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東源曾家村

2019-06-20     以鄭視聽

東源曾家村地處江西省金溪縣琉璃鄉北偏東5公里處,東靠合市鎮桂家村,南接琉璃鄉蒲塘村,西北與陳坊積鄉潤湖村交界,距縣城29公里。曾氏一族在宋末元初遷此繁衍生息至今已有700多年,人近千丁,是金溪西北部大望族。村莊風貌古樸,格局完整,是贛東地區村堡式布局的典型代表,2012年2月被公布為江西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 2014年3月被評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14年11月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曾氏宗祠正立面


曾氏宗祠門頭

在東源村口有一座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曾氏宗祠,庭院植中栽有兩棵數百年的桂樹,茂盛的枝葉將庭院遮蓋得嚴嚴實實,只能低頭穿過庭院步入享堂,其結構為抬梁式,柱礎壯粗碩大,中間走廊連接享堂與寢殿,由三級台階上至寢殿,整體平面布局呈「工」字形。

曾氏宗祠院落


曾氏宗祠走廊


曾氏宗祠中廳

從曾氏宗祠沿路往東從朝西而開的南門「陽德含暉」入村,另北門曰「旋星共極」,東門曰「龍光發祥」,西門曰「長庚耀彩」,四座村門以磚牆相接合圍,在東門和南門之間還設有門樓「南豐世第」和「隆平舊家」,南豐為江西一縣名,又指唐宋八大家之一南豐先生曾鞏,隆平指曾鞏所著《隆平集》。《東源曾氏宗譜》載:「宋景炎丙子年(1276),始遷祖曾子實由南豐慈門曾家徒此。為紀念南豐先祖曾洪立葬於南豐東源,而改名為東源村。」由此可知,這支東源曾氏族人與曾鞏同宗。

南門陽德含暉


古井

竹韻松濤

退憩居

中議世第官廳

「中議世第」官廳,由曾喜順兄弟於清同治年間所建,整體布局為三堂直進結構,中堂與上堂有通道連接,屋內不僅有住房,還有花園、魚塘、繡花樓、接客廳等,建築規模宏大,布局完善,功能齊全。臨街總門石刻「竹韻松濤」四個飄逸瀟洒大字,進門設有青石鋪砌的大院,大門高大軒昂,因其父覃恩誥贈中議大夫,故額刻有「中議世第」,照壁題刻「鴻禧」二字,側邊耳門上刻「退憩居」。官廳門窗梁枋均有雕刻,磚雕石刻精美細膩、內容豐富,有「喜上眉梢」、「福祿壽」等吉祥寓意圖案,造型優美,構圖巧妙,是民間建築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曲折的街巷

如今東源村中保留百餘棟明清時期建築,村內石板鋪設的街巷縱橫交錯,一條東西橫跨的主街連接九條南北縱向的巷道,街巷間設門券,題寫諸如沂水淵源、澤維東魯等,表明了曾氏家族源於山東,整個村莊儼如一座迷宮式城堡,無不凝聚著曾氏先祖的智慧結晶。此外東源地處湖港密集之地,雨水季節易澇,因此村莊排水系統規劃也十分科學合理,在街巷一側都開挖明溝,依照村莊北高南低地勢走向,最後匯流至「南豐世第」門樓前的水塘。故當地諺語流傳:「上有東源曾,下有水南饒,五湖四港,石板街坊,磚結圍牆。」

南豐世第門樓


隆平舊家門樓


沂水淵源坊門

壽仙石雕


澤維東魯坊門

在鄉村裡,素有釀酒傳統,東源也不例外。在村中有一家秉承傳統工藝的谷吊酒作坊,位於村莊北邊民居內。筆者在路過中議世第官廳時遠遠地就能聞到了陣陣醉人的酒香襲來,循著酒香不時就到酒坊,此時木甑正在冒著騰騰的熱氣,氤氳的酒液順著導管緩緩地注入盛酒的陶罐。熱情的主人看見有人來訪,就拿出珍藏的好酒請人品嘗,酒香濃郁甘洌,是為好酒。主人說道:「日日聞酒香,可使人更年輕。」其實酒是一把雙刃劍,小酌怡情,多則誤事。

酒坊


豢靈護應古廟


石刻禁碑


東門龍光發祥

漫步在村中石板路不時見到多處老宅剛剛修復完畢,還有一些老宅亦正在修繕,這些岌岌可危面臨倒塌的老屋終於看到些許希望。原來是金溪縣獲得了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拯救老屋行動整縣推進項目支持,對老屋進行修繕保護。行至村東門「龍光發祥」,在村門內有一座建於崇禎年間的古廟,匾額題寫「豢靈護應」,豢靈指豬、狗、牛、羊之類的家畜生靈,因此這座古廟的功能是供人祈禱保佑家畜生靈平安的。在村東門外的村牆上還嵌有一方石刻,其載:「合族嚴禁本族來龍地脈,無論公山私山,一概永不許取石動土,違者重罰。光緒戊子年吉月合族公立。」在古代,很多村莊都訂立類似合族禁碑,以防破壞風水格局,不利後世家族興旺發達。如今的村莊都將這些規定列為封建迷信不再遵守,不管村裡村外只要有需要可以隨便開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t_EPmwB8g2yegND96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