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不是拿來學習,而是感受快樂。家長首先應該擺脫的就是「讓孩子學習」的功利心理。
大量數據可以證明,讀繪本確實可以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讓他們在開始學習時走得更遠,但在帶領孩子進行繪本閱讀時, 並不應當把它看作一項初期的啟蒙學習,否則,很容易走入用繪本教孩子識字、把繪本當成閱讀理解材料等誤區,反而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失去對閱讀的興趣。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曾說:「繪本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而是用來感受快樂。」在閱讀時,嘗試把寶寶抱在懷裡,或者採用別的舒服的姿勢,用溫和的語調朗讀書中的文字,慢慢地與孩子翻閱……這時停留在記憶中的絕不僅僅是乾巴巴的文字和故事,還有朗讀故事時的語調、爸爸媽媽 的氣味……甚至許多年後,有的孩子還能回憶起當時照進屋裡的陽光和灰塵在空氣中跳舞的情景,沒有什麼比這樣的陪伴時光更美好和珍貴的了,這樣的親子交流,才應該是親子閱讀的初心。
家長們也許也發現了,在讀繪本時,孩子經常在看畫,他們 能發現大量成人根本注意不到的圖畫細節,有時甚至好像沒有在聽故事,只是專心地在圖上尋找。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孩子還處於形象思維占主導的年齡,不能識別抽象文字,所以圖畫對他們而言有著天然的親切感,能吸引他們不由自主地翻閱。
繪本作為一種文圖書,很多情緒和體驗就是通過圖畫的構圖、色調和筆觸傳達的,圖片往往比文字更加重要。所以,當 孩子「分心」時,不必試圖將他們「拉回」故事,讓他們盡情地讀圖吧,他們正在發現自己的新天地呢。
細心的家長也許會發現,繪本一般都由這幾個部分組成: 封面、環襯(又叫蝴蝶頁)、扉頁、正文和封底。
許多經典繪本,這幾個部分都會進行精心設計,用從封面到封底的所有視覺元素,共同講述一個故事。有的插畫家會 從封面或環襯就開始鋪墊故事,有的愛把結局或者彩蛋藏在 封底,所以帶孩子一起看繪本時,一定要記得從頭翻到尾,可 以試著玩玩「看封面猜故事」的遊戲,也千萬不要忘了看看最後的封底,完整地讀下來,一定會收穫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聽過許多父母吐槽:「一本書讀了100 遍了,真要命!」其實,熱愛重複是學齡前孩子的天性。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能 像成人那樣,短時間內接收大量的信息,只有不斷重複,才能加深印象。他們越喜歡一本書,就越是需要不斷地去聽、去理解, 這個重複的過程就是他們學習的過程。家長們可以試著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聽故事的場景,想必也是如此,甚至在成人以後, 我們還是會一遍遍地去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或觀看自己喜歡的電影,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所以,在孩子要求重複時,還請耐心一點,大聲地為孩子朗讀吧。如果實在重複得太多了,也可以嘗試一下發揮自己的創意,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講述書中的故事,或者用自己的想像,添加一些描述的細節,這樣的「全新」故事,孩子一定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