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3545」專項改革,即3個工作日內取得營業執照、5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45個工作日內完成施工許可,基本實現「一次辦好」事項全覆蓋。
近年來,山東一直在大力推動思想解放和改革創新,有一些很大的動作和實的舉措,很多人感受到「山東在變」。
據了解,2018年,山東全省生產總值達到7.65萬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是1952年的344.4倍;現在山東1天創造的財富量相當於1952年全年的4.8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6485億元,是1950年的1473.9倍。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由1952年的67.4:16.6:16調整為2018年的6.5:44:49.5。山東以全國1.6%的土地,創造了全國8.5%的經濟總量、9.5%的工業增加值和8.3%的農業產值。
在7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發布會上,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山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家義表示,目前,山東在集中精力抓好幾件事:第一,規劃落實、政策落實。第二,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第三,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第四,抓好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給山東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新興產能的培育壯大插上科技的翅膀。
增強經濟活力: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山東深入調研、系統謀劃,形成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為目標,以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海洋強省、三大攻堅戰、軍民融合、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區域協調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八大發展戰略為支撐,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保障,以全面從嚴治黨為統領的整體發展格局。
劉家義介紹,山東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制定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制度創新的決定,推進12個方面51項重點制度創新任務,目前已形成制度成果30多項。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3545」專項改革,即3個工作日內取得營業執照、5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45個工作日內完成施工許可,基本實現「一次辦好」事項全覆蓋。省級權力事項壓減54.4%,去年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68.1萬戶、總量突破900萬戶,今年上半年又增加106.3萬戶、同比增長50.7%。
山東的制度環境、法治環境明顯優化,老百姓辦事方便程度、企業辦事方便程度已經大大改善,到山東來投資創業的人員大幅度增加,人才回流態勢加速形成。今年一季度,人才留存率比2018年四季度上升了13.7%,僅住魯院士2018年比2017年增長了20%。
山東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一個重要節點,尤其是海上的重要起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山東這些年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參與指數去年已經達到全國前三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建設老百姓最需要、最急需的工程項目非常多。
山東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紮實推進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外商投資企業由1981年的1家發展到1.5萬多家,去年新設外資企業超過2000家,比上年增長45.8%。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由1980年的300萬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923.9億美元,年均增長35.3%。
新舊動能轉換:動能不轉,沒有出路
國務院去年批覆了山東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這是全國目前為止批覆的唯一一個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山東制定了「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
堅定淘汰落後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規劃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十強」產業集群。
劉家義介紹,動能轉換非一朝一夕,山東又是經濟大省,船大掉頭慢。加上山東兩個70%的結構特點,調整起來就是慢上加慢。調快了會得不償失,調慢了就沒有出路,我們要找到這個平衡點。
首先,山東科學謀劃、整體布局,對新舊動能轉換形成了30多個規劃、100多項具體行動方案的規劃體系。規劃體系建設好以後,按照規劃體系,一張藍圖干到底。
第二,山東抓緊制定促進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一系列鼓勵措施、懲戒措施,讓大家轉換得越快、效果越好,能夠得到獎勵,如果轉換得慢,就對你問責、進行處罰。
第三,堅決淘汰落後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去年和前年兩年時間,我們關停了散亂污及落後產能企業近十萬家,同時淘汰了一些雖然比較先進但在區域布局上不合理的企業
再有,山東加快了傳統產能的升級換代。比如化工園區,原來有將近兩百個化工園區,擁有化工直接生產或與化工直接相關的企業27000多家。按照環保、能耗、安全、投入產出四個標準,重新認定80多個化工園區,其他化工園區已經或正在逐步有序退出。並不是說傳統產能不要了,而是要通過改造提升,使夕陽產業變為朝陽產業。
