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一生起舞的傳奇公主走了

2019-12-04     環球人物雜誌

|作者:隋唐




11月25日上午8時,柬埔寨首都金邊晴空萬里,整個柬埔寨都瀰漫著濃濃的哀傷。


因為那一天,是傳奇公主諾羅敦·帕花黛薇的葬禮。


大批民眾夾道跪拜,向帕花黛薇公主獻上目送禮;她的女兒梳施越·格樂雅黛維公主與王室其他公主一起在金棺前默然起舞,用她生前最愛的方式進行告別;太后莫尼列手裡攥著已被淚水打濕的手帕,想放聲大哭卻又顧及禮節,只能小聲哽咽……


一切跡象都表明,帕花黛薇生前是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公主。



在柬埔寨語中,帕花黛薇意為「花朵女神」。她的一生也如這個名字一般美麗——她出身皇室,卻極具舞蹈天賦,後來又為了推廣古老的皇室專屬舞蹈鞠躬盡瘁,讓民間也有機會一睹王室舞蹈的婀娜。




帕花黛薇(中)


她的前半生歷經坎坷,卻很少有人能從她身上看出痕跡。無論出現在什麼場合,她總是如白天鵝一樣優雅而高貴,嘴角永遠掛著微笑。


她是當之無愧的「柬埔寨之花」,也是眾多女性追求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榜樣。


被祖母發掘舞蹈天賦


「所有人都會觀看到傳統的柬埔寨古典舞蹈。舞者們身著金絲線穿成的服飾,表演著古代傳說中的故事。舞步緩慢再緩慢,卻充滿了抽象的優雅……這些表演具有特別的魅力,正是因為女舞者是西哈努克的漂亮女兒帕花黛薇。」


這是當年一位柬埔寨王室傳記作者記錄下的,柬埔寨為歡迎法國戴高樂將軍到訪專門準備的一場別開生面的王室舞蹈。那一年,帕花黛薇剛剛23歲,正是花一樣的年齡。



柬埔寨王室是世界王室中並不多見的藝術世家。帕花黛薇的祖母是王室舞蹈集大成者西索瓦王后;她的父親、柬埔寨國父西哈努克親王,一生製作了50部電影,寫下了超過48首樂曲;她的母親也是一位優秀的舞者;現任柬埔寨國王、她的同父異母兄弟西哈莫尼也是一位芭蕾舞者,當國王前幾乎不涉政……


出生於這樣的藝術世家,帕花黛薇的靈魂中從不缺少藝術氣息。


從3歲開始,帕花黛薇就在母親的薰陶下接觸了音樂與舞蹈。5歲那年,父親來看望帕花黛薇與她的母親,她為父親表演了一段王室舞蹈。父親看出她的舞蹈天賦,對自己的母親西索瓦王后說:「此女必成大器。」


自此,帕花黛薇的祖母注意到了孫女的舞蹈天賦,並為她請來曾在柬埔寨前國王任內任職宮廷的舞蹈老師。她也是從那個時候,便開始接受系統的王室舞蹈訓練。


高中時,帕花黛薇正式加入了祖母的皇家舞團,成為一名真正的舞者。15歲時,她完成了皇家舞團的首次演出,18歲時便成為了「首席舞者」。


年輕時的帕花黛薇


跟著舞團,帕花黛薇將柬埔寨皇室舞蹈帶到了世界各地。她優雅、高貴的舞姿,讓各國元首為之著迷。那時候,中國的周恩來總理、前南斯拉夫總統狄托、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都讚嘆過她的舞蹈之美。


有一次,一名法國導演來到柬埔寨,想要拍攝一部有關傳統舞蹈阿普薩拉(Apsara)的電影。他十分希望帕花黛薇能擔任影片主演,可她作為國王的女兒並不能在電影中拋頭露面。最終,她雖然沒有成為主演,卻仍在導演的請求下去跳了一小段舞蹈,留下一段珍貴影像。



除了在上流社會宣揚柬埔寨王室舞蹈,帕花黛薇公主的另一大功績,是幫助祖母將這種原本只有皇室才能欣賞的舞蹈帶到了民間。


她邀請民間有興趣的人參與遴選,前來學習,最後組成舞團。後來,她還以吳哥窟的石刻畫為藍本,重新設計舞衣和飾物,為舞者加上華麗的頭冠,又以這些畫作的動作為根據,再創舞蹈動作,使失傳的吳哥舞蹈在民間重現。


