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為邊界沒有界限?家長們,4個步驟教孩子樹立正確是非觀

2019-11-07   好媽媽郝女士

引言: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總是會非常的容易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其實這都是因為孩子是非觀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完善,而是非觀的養成是需要從小的時候家長就去培養的。

現在很多的家長都會非常的頭疼,孩子沒有正確的是非觀,總是會做一些讓他非常丟臉的事情,在公眾場合大哭大鬧,不顧及別人的感受。

做很多事情的時候,總是沒有考慮到他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行為沒有邊界,這些歸根到底都是因為家長的是非觀教育,並沒有做好讓孩子對於自我的行為沒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孩子的行為邊界沒有界限?家長們,4個步驟教孩子樹立正確是非觀

舉個例子:

前不久小區裡面就因為幾個孩子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原因是因為在小區裡面有一個家庭的孩子,他非常的喜歡在午休的時候,跑到樓梯口踢球大吵大鬧,這個時間段旁邊的鄰居都是要午休或者是很多其他的孩子要準備讀書。

所以孩子在樓梯口玩耍的行為也會影響到他們的休息質量,所以就針對這個問題批評了這個孩子很多次,但是孩子絲毫沒有悔改,反而有一種逆反心理。

他們越是這麼說,他就越要去小區裡面玩,還會去敲他們的門。最後沒辦法,所以這些受到影響的小區的住戶就聯名的去物業那裡舉報了這個孩子。

對於孩子這樣一個行為,家長頭是非常的頭疼,也勸說過他很多次,但是都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而這個時候他們會提出疑問,為什麼記得孩子都沒有這些正確的是非道德觀的呢?午休的時候不打擾別人,這是最為基本的事情。

但是為什麼怎麼去教育他們都聽不進去呢?其實這個時候不妨想一想,孩子在認知發展的過程當中是非觀的一個基礎發展階段。


對於孩子的認知發展,皮亞傑提出了三個階段理論。

孩子的認知從小到大總共會被分為三個基礎階段,分別是道德約束階段,過渡階段和自我道德階段。

處在道德約束階段的孩子,他們會以父母老師的行為作為權威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而處在過渡階段的孩子,開始慢慢的和同齡夥伴進行接觸,所以認知也會有所改變。在這個基礎上他們不在意家長老師的話作為權威,而是會有一定自我的思考。

而到了自我道德階段的孩子,他們會用道德衡量去衡量某件事情,而不是刻板的按照一定的規律。

在他們看來,規則是可以去人為的確立的,而不是先天就存在著的。所以家長總是摸不清頭腦,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行為邊界沒有界限?自己如何教育都起不到任何作用,其實可能沒有遵循孩子的道德發展特點。影響孩子的是非觀作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道德判斷發展遲緩。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有道德判斷發展遲緩的這樣一個特點呢?

1. 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同壓制了孩子的天性。

不同的家庭都會有不同的教育模式,而現在大部分的家庭所主張的都是自由民主的教育,給孩子一定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的愛好和性格都能夠自我的發展完整。

但是也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家庭依然保留的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他們覺得在孩子的教育上面應該是傳統的棍棒教育,必須得對孩子嚴格要求,這樣他們才能夠按照自己所設計的軌道上發展。

對於孩子的看法,他們總是不會過多的去關注,認為孩子的想法都是很幼稚的,不值得去參考。這樣的一種教育理念。

其實對於孩子也是一種壓制,會讓她們的是非觀產生一定的模糊,所以漸漸地就會變成道德能力發展比較遲緩的狀態。

2. 大腦認知成熟度的差異。

每個人都是會有著各自的性格特徵的,具備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性的。皮亞傑之所以會把人的道德認知發展為基礎的三個階段,是在大多數的人的情況下。

除了這樣的三個階段的概念之外,也仍然存在著一部分的人群,他們是並沒有按照這樣的一個趨勢來發展的,他們相對於其他人來說道德的發展可能會更加的薄弱,所以這個時候就會出現道德發展遲緩的現象。

3. 孩子適齡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機會和同齡人進行接觸。

接觸和溝通是最能夠使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方式,在溝通的過程當中可以意識到如何去進行社會交往,如何去表達是我的看法,以及如何對別人的看法表示回應。這樣的一種能力是需要在不斷的溝通當中所獲得的。

但是有很多的家庭,因為擔心孩子一個人出去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所以都是經常把孩子困到家裡或是學校。這樣的一種方式其實會剝奪了孩子和別人進行交流的機會,慢慢的自然也就會產生一種認知發展比較緩慢的情況。

既然我們說孩子行為邊界沒有界限的話,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教育。


那麼家長又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是非觀的訓練呢?

1. 父母應該有自己的態度和原則,做到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最經常接觸的人群便是父母,所以父母的很多行為對於孩子的影響力都是很大的,孩子會在和父母的相處過程當中不斷的去向父母獲取一定的信息,而這些能力會慢慢的運用到他們的生活當中。

所以家長要是想讓孩子做到有明確的是非觀,那麼在日常生活,當中對於道德認知這一塊的評價以及說法就必須要注意到孩子的接受能力。

對於孩子的發展也有自己的態度和原則也應該做到言傳身教,給孩子一定前進的動力,自然就可以樹立正確的是非教育觀念。

2. 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馬上得指出來。

每個人都是會犯錯的,這是在所難免的,畢竟對於一個未知的環境不熟悉的領域,犯錯都是很能夠接受的,但是對如何對待自己的錯誤地處理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家長想讓孩子有一定的是非觀,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根據實際的情況不斷地進行貼身的教育,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去領會是非觀的真正含義。

3. 生活即教育,在社會實踐當中給孩子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

教育是無處不在的,陶行知有說過生活及教育,所以必須要重視教育密切的聯合實際的觀點。家長想要讓孩子在遇到具體的實踐活動的時候,能夠有一定的是非判斷理念,能夠控制自我的行為。

那麼就必須要去給孩子創設這樣的一個機會,讓孩子在一步一步的獲得成就當中明白教育是在生活當中不斷地被踐行的。

4. 在實際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教育自然是無處不在的,無論是買菜還是任何一件很微小的事情,都是可以成為教育的內容和意義的。孩子畢竟年紀還小,對於很多事物的認知並不清楚,所以總是會犯一些錯誤。

而這個時候家長所應該做到的事,及時的對於孩子的錯誤進行糾正,畢竟十七八歲的孩子對於外界的說法影響力都是很大的,所以家長應該做到在孩子犯錯誤的過程當中,有耐心的去教育。

那麼你身邊有遇到這種無法無天的孩子嗎?對於這樣的孩子,他們的家長又是如何教育的呢?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