的創作分期。在完成了前四部後,她說,「我已經寫完了自己的故事。」在那之後,她開始創作一系列歷史小說,故事分別設定在1950年的佛羅倫斯,1913年的莫斯科,1912年的劍橋。最後一部作品《藍花》重現了18世紀浪漫主義風靡的德國,被公認為菲氏創作生涯的頂峰,該書也即將上市。

《藍花》封面圖


了解關於這本書的更多事......

《書店》

[英] 佩內洛普·菲茨傑拉德 著

張菊 譯

中信出版·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