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租轉讓隨處可見,卻每天有七百多億存款湧向銀行,這什麼情況?

2020-04-18     優淘邦

隨著疫情的好轉,各地都復工復產了,但街上還是一片冷清,人流稀少,昔日繁華熱鬧的景象愈走愈遠,大街小巷實體店招租轉讓隨處可見,粗略看一下,連以前一商難求的街道也出現為數不少的招租轉讓的條幅廣告了,更不用說以前那些偏僻冷清的街道了。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餐飲交通旅遊實體商鋪等行業首當其衝,老闆們欲哭無淚了,這段時間裁員、降薪、關門、倒閉成了熱搜,很多家庭陷入收入困境,入不敷出。無論是外貿還是內銷企業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有一部分公司工廠都在裁員降薪,有一部分企業隱性裁員了。還有些為了穩崗補貼,暫時沒裁,只發市最低工資。小微企業實體店在商情的影響下都在煎熬,而我們看到的數據卻是每天有七百多億存款湧向銀行,這什麼情況?

日前,央行披露最新金融數據看上去有點「恐怖」。據悉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共增加8.07萬億元左右,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86萬億元。住戶存款增加6.47萬億是什麼概念?這就是說,一季度91天裡,平均每天超過700多億存款湧向銀行!人們開始熱衷於存錢了?有專家分析,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主要是受到疫情影響,老百姓有錢花不出去、有錢也不敢花。此外,也存在因避險情緒上升,股市、理財產品等流動資金回流存款。持幣觀望、現金為王,恐怕是一季度里大部分人的共同心態。怪不得每天都接到金融機構的電話:要放貸。

大街小巷的實體店在高房租電商衝擊直播帶貨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實體店生意每況愈下,大多數的實體店都是在硬撐,經此一疫,很多人宅在家,人們的購買方式也悄然發生轉變,吃喝拉撒都在家,玩遊戲,旅遊買個VR,網購也變得更習慣了,出門逛街逛商場少了,衝動消費少了,附帶消費少了,實體店的冬天來了,疫情只是催化劑。各行各業復工後,對很多實體店來說,期盼的報復性消費沒來,報復性存錢先來了,這對於實體商鋪來說絕不是什麼好消息,可謂不開業就是等死,開業則是找死。人們少出門了,吃喝玩樂花錢都少了,旅遊也沒戲了,自然了存款就增加了。大街小巷招租轉讓隨處可見,而銀行存款卻大增,人們在報復性存款了!

在疫情帶來的消費疲軟下,恐怕大趨勢是,非必需品都得降價才能刺激消費。官方的數據顯示,3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4.3%,未延續前兩個月5%以上的增長,漲幅較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引發關注的是,「居住CPI」出現10年來的首次同比下滑,環比來看,食品煙酒下降、房租在降、衣服在降、生活服務用品在降、交通出行也在降。

疫情對於大家的消費心態產生了巨大衝擊,因為不知道這場危機什麼時候能結束。人們收入泡沫破裂,沒有債務的還好,勤儉節約還能過日子。你的錢到底是存銀行了,還是買買買呢?更多的人是選擇存存存! 第一季度每天700多億存款湧向銀行:疫情下人們在報復性存錢,要刺激消費還得加把勁。有個朋友,有好幾套房子在出租,不差錢的那種,花錢大手大腳,但最近一直想怎麼省錢怎樣存錢呢!除了生活必需品,其他支出一概停止,這或許是大部分的心態。普通消費者消費降級或不敢消費,不存錢以後教育、醫療、養老怎麼辦,還能指望誰?

當然有些富得流油的,因為疫情,除了吃喝沒地方花錢了,就存起來唄,這類人雖少,存款卻多,二八定律總是神一樣的存在。無論是有錢的沒錢的,大家都不約而同少逛街逛商場了,都不消費了,開實體店的慘了。實體店寒冷的冬天悄悄地來了,商鋪招租轉讓越來越多了。小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各抒己見,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5vykHEBnkjnB-0zy4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