還有,新興產業的加速成長。山東的「四新」經濟大幅度增長,特別是「四新」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
激活危機意識:俯下身子,向南方學習
從最直觀的GDP來看,作為一個北方大省,從1979年至今,山東GDP總量始終位居全國前三。這當中,山東也曾一度咬緊江蘇,企圖翻盤。但近年來,這種可能性卻顯得愈發渺茫。
數據顯示,山東經濟總量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億擴大到2018年的2萬多億;與江蘇的差距,由2008年的50億擴大到2018年的1.6萬億。GDP排名第四位的經濟大省浙江,經濟總量雖然只有山東的73%,但2018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6598.08億元,增長11.1%,超越山東躍居全國第四。
事實上,向南方城市學習、對標、找差距,幾乎成了山東的「標配」。2018年7月5日至8日,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龔正率最「高配」黨政代表團,赴蘇浙粵三省考察學習。在學習交流會上,劉家義強調:「要敢於刀刃向內,在思想深處來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
隨後,到南方考察學習,幾乎成為山東16個地市的「集體動作」。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說,這種黨政領導幹部集體「走出去」學習的方式,在他對山東多年的觀察中,並不多見。
過去一年,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率團先後前往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次數多達6次。光是2019年3月到5月,王忠林一連跑了三次北京,濟南的這三次「北上」,主要任務是有針對性地與中央企業、高成長性企業舉行高層對接會,深入交流、洽談合作。
青島也不例外,3月下旬,王清憲率團赴深圳,展開為期4天的考察學習,其中一項議程便是「雙招雙引」推介會。
省內其他地市的對標對象,也很有針對性。比如,2018年7月,濟寧南下的第一站,就是近鄰徐州。兩地同處淮海經濟區,濟寧也曾有意與徐州一爭「龍頭」地位。只是,逐漸拉開的經濟差距,讓濟寧不得不正視現實。
根據公開報道,山東各個城市的學習步伐,遍及全國30多個城市,不僅包括長三角、珠三角等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還涉及重慶、成都、武漢等中西部城市。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
《中國企業報》匠心推出:《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每周一期,適合地方政府、園區管委會、企業、投資機構等單位訂閱。歡迎電話、郵件或微信諮詢。
【周刊介紹】
《中國企業報》是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管主辦,以企業和企業家為報道對象的中央級媒體,是國務院國資委系統最重要的新聞信息平台,是服務地方經濟、產業園區招商、特色小鎮建設和企業經營發展服務的專業型智庫型融媒體。
《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是《中國企業報》旗下的電子出版物,由《中國企業報》專業團隊編輯出版,通過對國內外營商環境信息的全面搜索和長期跟蹤,對營商環境信息分門別類提煉匯總,為政府部門、企業和機構提供「最新、最重要、最全面、最有價值」的營商環境動態信息。《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適合地方政府、園區管委會、企業、投資機構等單位訂閱。
【內容特點】
《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的內容分為【調研】【政策】【訪談】【案列】四大板塊,內容廣泛、信息豐富、具有深度。
《調研》欄目,即時呈現由《中國企業報》集團組織的34個調研組在全國100個地市、近1000個縣區和園區採訪調研和產業服務的最新成果;
《政策》欄目,分為宏觀政策和地方政策。宏觀政策層面,邀請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深入解讀國家各部委發布的有關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政策。地方政策層面,及時梳理全國各省、市、區以及園區有關營商環境的相關政策信息,並根據用戶需求,再細分為投資環境、發展環境、人才環境、政務環境、環保環境和法治環境等多個專題,實行定製化服務;
《訪談》欄目,地市、司局級以上領導和知名專家關於營商環境的講話、演講和訪談;
《案例》欄目,以園區招商、小鎮建設為切入點,及時報道各地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包括政府服務、管理、人才、稅收等方面。
周刊不僅提供PDF文件,還將為訂戶提供豐富的音頻、視頻型式的內容。
《中國營商環境融媒體周刊》每年訂閱價格9800元(自訂閱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每周一期,全年約50期,每期約100頁(A4),以PDF形式發送給單位郵箱或指定微信。
提供在周刊中添加單位定製名稱和LOGO的服務,適合以單位名義直接快印成紙質版分發至各科室,也可通過手機閱讀。
—— —— 訂戶權益 —— ——融媒體周刊一經訂閱,訂閱單位即享有如下權益:
1、贈送同期《中國企業報》紙質版一份。
2、融媒體周刊不定期免費刊登訂閱單位介紹及企業動態信息。
3、訂閱單位可不定期向融媒體周刊供稿,周刊編輯部根據稿件質量擇優刊登,並選擇優秀稿件在《中國企業報》全媒體進行刊發報道。以上稿件一經採用,按相應標準給予稿酬。
4、訂閱單位有權免費參加由《中國企業報》舉辦的各種沙龍、論壇等會議活動,並優先推薦參與《中國企業報》舉辦的各種評選及榜單發布。
5、訂閱單位在《中國企業報》上發布廣告,享有優惠政策。
訂閱熱線:
010-68735713,68701052
聯繫人:康女士,劉先生
【匯款信息】
單位名稱:《中國企業報》股份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華夏銀行北京車公莊支行
單位帳號:10282000000248270
融媒體周刊訂閱
聚焦全國兩會——中國企業報2019兩會專題報道
----------------------------------
本文系《中國企業報》綜合報道。編輯:米果。
本平台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台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復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為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q-CqAWwBmyVoG_1ZIE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