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伸展式怎麼做?別看它簡單,幾個要點常被忽視

2020-02-09     AFitBody

三角伸展式是一個基礎體式,大部分瑜伽課上都會學到。它可以增強腿部和軀幹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強健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等;並且增加髖關節和脊柱的靈活度;緩解坐骨神經痛;側邊下放身軀舒緩壓力,讓大腦更有活力等。

三角伸展式看起來並不難,大部分人可以做出三角伸展式的樣子,其實三角伸展式是個很有內容的體式,一層層展開,你會發現很多要點,掌握這些要點,也能夠為其他瑜伽體式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先來看一下三角伸展式的練習步驟:

  • 兩腳分開大於兩倍肩寬,左腳稍朝內,右腳向外90度,右腳跟對著左足弓
  • 兩臂側平舉,掌心向下,保持穩定
  • 軀幹向右彎,保持軀幹延展,不要只伸展外側軀幹
  • 右手或指尖放在右腳外側的地面
  • 左臂向上伸直,掌心朝前,轉頭看著左手,深長均勻地呼吸

按照上面的練習步驟,你可能可以做出大概的樣子,伸直可以做到把手放到地板上,但是這裡有很多要點需要我們去關注。

1、雙腳的距離

在不同的瑜伽體系,或者不同的瑜伽老師的教學裡,雙腳的距離並不一致。通常來說,兩腳的距離分得大一些,我們的手臂更容易觸碰瑜伽墊,並且脊柱也更容易保持側邊正位延展。所以,我這裡還是建議大家兩腳的距離稍微分開一些。

2、骨盆的位置

骨盆的位置是很多人犯錯的地方,在三角式伸展式中,我們的身體是要向側邊伸展,因此,骨盆也應該儘量往側邊伸展,但是很多人會讓骨盆前屈,因為這樣更容易讓手碰觸瑜伽墊。這樣做的後果是我們的脊柱也會向前屈,你很難再做到脊柱延展,強行調整脊柱,只是讓它發生扭轉。

這裡,很多人瑜伽老師要求,練習三角伸展式軀幹、手臂、髖部、大腿在一個平面內,讓骨盆完全平平地轉向側邊,我覺得這也是不合理的。

我們側屈的時候,骨盆稍微前傾其實被允許,我們的脊柱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可以保持側邊延展。完全平面側屈,其實是靠重力,而不是肌肉的收縮力量,闊筋膜張肌容易被過度拉伸,很容易受傷。

3、軀幹伸展

我們的軀幹向側邊向下伸展,很多人關注點是向下伸展,因為想要手臂碰觸瑜伽墊。這是錯誤的做法,我們應該要讓脊柱儘量向側邊延展,再向下伸展加深脊柱的延展,從而做到軀幹上下兩側都得到很好地拉伸。

4、手臂展開

手臂向兩側抬起,兩條手臂與肩同高,並且自內而外伸展成一條直線,內收肩胛骨,延展前鋸肌和胸肌,擴展胸部,從而使肩頸和手臂充分伸展。

手臂的伸展力來自於脊柱,脊柱的伸展力來自於骨盆的穩定,骨盆的穩定來自於雙腿力量的集中,而雙腿的力量來自於腳底,腳底的力量來自於大地。

練習三角伸展式,不斷地思考和體悟上面的細節,可能感覺自己反而不知道怎麼做。這是因為太著急了,我們一次只關注一個要點,慢慢熟悉所有要點,自然就可以做出更好的三角伸展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KsMeXABjYh_GJGVDc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