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往江西,是從我16歲開始。那年我求學的大專學校,在廣西的宜州。我到宜州的那年,便知道兩位赫赫有名的人,一位是劉三姐,一位是黃庭堅。他們一位像美麗的河,一位像巍峨的山,蕩漾我的夢想和激發我的詩情。他們動人的歌詩和桀驁不馴的性格,以及傳奇、沉浮的人生際遇,讓我佩服、尊敬和感懷。
如果歌仙劉三姐尚且是有爭議的傳說中的人物,那麼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確是歷史真實的曠世奇才。在宜州,有紀念黃庭堅的山谷祠,還有黃庭堅詩文的石刻。九百多年前(公元1103年),59歲的黃庭堅一貶再貶,被貶至宜州,冥冥中尋到了不得已的歸宿。落魄宜州的黃庭堅,舉目無親,滿目淒涼。
但江山不幸詩家幸,宜州的山水和純樸的山歌給了黃庭堅詩歌創作無限的靈感,滿腹的牢騷漸漸消磨,眼前仙境一般的世界,多少減輕了他內心的痛苦。重陽節那天,黃庭堅徘徊不已,心中惆悵難遣,眼前竹影蔭翳,林鳥鳴啾,河流如碧帶,遠處山歌裊裊,不由得詩興大發,填詞一闋云:
諸將說封候,短笛長吹獨倚樓。
萬事盡隨風雨去,休休,戲馬台南金絡頭。
催酒莫遲留,酒似今秋勝去秋。
花向老人頭上笑,羞羞,白髮簪花不解愁。
酒酣耳熱之後,往往是詩人剖解心靈的時刻。黃庭堅感覺自己老了,再也經不起如許的愁郁。仕途坎坷,種種打擊,化作詩人眼中淚、杯中酒,無奈和孤寂遺落字裡行間。黃庭堅可能終結於此,但詩歌卻生出翅膀傳遍了大江南北。在黃庭堅61歲的時候,一天,他像一個頑童似地把腳伸進雨幕里,歡喜得認為自己「平生無此快」。誰料,一場雨淋竟葬送了詩人的餘生,病逝於宜州貶所。四年後(公元1109年),歸葬故里——江西。
黃庭堅的故鄉——江西九江市修水縣。圖片來源:香港商報江西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
我在16歲的時候想往江西,卻在46歲上才到江西。
那年,我到了江西九江的修水縣,雖然不是奔黃庭堅去的,但我知道黃庭堅就葬在修水這片優美的土地。我距離他很近了。
江西風景之優美,我是從修水開始看到的。那時我原以為,中國的風景,廣西最美。廣西有桂林,還有宜州、德天瀑布等。而到了江西,我才發現我的視野太狹隘了。江西的山水美不勝收。那年我唯一深入的東滸寨,方圓三公里內山勢雄偉,山幽林密,水更是清澈見底。古木參天,懸崖峭壁,清泉暗河,撲朔迷離。將近十年了,依然讓我難忘。
2019年,我有幸參加《香港商報》組織的「品鑑贛鄱」作家採風團,再次到了江西。此行猶如與一位久負盛名的女人的再度約會。上次約會的時候,只是覺得她很美。此次再會,發現她不僅還那麼美,還很溫柔和多情。
宜春銅鼓縣天柱峰森林覆蓋面積廣,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圖片來源:香港商報江西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
我們先到了宜春。它的廣告詞為「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挺好,很恰當。
的確,我去的時候正值盛夏,但在宜春,卻沒有感到熱。行走在宜春的山水間,陽光明媚,一日數萬步,我這個胖子都沒有出現揮汗如雨的現象。夜晚入住賓館,不用開空調,還需蓋上薄被。
篁嶺精緻講究的古村建築讓人停下腳步細細品味。圖片來源:香港商報江西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
在婺源,我看到了一個我所見過的最美的村落,叫篁嶺村。我很驚訝,村莊的名字與我生長的上嶺村,只有一字之別。我情不自禁地將這個村與我的村,進行比美。我承認篁嶺村比上嶺村要美一些。篁嶺村美在建築上。它的建築精緻講究,徽派風格,一幢一幢地從下至上依山而建,從遠處看全貌,仿佛是一座宮殿。那晚我在村裡吃飯,喝了不少米酒,在醉夢中,我仿佛回到家鄉。
三清天下秀。圖片來源:香港商報江西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
在上饒,我爬了一座讓人敬畏的山,叫三清山。這座山王安石來過,徐霞客來過,但都沒有爬上去。我乘纜車到了半山腰,開始徒步行走。在雲里霧裡,莽莽的山上,我小心地蛇行,真像一條膽小的蛇。
在走到一處很陡且長的石級的時候,我不願意再走了,打算原路返回。美麗的導遊鼓勵我,說山頂上有最奇絕的風景——巨蟒出山,見了巨蟒,你今年會好運連連。我看了看陡長的石階,還是想打退堂鼓。導遊說只有四百級,一咬牙就登上去了。我想想後說好吧。我一邊數數一邊登山。數到四百的時候,發現還未到達山頂,前面還有好多石階,且更加陡。導遊說快了。我繼續登山,那時候也無法回頭或退縮了。起碼又登了三百級,還沒有到。
我氣喘吁吁,對導遊和同行的作家徐劍說,導遊的話不能信。徐劍哈哈地笑過之後,說他來過,不過還是請你相信導遊吧。我咬牙並埋頭繼續登山。忽然,腳步平實了,感覺輕鬆了許多,定睛發現路成了直線和扁平。我抬頭一望,我人已在山巔。一座奇異的山峰兀立在我眼前,直插雲霄,像極了一條巨蟒。
我呼出一口長氣,再長吸一口氧,頓覺神清氣爽,渾身舒服快活,像一個最終跑到終點並奪魁的運動員,之前的拼搏無非是為了迎來這光榮的時刻。正陶醉時,手機響了一下,打開來看,是某名刊編輯發來的簡訊,說我的小說將在下期頭條發表。還真是有好運,而且竟來得如此之快。回頭想感謝剛才還被我抱怨的導遊,卻發現她不見了。她真的像神仙啊。
我從江西回到廣西,一連多日都還在江西神遊。江西有好多好地方,我還沒有去。比如井岡山,比如黃洋界,比如三僚村。我迷戀江西的地理和風水,那是龍騰虎躍的吉祥寶地。我想廣西人到江西去。我想江西人到廣西來,因為廣西也很不錯——有鄧小平領導起義的百色,有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還有我的上嶺村。
(作者簡介:凡一平,本名樊一平,壯族,廣西都安上嶺村人。現任廣西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作家協會副主席。曾獲得銅鼓獎、獨秀獎、百花文學獎、小說選刊雙年獎等文學獎項。代表作有《蟬聲唱》《跪下》《最後的子彈》《寶貴的秘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