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增配權益資產比例有望提升 三類資金成主力

2020-01-13     中經網財經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1月11日,2020年全球財富管理論壇首季峰會在北京舉辦,財政部、央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制改革,養老金管理機構對於權益類等高收益資產比重有望提升。

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額超過3000億元,投資收益率約15.5%。 分析人士表示,理想狀態下,養老金與資本市場和經濟增長三者是相互促進、相互依存關係,目前我國養老金持股規模仍有提升空間。

多部門暢談養老金增配權益資產規模

2020年全球財富管理論壇首季峰會11日在北京舉辦,財政部、央行、銀保監會等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我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制改革,養老金管理機構對於權益類等高收益資產比重有望提升。

央行副行長范一飛表示,促進養老投資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需要長短結合、多措並舉。一方面,要按市場化原則完善投資運營體制機制,提升養老金管理機構投資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應擴大投資產品範圍。

「應堅持長期投資原則,容忍適當的風險敞口,進一步提高養老金投資的多樣化程度,增加配置權益性資產和另類資產。」范一飛還表示,養老投資的制度完善還需要財政稅收政策的引導,以及國有企業改革等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認為,從投資回報看,當前我國養老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有待進一步提升。「要把握好資金安全和適當收益的關係。養老保險投資首先要確保安全性,其次再兼顧收益性和流動性。從國際經驗看,高度市場化的養老金管理機構,可以適當提高權益類等高收益資產的比重。」鄒加怡表示。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指出,政府應當出台多種政策激勵措施,加強宣傳引導,提升個人養老意識,鼓勵個人增加養老金積累,促進第三支柱在較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同時,研究制定將個人儲蓄轉化為個人儲蓄養老金的政策措施,並制定出台第三支柱養老金積累的投資收益免稅的相關政策。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第二十四屆(2020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也多次強調,要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閻慶民表示,2019年資本市場一系列改革舉措有序推出,包括新三板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再融資改革方案已完成公開徵求意見,改革公募基金產品註冊機制,推動放寬中長期資金入市限制。

他指出,當前我國金融體系呈現「貨幣多、資本少」的特徵,需要優化融資結構,提高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適配性。他強調,與傳統銀行相比,中國證券基金機構市場競爭力仍然較弱,在國民經濟中發揮穩定性作用的能力待提升。他還表示,權益類基金數量仍然較少,投資端中長期入市資金應該增加。

我國養老金持股規模比重與已開發國家存在差距

數據顯示,我國三支柱養老金合計持股規模占股票市場總市值的比重與已開發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養老金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能夠降低宏觀槓桿率,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並且通過投資策略,引導投資管理人把更多資源配置在一些優質的上市公司,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此外,養老金通過投資於高質量的上市公司,也能夠享受公司成長帶來的較高分紅收益,進而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促進消費、經濟轉型和高質量增長。

不過,我國養老金尚未完全在資本市場發揮其配置型資金作用。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官王軍輝通過對比數據指出,美國養老金持有股票市值占總市值比重基本保持在20%-30%之間,我國三支柱養老金合計持股規模占股票市場總市值比重不到10%。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多數已開發國家養老金投資權益類占比都較高。如2018年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積累制公共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方面的資產配置中,權益類占比24.4%,固定收益和現金類資產占比52.5%,其他類資產占比37.2%。其中,股票投資比例最高的是波蘭,達到85.2%。公共養老儲備基金方面,2017年挪威政府養老基金將其60.9%的資產投資於權益類資產;瑞典AP基金的投資組合構成約為46%的權益類資產和33%的固定收益資產;魁北克養老金計劃分別持有47.2%的權益類資產和20.3%的固定收益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社保基金運作20年至今,取得了矚目的業績,與海外著名的養老金投資業績相比並不差。陳文輝透露,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額超過3000億元,投資收益率約15.5%。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樓繼偉表示,社保基金的投資收益絕大部分來自於各類資產的全球市場配置,尤其是境內股票市場為社保基金理事會整體貢獻了相當可觀的收益。社保基金理事會充分利用境內股票市場機構投資者信息掌握全面,研判能力強,存在一定擇時、擇股、擇風格的空間等特點,使得基金經理的投資與理事會的配置目標保持一致。

王軍輝認為,全國社保基金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鑑。具體來看,一是正確的投資方法論。社保基金是基於資產負債管理以及長期投資收益目標確定大類資產配置的原則,高度重視戰略配置和戰術資產配置再平衡。同時,在各資產類別投資策略進行分類化投資。此外,社保基金理事會也是國內最早採取MOM投資管理模式的專業機構,通過建立基金管理人市場化選聘模式,形成賽馬機制,優勝劣汰。二是社保基金真正基於養老儲備基金的長期屬性,提高了風險容忍度,增配了股票以及長期股權投資和另類投資。三是拉長可靠期限,以五年滾動的回報為考核。

機構預計2020年三類長期資金入市可期

談及當下養老金投資的趨勢,貝萊德亞太區公共政策主管潘詠年表示,目前養老金投資正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另類資產越來越受到關注;二是指數產品作為配置工具越來越受到養老金投資機構歡迎;三是環境、社會、治理(ESG)越來越被養老金投資機構關注。

在全球低利率、負利率環境下,如何提升養老金投資的收益,對此美國信安金融集團亞洲區總裁張維義表示,固定收益資產是養老金配置的很大一部分。在全球低利率、負利率環境下,養老金投資機構需要重新思考這部分資產的投資。張維義認為,養老金投資機構可以適度增配另類資產中的商業房地產,商業地產證券化等。

此前,方正證券曾預計,新一年長期資金入市將主要集中在三類,分別是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資金。其中,保險資金將繼續保持千億以上的增量資金流入力度,保守估計險資增配A股的資金將達到1350億元左右;社保基金則是2020年增量資金的重要來源,養老金入市有望提速,作為養老金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結餘規模穩步提升,尤其是職業年金增長迅速;銀行理財子公司2019年集中設立,2020年有望成為資金流入的主要邊際增量,按照2019年上半年9.25%的權益類資產投資比例,2019年獲批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將帶來5000億元左右的邊際增量資金。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居民的財富增值保值,需要金融機構以實力開發出讓老百姓滿意的理財產品或資管產品(包括公募類股權產品),為家庭理財提供穩健的長期投資收益回報。一方面,多渠道引導家庭理財走向長期投資,增加養老財富儲備;另一方面,通過銀行和保險公司開發的多樣化中長期產品,將家庭「短炒、賺快錢」的資金導入資本市場或實體經濟,也能夠為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提供足夠規模的長期資金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hl3nW8B8wMrh2Li7X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