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體-引發本病的病原體為產氣莢膜梭菌,該菌屬革蘭氏陽性厭氧菌,是一種廣泛分布於自然界的條件性致病菌,可產生多種外毒素及酶類,毒素共分A、B、C、D、E 5 個血清型。本病的致病原是由C 型魏氏梭菌( 或稱C 型產氣莢膜梭菌) ,為革蘭氏陽性菌。C 型菌株主要產生α 和β 毒素,其毒素可引起仔豬毒血症和壞死性腸炎。導致仔豬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細菌毒素和細菌在仔豬腸道黏膜繁殖引起腸道卡他性炎症、腸道內容物發酵與腐敗產生的毒素一起被吸收後引起的毒血症和敗血症。
臨床症狀和診斷
臨床上一般分為4 種類型,即: 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和慢性型。臨床上可見到仔豬突然患病,食慾減退,精神沉鬱,四肢無力,腹瀉,排便帶有腥臭味。
( 1) 最急性型常發生於出生後1 ~ 2 日齡的新生仔豬,最早的可能出生6 ~ 9 h 的仔豬就可發病。病豬以拉血樣稀便,很快暈倒和死亡。臨床上可見患病仔豬食慾廢絕,精神不振,突然出現血痢,糞便惡臭,並混有壞死組織碎片及多量氣泡。日漸消瘦、喜臥、死前腹部皮膚變黑,生後12 ~ 36 h 死亡。也有不發生腹瀉而死亡的。
( 2) 急性型常發生於2 ~ 3 日齡的仔豬,患豬拉含有灰色壞死組織的紅褐色液狀稀糞,消瘦,虛弱死亡。臨床上可見患豬精神萎頓,離群獨處,怕冷,四肢無力,行走搖擺,被毛粗亂無光澤,體溫升高40. 0℃ ~ 40. 5℃。病初排出灰黃色稀糞後變成紅色糊狀。最後全身震顫,搖頭,臥地死亡,病程一般為1 ~ 3 d。
( 3) 亞急性型病初,臨床上可見患豬食慾減弱,精神沉鬱,開始排黃色軟糞; 繼之,病豬持續腹瀉,糞便呈淘米水樣,含有灰色壞死組織碎片; 很快,病豬明顯脫水,逐漸消瘦,衰竭,多於5 ~7 d 死亡。
( 4) 慢性型部分病例發病較慢,臨床上可見患豬起初精神沉鬱,食慾下降或廢絕,體溫正常,大便秘結; 隨著病情發展,腹部逐漸脹大,出現呼吸困難,排酸臭的黃褐色或水樣糞便,且污染肛外及尾部,呆立,不願躺下,一般0.5 ~1 d 後死亡。
臨床診斷
可根據發病早並發病急,仔豬出生後1 ~ 3 日齡內就會發病,患豬排出淺紅或紅褐色稀糞,內含灰色壞死組織碎片,以後變成類似「米粥」狀糞便等臨床症狀就可以初診,確診需要結合病理剖解和實驗室診斷。鑑別診斷時注意與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仔豬黃、白痢等相鑑別。
病原體
引發本病的病原體為產氣莢膜梭菌,該菌屬革蘭氏陽性厭氧菌,是一種廣泛分布於自然界的條件性致病菌,可產生多種外毒素及酶類,毒素共分A、B、C、D、E 5 個血清型。本病的致病原是由C 型魏氏梭菌( 或稱C 型產氣莢膜梭菌) ,為革蘭氏陽性菌。C 型菌株主要產生α 和β 毒素,其毒素可引起仔豬毒血症和壞死性腸炎。導致仔豬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細菌毒素和細菌在仔豬腸道黏膜繁殖引起腸道卡他性炎症、腸道內容物發酵與腐敗產生的毒素一起被吸收後引起的毒血症和敗血症。
臨床症狀和診斷
臨床上一般分為4 種類型,即: 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和慢性型。臨床上可見到仔豬突然患病,食慾減退,精神沉鬱,四肢無力,腹瀉,排便帶有腥臭味。
( 1) 最急性型常發生於出生後1 ~ 2 日齡的新生仔豬,最早的可能出生6 ~ 9 h 的仔豬就可發病。病豬以拉血樣稀便,很快暈倒和死亡。臨床上可見患病仔豬食慾廢絕,精神不振,突然出現血痢,糞便惡臭,並混有壞死組織碎片及多量氣泡。日漸消瘦、喜臥、死前腹部皮膚變黑,生後12 ~ 36 h 死亡。也有不發生腹瀉而死亡的。
( 2) 急性型常發生於2 ~ 3 日齡的仔豬,患豬拉含有灰色壞死組織的紅褐色液狀稀糞,消瘦,虛弱死亡。臨床上可見患豬精神萎頓,離群獨處,怕冷,四肢無力,行走搖擺,被毛粗亂無光澤,體溫升高40. 0℃ ~ 40. 5℃。病初排出灰黃色稀糞後變成紅色糊狀。最後全身震顫,搖頭,臥地死亡,病程一般為1 ~ 3 d。
( 3) 亞急性型病初,臨床上可見患豬食慾減弱,精神沉鬱,開始排黃色軟糞; 繼之,病豬持續腹瀉,糞便呈淘米水樣,含有灰色壞死組織碎片; 很快,病豬明顯脫水,逐漸消瘦,衰竭,多於5 ~7 d 死亡。
( 4) 慢性型部分病例發病較慢,臨床上可見患豬起初精神沉鬱,食慾下降或廢絕,體溫正常,大便秘結; 隨著病情發展,腹部逐漸脹大,出現呼吸困難,排酸臭的黃褐色或水樣糞便,且污染肛外及尾部,呆立,不願躺下,一般0.5 ~1 d 後死亡。
臨床診斷
可根據發病早並發病急,仔豬出生後1 ~ 3 日齡內就會發病,患豬排出淺紅或紅褐色稀糞,內含灰色壞死組織碎片,以後變成類似「米粥」狀糞便等臨床症狀就可以初診,確診需要結合病理剖解和實驗室診斷。鑑別診斷時注意與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仔豬黃、白痢等相鑑別。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豬報價/dfj878),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