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日莊鎮:人人都在網格里,有事愛找網格員

2019-11-06     農村大眾

農村大眾報萊西訊 (通訊員呂文波 趙玉江)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網格化管理成為萊西市日莊鎮村莊社會治理的新模式。在村民生活區里,一張張看不見的網格已被劃定,每個網格都由指定專人負責,收集信息、為民服務。網格化管理到底如何實踐,又會給村民生活和村莊管理帶來哪些改變?近日,筆者走進萊西市日莊鎮。

62歲的日莊鎮鮑格莊新村村民劉雲花要辦老年證,一個電話,村莊網格員丁雲全程代辦。「孩子們都上班,我腿腳也不好,一有急事難事愁事,就會想到找網格員,不出家門口事情就能解決。」丁雲既熟悉每戶村民的情況,又了解各項惠民政策,幫助居民代辦各項手續得心應手。在丁雲的幫助下,老年證很快就辦了下來。

「以前居民們碰上點小事兒,不知道找誰負責,也不知道找誰幫忙,現在只需要給網格員打個電話或發條信息,就能第一時間得到回應。」劉雲花說,村民要辦理業務、鄰里之間有矛盾、遭遇大病致貧、種的秋月梨西蘭花滯銷,就連環境不幹凈了、牆壁裂縫漏雨了、家裡的寵物狗丟了等,也都給網格員打電話……網格員就像「萬能管家」,村莊的事事事管得,村民有任何需要幫助的事兒,都可以找他們反映。

走進日莊鎮社會管理創新辦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張占據了整面牆的「日莊鎮居民信息網絡圖」。圖里詳細標註了村民每家每戶的詳細信息,包括村民姓名、貧苦戶、殘疾人等,並以不同顏色區分了每名網格員的責任範圍。日莊鎮黨委書記王安慧說,鄉鎮會根據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時更新信息,掌握情況、提供服務。而負責採集和提供準確信息的,便是村莊網格員。網格員們精耕「責任田」,把工作觸角延伸到網格的角角落落,在及時破解管理服務盲區的同時,打通了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上班第一件事、最後一件事就是進網格,村民早晚都能看到我,只要告訴我,當天准能處理。」一本網格員工作日誌,一部智慧型手機,一個熱水壺,是丁雲的隨身「三件寶」。誰家需要蓋章、哪裡堆了垃圾、誰家鬧了彆扭……這位鮑格莊新村優秀黨員都事無巨細全部記下來。

網格員不僅敲開居民家的大門,也叩開老百姓的心門。在「掃街」查找問題中,網格員成為群眾信任的朋友。「俺尋思花錢聯繫工人換瓦片,沒想到,網格員二話不說,就主動幫我換了。」鮑格莊新村村民程桂英告訴筆者,由於老公去世、兒子在外地上班,網格員成了家裡的「及時雨」。

日莊鎮網格化管理體系背後有一套運轉流暢的事件處理機制,不僅能「找得到人」還能「辦得了事」。日莊鎮結合日常督查制定網格化分級管理考核細則,屬社區職責範圍內的,3日內給予解決,並把反饋滿意率作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網格員工作績效與評先評優相掛鉤,並選拔優秀人才成為村莊後備幹部;評選優秀社區,最高獎勵3000元,並按照每個網格每月200元考核經費實施以獎代補、獎勤罰懶。

目前,日莊鎮建立了四級網格員體系,鄉鎮黨委書記任總網格長,7名社區主任任片區網格長,另有87名村級網格長、400名網格員。綜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每名網格員的服務對象在30戶-50戶。網格劃定後,作為基層綜合服務管理的基本單位,所屬人、地、物、事、組織等要素全部納入管理範圍,村莊所有涉及基層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事項,統一納入網格服務管理內容,實現社會治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

「通過網格化管理重建鄉村治理網絡,居民喜歡什麼、盼望什麼、反感什麼,村莊、社區和鄉鎮都能及時了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並能及時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王安慧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2G5QG4BMH2_cNUgbaP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