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摘要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爭,也是一場數字化能力建設的大考。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鍵環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履行中央企業使命,通過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快速反應,主動作為,用長期積累的數字化實力支撐國家和地方構建數字疫情防控網,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交上了一份優秀的答卷,也在實戰中演練了央企「新基建」的綜合效能。
中國電科機器人公司的技術人員迎難而上,堅守科研生產一線。資料圖片
關鍵詞:黨的領導 「雙勝利」 央企使命 「新基建」
央企的命運,向來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是一場典型的數字時代的人民戰爭,也是中央企業積累多年的「新基建」發揮效能的一場實戰大考。
這一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履行中央企業使命,為黨分憂,為民解難,通過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快速反應,主動作為,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交上了一份數字化能力建設的優秀答卷。
中國電科的青年突擊隊在與時間賽跑。資料圖片
1.數字時代的抗疫擔當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按下「快進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是一場典型的數字時代抗疫戰爭,也是「新基建」發揮效能的實戰演練。「中國電科要主動利用自身在網絡信息技術,特別是在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安全風險防控領域積累的技術與經驗優勢,以更有價值的方式投入到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去。」中國電科董事長、黨組書記熊群力表示。
在疫情發生初期,中國電科黨組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主動作為,搶抓機遇,發揮所長,用長期積累的數字化手段支撐國家和地方構建數字疫情防控網,第一時間開發上線了「密切接觸者測量儀」,隨後又推出了「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被廣泛使用。
中國電科「一網暢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一經公益推出,便廣受好評,為全國抗疫復工作出重要貢獻。該系統受到國家部委、地方政府、重點企業、高校、銀行、事業單位等用戶關注和歡迎,廣泛應用到復工復產復學之中,累計服務3000多家企業或部門。截至3月底,僅「密切接觸者測量儀」累計提供服務已逾4億人次。
項目團隊正在進行緊張的遠程聯合調試。資料圖片
這只是中國電科運用信息化手段支撐抗疫復工的一個側面。早在1月31日,中國電科就成立了近200人的「疫情防控大數據攻關團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科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吳曼青作為技術總指揮紮根現場、集中研討,組織電科院、太極子集團、智慧院、電科雲公司等系統內單位,以及中科院系統、高等院校、民營企業等優勢力量,並協調國內傳染病醫學專家,快速構建疫情傳播預測與接觸者分析模型,快速打造了「一網暢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向全國公眾開放、公益使用。
火神山醫院建設期間,網絡通信子集團54所高分衛星任務管理項目團隊接到國防科工局重大工程專項中心調整高分衛星任務的命令。技術人員通過遠程技術支持調整任務命令,規劃高分七號衛星在軌測試任務,認真核算高分衛星運行過頂時刻和立體成像載荷的前後視相機成像工作任務,統籌星地資源編排衛星業務測控計劃、地面數據接收和數據處理計劃,及時準確地保障了高分衛星執行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建設過程中的遙感任務。
中國電科萊斯子集團信息民航空管團隊組建了「疫情防控保障工作小組」,為各地空管裝備提供24小時的技術支持。部分團隊隊員堅守在北京華北流量項目現場,有效保障了全國民航運輸的正常進行,並為防控物資運輸做好優化保障。同時,圍繞接到華東空管局關於上海區管中心應對防疫工作的應急技術改造需求,趕赴上海區管現場進行區管席位改造工作……
中國電科網安公司團隊利用「超分視頻增強」技術在公交車視頻高清還原上大展身手。針對因公交車視頻不清晰,部分乘客難以找到的難題,網安公司緊急成立抗疫科技工作小組,加快和優化系統算法,並積極推進解決方案的規劃論證,成功利用「超分視頻增強」將不清晰的公交車視頻進行高清還原,有效解決尋人不便問題。
2.「新基建」效能的實戰演練
「雲監工」是本次疫情防控中誕生的新詞彙。曾經一度,億萬網民通過直播鏡頭對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進度「雲監工」。這場直播是中國電科海康子集團與央視網合作開發項目。在該項目中,海康子集團是關鍵設備提供商,負責提供前方信源感知接入設備的服務支持,將視頻流接入至央視網的「直播中國」平台,從而讓全國人民通過直播,看到最前線的戰疫進展。
除了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工地外,通過直播平台,網友們還可以看到多地「小湯山」模式的醫院建設過程,例如鄭州「小湯山」、黃岡「小湯山」等。北京新發地蔬菜市場也加入到了直播當中,讓全國網友一起來「雲監工」農副產品的安全供應。這一切的背後,都凝結著中國電科科研、技術、生產團隊的智慧與汗水。
