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吃苦教育」好嗎?挫折太多,孩子會缺少創新探索精神

2020-04-02     教育思享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肯定很多父母聽過這段話,了解到如果一個人要成就大的事業,必須經歷一些苦難,才能使其成長。

還有就是一句出現比較多的話「窮養兒,富養女」,加上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可能並不了解父母受到的苦,所以很多父母開始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甚至因此催生了相應的輔導教育機構專門提供吃苦教育的服務。

那讓孩子接受吃苦教育到底好還是不好呢?

1.適度的吃苦教育是有益的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吃點苦是非常有必要的,能讓孩子的逆境和受挫折力都能提高,還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就買東西這件事上,接受過「吃苦教育」的孩子,可能在買東西的時候能更加理性和克制,能買自己更需要的物品。

孩子能養成更好的資源分配意識,能合理分配自身的資源,這種能力對於孩子未來來說是個很重要的能力,能更好地助力孩子的未來。

吃苦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意志力,能使得孩子憶苦思甜,不會產生嬌生慣養的壞習慣,能更體貼父母的辛苦,在學習上有一定的主動性,會對學習產生增益效果。

2.避免無意義的吃苦教育

有些家長為了訓練孩子的受挫能力,磨練孩子的意志,進行的是簡單粗暴的吃苦教育。

比如,冷天一定要讓孩子洗冷水澡,鍛鍊孩子的體質,讓孩子有抵抗寒冷的毅力,發展成長自己的意志力;不管風雨天,為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自己一個人步行幾公里去上學;吃不完的剩飯剩菜讓其第二天甚至第三天繼續吃,只是要孩子知道過日子不容易,將來才能成大器。

這種粗暴的吃苦教育毫無意義,不僅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還可能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係變差。

孩子可能覺得這就是一種虐待,在未來會憎恨父母,痛恨父母。

3.限制孩子的思維

如果吃苦教育過度,會限制孩子的思維,還讓孩子養成退縮、無自信、不敢向前的性格。有句話很流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這本來是網友調侃富二代的生活的一句話。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吃苦教育太多的話,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和發展。

比如孩子有個遠大的目標,那就是成為航天員,但是吃苦教育可能使得孩子為了照顧家庭,不能報考航天員,因為要成為航天員可能需要家中的支持。孩子害怕如果失敗,家裡可能會更加艱苦,從而面對現實,錯過這個夢想。

其實這就是限制了孩子的思維了,讓孩子不敢去試錯,可能孩子的家庭可以負擔起孩子試錯的機會,但是因為過度的吃苦教育,導致孩子不知道自己家庭的底線,所以放棄了大好的機會。

吃苦教育過多的孩子可能還會更加保守,瞻前顧後,缺少創新、探索精神,不能適應這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機會。

所以針對孩子的吃苦教育,家長要辯證地去看,不要過度去使用教育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n23N3EBrZ4kL1VixB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