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非張若虛首創?最早作者為開朝皇帝,短短20字媲美唐詩

2020-02-11     沉醉古詩文


談到《春江花月夜》,大概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到被評為「孤篇壓全唐」的那一首。張若虛用深厚的功底和動人的感情,將幾個美好而仙氣渺渺的意象結合在一起,攀上了後世再也無人能及的唐詩的高峰。

的確,春天、夜晚、月亮、寬闊平靜的大江、悄悄綻放的鮮花,即使分開來說,每種事物也都被歌頌了無數遍,更何況是合在一起。而且不是簡單的合在一起,它們之間的化學反應,詩人對它們的布局與描述才是整首詩成功的關鍵。



這表現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就是它的篇幅之長。雖然無一句不精之語,終歸還是不如簡潔、一語中的來的直接和震撼。

由這微小的缺憾,便引出了《春江花月夜》最初的創始者楊廣。


春江花月夜非張若虛首創?最早作者為開朝皇帝,短短20字媲美唐詩


春江花月夜

隋代: 楊廣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不同於張若虛的華麗鋪陳,楊廣的版本給我一種清新素淡的感覺,蘇軾說「人間有味是清歡」,正是這樣。少了些瑰麗的色彩,仿佛一片片的留白,給了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或者說,給了心靈更多感受的空間。



暮色降臨,靜水流深。江水平靜而深沉,不興波瀾,印襯著遙遠的夜空。

絢麗的春華盛開在江邊,滿滿地,也靜靜地,化作了一曲冷色系的小調。

能看出些微的水流的痕跡,月亮就在江面上漂浮著,隨著水波微微蕩漾,不知道將要被帶去何方,卻也如江水一般的坦蕩。

潮水湧上,有月的夜晚本不該有星星,或許是太久不見的想念,月亮引動潮水,將星星也一同帶入到江水之中。

於是江天一色無纖塵,於是皎皎空中「星月輝」。



餘下的楊廣並沒有提及,也沒有什麼主觀的感受和描述,就只是淡淡地述說著。

只是,這樣的意境雖然淡薄,卻有著一個至關重要的好處,那就是給心靈以空間。

讀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我們會沉浸於他所描述的場景之美妙,跟隨著他的筆觸和情感流向一直走到詩篇的結尾,陶醉其中不知所處。

讀楊廣的《春江花月夜》,我們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會繼續去想像,會沉下心來感受,會在這個意境中進行思考。



楊廣的詩共有兩首,我將後邊一首也放在這裡,供大家欣賞。

夜露含花氣,春潭漾月暉。
漢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在春天,夜晚的露水也含著芳香的氣味,輕易讓人信了飲露水而得長生的傳說。碧綠的深潭掩映著明月的光輝。



眼下這條河流平靜而神秘,若是漢水,其中或有漢水女神;若是湘川,想來就會碰到娥皇女英了吧。

這首詩與上邊的不一樣在於最後一句加入了作者的主觀想像。然而這想像也還是簡單而美好的,不知道這河水流去何方,不知道其中美人姓甚名誰,姿態若何。

只是站在這情景之外,默默的觀想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r2NOnAB3uTiws8Kx5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