如果說構建數字防控網是「神經」,那麼各種特種裝備設備則是形成支撐的「骨骼」。為滿足疫情防控的實際需要,中國電科所屬成員單位主動作為,墊支生產,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關鍵技術產品供應。針對軌交、醫院、監獄、企業、學校等不同應用場景,中國電科將「一網暢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大數據系統與紅外成像技術相結合,推出「全過程無接觸測溫安檢、安防一體機」「復工通」「開學通」「監所防疫小戰士」「防疫通小戰士」等設備產品,為紮實做好疫情防控下的復工復產復學提供科技支撐。
「新基建」的價值,在於用而不在於建。截至3月底,光電公司啟動戰時應急模式,自籌資金研製生產紅外成像設備,累計交付新型紅外成像儀1000餘套,滿足了武漢、北京等城市火車站、飛機場,以及地鐵、公園、醫院等重點場所需要;電科院「電科鴻雁」無人機智能管控系統向武漢金銀潭醫院緊急投送防疫物資1787次,累計投運醫療物資6.15噸。與此同時,作為國內最全的配套電子組件及電子器件供應商,聲光電子集團、博微子集團等還加大紅外溫度傳感器、印製板,以及紅外探測器用管殼、醫療設備用變壓器、精密配電裝置和UPS電源、核酸檢測儀器POCT控制板、視頻終端設備和交換機等關鍵零部件與設備,全力打造疫情防控物資供應的「堅固防線」。
3.大國重器的使命擔當
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考驗著中央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在這場戰疫之中,中國電科黨組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統一部署,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力,把十幾萬名員工擰成一股繩,急國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集中力量辦大事,展現了大國重器的使命擔當。
疫情暴發伊始,中國電科黨組就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務必抓深抓細抓實,迅速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董事長熊群力擔任組長,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吳曼青,黨組副書記、董事胡愛民擔任副組長,全面統籌、領導全系統疫情防控工作。
1月22日起,集團公司黨組第一時間進行學習研究,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對全系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7次部署,動員全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要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在做好自我防範的同時全力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
精銳出擊,勇當先鋒。以「一網暢行」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大數據攻關為例,是一支將近200人參與的聯合團隊。這是一支以90後博士為重要骨幹、平均年齡不到33歲的團隊。中國電科本著「實戰之中出人才」的理念,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放開手腳讓他們展現才華。
「我行!」「我行!」「我行!」這是「一網暢行」大數據攻關團隊成立之初,不到半小時的時間裡,微信群刷屏的文字。「當初在微信群里發出『召集令』時,還是有些擔心的,因為恰逢春節放假,許多人都已經做好了回家鄉的準備,有的已經踏上了歸程,在此時召集大家是頂著巨大壓力的。」大數據攻關團隊臨時黨支部書記、中國電科科技部副主任張龍說起當初的情形依然有些感慨,這些平時就招之能來、來之能戰的技術骨幹,此刻說出簡單的「我行」二字背後,是內心堅定的信仰,也是長久的黨性浸潤。
這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產品早一天上線,就能早一天為抗疫貢獻力量。項目組成員非常清楚自己工作的意義,在基本任務分工確定後,每個人都是不必揚鞭自奮蹄。張龍全天候撲在研發現場,和大家一起爭分奪秒。這期間,所有人的時間不是按天計算,而是按小時按分秒。
2月3日,經過將近100個小時的鏖戰,「密切接觸者測量儀」成功部署上線,為快速找出疫情傳播鏈條里的「B」角色提供了技術手段。接下來25天時間裡,項目組又連續推出了一系列的創新應用,形成了大數據抗擊疫情的「全家桶」。
「我們或許不是白衣天使,但同樣是在與死神賽跑,我們決不能輸。」電科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達從初五之後就開始上崗工作,團隊工作到幾點他就盯到幾點,有問題隨時解決,有需求及時響應。這是一名項目負責人的責任驅使,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巨大挑戰面前的率先垂範。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正是因為黨組織發揮了強大的導向和凝聚作用,會聚了最忘我、最敬業的黨員團隊,擁有了最先進、最適用的技術,中國電科才能在這次大戰大考中,書寫國之重器的忠誠篇章,踐行了「頂樑柱、頂得住」的莊嚴承諾,彰顯了央企「新基建」的實戰效能。
(本報記者 羅旭)
來源:光明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IImQHEBrZ4kL1ViXeh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