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艾維記者參加了國內某影院的觀影推廣活動,該影院提供了兩個影廳的不同電影,一個是周日15:30的普通廳,另一個是周日19:30的CGS中國巨幕廳。雖然是兩部口碑相近的影片,但參加活動的觀眾清一色選擇了巨幕廳。於是,巨幕廳名額迅速被填滿,那些後知後覺的觀眾最後只能選擇普通廳。
記者思忖:為什麼觀眾都選擇了巨幕影廳?哪些影院設備的觀影效果好,觀眾還是懂的嘛。
但沒過多久,記者就被「打臉」了。以下是記者與部分參加活動的觀眾對話:
記者:「你們覺得在巨幕廳的觀影效果怎麼樣?」
A觀眾:「挺好的,比一般的好。」
記者:「怎麼個好法?」
B觀眾:「螢幕大了很多,看著比較爽。」
記者:「你們覺得銀幕夠亮嗎?音效怎麼樣?」
B觀眾:「還好吧,都差不多……」
記者:「那你們剛才在影廳門口,有沒有注意到牆上有一些標誌。」
A觀眾:「沒有……」
記者:「那你們知不知道「杜比全景聲」、「DTS:X臨境音」、雷射放映是什麼嗎?」
A、B觀眾搖頭道:「聽說過,但具體就不知道了。」
艾維記者連續問了多位觀眾,得到的答案基本上大同小異。此外,根據艾維電影的一次微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觀眾僅對巨幕有直觀的了解,八成左右的觀眾對其他影院技術缺乏基本的認知。
可見,大多數觀眾對影院技術和設備的認知都停留在「銀幕大還是小」、「銀幕亮度夠不夠」、「空氣品質好不好」等非常淺的階段。
但我們能責怪觀眾不識貨嗎?
長久以來,影院大多是集中精力宣傳電影,很少會花心思來宣傳自家的技術亮點及聲光效果特色。觀眾自然無法對影院設備、技術優勢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其實,在大一統的排片機制以及第三方購票平台(淘票票、貓眼等)日益成為觀眾購票主渠道的背景下,即使影院不宣傳影片,觀眾也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影院會在什麼時間上映什麼電影。反而是對影院更新了什麼設備,採用了什麼新技術,放映效果有什麼提升等方面觀眾大多是一無所知,這些新設備新技術技術能帶來怎樣的聲光效果,觀眾更是沒有直觀的感受,都感覺「差不多」。這對那些花費巨資裝配新設備新技術的影院來說,無疑是很憋屈的。
針對這種情況,艾維記者認為,影院只宣傳影片卻不花心思宣傳影院技術亮點的策略是時候做出調整了。
記者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原因就在於:
突顯影院放映優勢的需要
當我們說起「影院最大的優勢在於能為觀眾提供極致的視聽體驗」時,主要是相對於其他觀影平台(流媒體、手機、電視)而言的。但我們知道,即便影院,設備不同,聲光效果自然也是有差別的(比如普通還音系統和全景聲的區別)。
但觀眾對這種差異似乎並不敏感,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如果影院沒有特意提醒,他們一般也不會去留意,自然會感覺所有的影院都「差不多」。
說一個親身經歷。在觀看《雙子殺手》這部電影之前,一位朋友告訴記者120幀版的《雙子殺手》很大的一個看點是高速運動的畫面也足夠清晰。為此,當記者在CINITY影廳觀看120幀版的《雙子殺手》時,特意留意了這些細節,發覺朋友確實所言不虛。此後,每當記者到影院觀看電影時,總會不自覺關注高速運動畫面的清晰度,最近觀看的《勇敢者遊戲2》,高速運動的畫面看起來就顯得模糊不清。而在觀看120幀的《雙子》之前,記者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觀影體驗。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人提醒記者120幀版本的《雙子》高速運動的畫面也很清晰,那麼記者可能永遠也不會產生高幀率帶來的觀影體驗。
觀眾對影院技術優勢缺乏基本的認知
前文已經提到,大多數觀眾對影院設備的認識很有限,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缺乏基本的深度。比如,對於銀幕,觀眾一般只有大小、亮暗的概念,對於材質、技術、工藝帶來的亮度、均勻度、清晰度以及摩爾紋等都沒有相應的認知,因此,即使影院裝配了更好的銀幕,大多數觀眾對放映效果的提升感受也並不強烈。
缺乏基本的廣度。我們知道,影院設備除了銀幕、還有放映機、光源、還音系統、3D系統等,每一種設備有不同品牌,同一種設備也有不同型號,但觀眾似乎只對巨幕、3D電影有簡單的認識,部分戴眼鏡的觀眾甚至不知道有夾片式3D眼鏡的存在。
當然,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影院就是觀看電影的場所,他們更在乎放映影片的內容,對放映影片的影院自然不太在意。但對影院來說,顯然不一樣,來不來你家影院是關係到影院收入的重要事情,自然要讓觀眾了解影院的新技術,覺得你家影院的優勢所在。因此,主動推薦、介紹這些新技術給觀影效果帶來了哪些改變或提升顯得必要和重要。
但大部分影院沒有這樣主動的作為,這對那些投入了巨資改造升級的影院來說,無疑是非常可惜的。影院花費了巨資更新設備、引進新技術,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視聽效果以吸引觀眾,但影院沒有全面、主動地去宣傳新技術給視聽效果帶來的一些變化,觀眾對這些新技術自然不會過多在意,觀眾不重視,觀眾也就不會把它做為一個選擇影院的選項。這樣,影院更新設備和採用新技術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艾維記者以為,既然影院花費了大價錢去提升觀影效果,那麼就應該告訴觀眾自己的優勢在哪裡。這樣,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就有可能對影院新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帶來的視聽效果的提升多做留意,等到他下次在別的影院觀看電影時,自然會做一個對比,有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當觀眾把影院的聲光優勢作為選擇觀影地點的一個選項時,擁有這些優勢的影院將有機會吸引到更多的觀眾。
那麼,影院在新技術的宣傳上,到底該怎麼做呢?
用通俗的漫畫或語言介紹新技術的亮點。比如,3D電影經常被觀眾批評亮度不夠高,色彩暗淡、細節模糊等,影院如果更新了放映機光源、採用了高光效3D設備,就該提醒觀眾「經過改造,銀幕亮度已經明顯提高了、畫面色彩更鮮艷了、3D畫質大大提升了」。
製作宣傳小冊子。比如,影院可以把自身擁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技術、設備以及這些技術能帶來何種觀影效果簡要概括,將這些內容濃縮在一張小冊子中,放在前台或自動取票機附近供觀眾閱覽。
此外,影院還可在巨幕廳影片開映前播放巨幕的宣傳短片進行普及介紹或召集對技術感興趣的影迷參加交流活動並將活動內容成文宣傳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影院新技術的影響力,讓儘可能多的觀眾了解自己影院的觀影優勢。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攻下咸陽後,有人勸他在關中稱王,而他卻放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領著一眾小弟回鄉,自稱「西楚霸王」。雖然這句話成了後人批評項羽胸無大志的鐵證,但對於今天的影院來說卻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影院真的需要項羽這種害怕「錦衣夜行」不被人知的精神。好的東西,就要拿出來秀一秀,讓觀眾知道你穿的是「綾羅綢緞」,和其他人的「粗布麻衣」是有區別的。
畢竟,影院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競爭日趨激烈、影院同質化嚴重的當下,影院必須主動向觀眾推銷自己,把自己的優勢明明白白地告訴觀眾、普及新技術在觀影體驗方面帶來了提升。這才是讓你家影院的獨特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