保護王室舞蹈文化


帕花黛薇的父親西哈努克親王有過6段婚姻,膝下有8位王子和6位公主。擁有如此多的兄弟姐妹,帕花黛薇並未獲得多少家庭溫暖。


15歲那年,帕花黛薇完成了皇家舞團的首次演出,可這件事並沒有讓她高興太長時間。那一年,她被祖母包辦婚姻,嫁給了第一任丈夫,並在次年生下長子。這段婚姻並沒有給她帶來幸福,沒多久便宣告結束。那之後,帕花黛薇又經歷了3段婚姻、生了4個孩子。


不過,對帕花黛薇而言,婚姻並不是自己生活的全部。她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到了皇室舞蹈中。


演出中的帕花黛薇


1975年,柬埔寨當局開始執行激進政策,要在短時間內「消滅一切資產階級和私有制」。


此後四年,柬埔寨國內陷入動盪,包括帕花黛薇在內的很多富人、權貴都被迫離開了柬埔寨。那段時間,有關藝術的一切都讓人避之不及。舞蹈、音樂、字畫……很多柬埔寨的藝術形式與藝術品都被毀之一旦。


可即便經歷了如此大劫,帕花黛薇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保護王室舞蹈文化。


1979年動盪結束之後,帕花黛薇來到邊境的難民營,幫助他們重建王室舞蹈文化。書被毀了,他們便湊在一起憑記憶重新抄錄;樂譜與歌詞被燒了,他們就口口相傳,再由專門的人記下來……


在帕花黛薇和舞蹈家們的努力下,他們重建了柬埔寨的部分舞蹈藝術。其中,舞種阿普薩拉還入選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後來在接受採訪時,帕花黛薇說:「我和其他老師都老了,所以我想建議下一代的侄女和孫女們一起照顧我們的文化。」


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帕花黛薇一直是個堅定的「親中派」,還曾擔任過柬中友好協會主席。


從1958年柬中兩國建交至今,她曾多次到中國訪演,每次演出都受到中國觀眾的熱烈歡迎。




1958年中柬正式建交時,帕花黛薇就曾應周恩來總理邀請,率領皇家芭蕾舞團訪華演出。演出結束之後,還受到周總理的盛讚。


「皇家舞團在中國各地演出的時候,全都是座無虛席。我們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老百姓和學生們都熱情地迎接我們。中國人民的熱情讓每個柬埔寨演員都忘記了旅途的疲憊,熱情飽滿地投入到演出中。」後來,回憶起在中國的演出時,帕花黛薇高興地說。


大概是因為父親西哈努克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帕花黛薇從不掩飾自己對中國的喜愛。


「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的不斷發展。我想全世界都沒有預料到中國會有如此迅猛的發展勢頭。中國和中國人民在很多領域都很優秀,是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08年,中國發生汶川大地震。帕花黛薇獲悉消息後,以個人名義向中國政府和人民以及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慰問,並親自帶領柬中友好協會會員為災民祈禱。


當被問起原因時,帕花黛薇除了表達出對逝者的惋惜,還說到:「在柬埔寨和我父親西哈努克太皇面臨困境的時候,中國從未拋棄過我們。所以我父親西哈努克太皇常常說,除了中國,沒有哪個國家這麼真誠地熱愛和支持我們。」


帕花黛薇對待中國人的友善,讓與她接觸過的中國人如沐春風。據她的跟訪記者兼朋友張艷萍回憶,帕花黛薇見她第一面時便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這讓她頓感親切。此後,每次接受這位中國記者的採訪,帕花黛薇也都會提前準備一些香水之類的伴手禮。


在後來的一次專訪中,帕花黛薇又一次說起了自己的「中國情」:「祖母就是在北京去世的,為了照顧柬方感受,中方完全按照柬埔寨傳統佛教儀式為祖母舉行了葬禮。這讓我分外感動和感激。」


對於中國,帕花黛薇的感動和感激都顯得那麼真摯。


2018年,中柬建交60周年之際,她帶領柬埔寨皇家芭蕾舞團在北京舉辦專場演出,並特地編排了1958年時曾在北京演過的舞蹈,而那也是她最後一次來到中國。



帕花黛薇說:「中國人說六十一甲子,這是一個重要的輪迴。讓中國觀眾再次欣賞到柬埔寨古老的傳統舞蹈圓了我的一個夢。這也是源遠流長的柬中兩國關係的一個縮影。不管世事變遷,柬中友好關係亘古不變。」


如今帕花黛薇已經隨風而逝,但無論是柬埔寨的王室舞蹈,還是中柬的國際友誼,都將繼續見證她給這個世界留下的珍貴禮物。


(實習生邢曉楠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UUT0m4BMH2_cNUgpP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