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路,市中心最為繁華的街道。
曾經在這條街道上,黃石財校,是作為黃石的一個地標存在的。時至今日,「財校」仍時不時從一些老黃石人的口中蹦出。
如今,老校園不復存在,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顯現出一座日趨繁華的現代化都市情景。
但人們的記憶並未走遠。財校過去的輝煌、曾經發生的故事、逝去的青春歲月、承載的夢想,仍在記憶中閃耀著光芒。
黃石最早的中專之一
黃石財校拆遷改造後,83歲的孫濤和許多同事一起,仍選擇住在原址上新建的商品房。「對這裡有感情了,不想搬。」
1980年,孫濤調入黃石財校工作,直到退休。所有的青春記憶、奮鬥歷史都與財校緊緊相連。
對於學校的歷史,他雖未曾經歷,但一點兒也不陌生。「黃石財校的前身是黃石市財貿幹部訓練班,是黃石最早的中專之一。」
1959年春,市財貿辦公室在大冶縣開辦財經訓練班,當年開設商業會計、農業營業員、農業會計三個專業,共招收新生120名,學習時間為一年。1961年5月停辦。
1963年,改名為「黃石市財貿干訓班」,校址遷至老下陸,同年招收120人,開設工業會計、商業會計兩個專業。
1965年9月,經湖北省委批准,正式定名為「湖北省黃石市財貿部門中等專業學校」,規模為300人。同年10月,招生207人,開設百貨、副食、糧食業務、商業會計、工業會計五個專業,學制按兩年試行。
1966年2月,校址遷至武漢路。兩棟學生宿舍、兩棟教工宿舍、兩棟教學樓、一棟圖書館、一棟綜合樓,將學校操場圍繞其中。
「文革」期間,所有的中專、技校一律停辦,財校也不例外。直至上世紀70年代初,它才和大冶師範、黃石衛校一起,成為最早復校招生的學校。
「文革」結束後,原有的中專技校都經歷了一段恢復期。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中專基本上都是招收高中畢業生。
1977年恢復高考後,不少高考生都選擇黃石財校就讀,呂詔送就是其中一員。「1978年我進校時,有商業會計、統計、財政銀行三個班,共170人。」同學之間年齡相差極大,大十歲的都有,有的學生甚至比老師還年長。
學生心中黃石財校地位高
從1984年開始,黃石各中專開始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但高中畢業生仍繼續招收。
第二年,黃石市區高中開始壓縮,而中專、技校則擴大了招生名額。那一年全市初中畢業生7800人,升入高中與升入中專技校的比例將近1:1。到了1986年,讀中專技校的人數已占高中學段在校生總人數的5:4,已超過普高在讀人數。
1987年進入黃石財校任管理會計和審計老師的劉立友回憶,那時國家政策規定,中專優先錄取應屆初中畢業生,隨後才是普高錄取。因此一時間,中專技校成為大量「尖子生」的聚集地。
「在當時學生心中,黃石財校的地位與今天名牌大學在考生心中的地位無異。」劉立友回憶,那個年代,許多家庭都以出了一個財校生為榮,一旦考入財校,就會被各種羨慕的眼光和道喜聲包圍。
財校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不僅因為它是高手雲集之地,是學生實力的象徵,更因為學生的就業前景一片光明。
「那時的學生一畢業就有工作,全國各地就業的都有,而且工資待遇都不低。」劉立友介紹,那時學校會提供各種就業信息,財校畢業生不僅不愁找工作,而且一出校門就有「幹部身份」——與當年的大學生畢業就能當上公務員一樣。
即使是90年代後期,市場經濟建立後,學校不再包分配。但黃石財校早已名聲赫赫,主動前來要畢業生的單位絡繹不絕,學生根本不擔心就業問題。
90年代財校進入輝煌期
而每逢招生時,便是財校老師最怕的時候。從1987年一直擔任班主任的呂詔送深有體會。各種找關係想進財校的家長都找來了,家裡的電話一般都由家裡人先把關,問清楚是誰有什麼事,確認「安全」後才交給他接聽。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學校在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變革,辦學自主權擴大了,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1993年後,黃石財校等開始在湖南、江西、四川、浙江、廣東等地招生,其中招收的最遠地區為新疆、西藏的學生。同時,學校開始採取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方式,普通中專班、職業中專班、函授大專班、全日制大專班、遠程學歷學位教育教學班等,一一出現。
學校內的教室不夠用,財校便到十六中、軸承廠、黃棉、下陸紡機等地租教室上課。「最多的時候一個班有70多人,只能在十六中的階梯會議室上課。」呂詔送回憶,財校輝煌時期,僅一屆學生就多達2000人。
當年的畢業生如今歷經洗刷與歷練,不少人已成為今天社會的中流砥柱。黃石地區的企事業單位、行政機關的財政幹部,絕大部分都畢業於黃石財校。它一度被譽為黃石商貿財政人才的「搖籃」。
校園不在了但記憶無法割捨
2011年8月,黃石財校片改造項目房屋徵收辦公室掛牌——財校片區的改造正式啟動。
8月16日,呂詔送在學校里的最後一節課還未上完,貨車便開進了校園。心情複雜的他,用相機記錄下學校最後的面貌。
其實早在2006年,財校的大部分學生和老師就離開了這裡。2003年8月26日,市財貿學校、市中等專業學校、省機電技術學校、市紡織服裝學校、市城建交通技工學校、市糧食職業學校合併,組建「黃石中等專業學校」。2006年9月,學校遷至發展大道,2010年4月正式更名為湖北城市職業學校。
新的商業綜合樓崛起,取代了當初的舊校園,呈現出日趨繁華的現代化都市。
不久前,呂詔送曾經的96級學生從江蘇崑山回黃石舉辦同學會,特地回到財校舊址重溫當年的青春歲月。「有學生提議建一塊紀念牌,讓大家的美好回憶有個寄託。」
對於很多財校人而言,它不僅僅是母校,更是所有的青春與夢想,以及奮鬥的地方,無法割捨。
本期畫家
易發生,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北美術家協會會員、黃石市攝影家協會顧問、黃石市美術家協會顧問。1941年出生於武漢,1998年退休於黃石農業銀行。(東楚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