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煉鋼"來了?!中冶賽迪發布首個鋼鐵行業工業網際網路雲平台

2019-08-29   礦冶園

喝著咖啡、玩著手機就能一鍵煉鋼?沒看錯,這就是中冶賽迪展示出的未來藍領工人的工作狀態。未來,鋼鐵生產不再是高溫高壓高危環境下的艱苦工作,而是呈現出智慧、人文和優雅的新面貌。

8月26日—29日在重慶舉辦的2019智博會上,中冶賽迪發布了首個鋼鐵行業工業網際網路雲平台CISDigital。據悉,CISDigital工業網際網路雲平台是依託中冶賽迪數十載鋼鐵領域知識積累,並融合雲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面向流程工業提供的包括智能生產管控、企業運營及外部生態協同服務的一站式雲平台。

未來,通過CISDigital工業網際網路雲平台的連接,鋼廠之間的空間阻隔有望被打破。比如某個大型鋼鐵聯合集團只需一個總部平台,即可對分布在千百公里外的多個製造基地一體化管控。同時,通過工業網際網路雲平台,連接原料、物流、金融、上下遊客戶等合作夥伴,以數據為紐帶建立產業協同生態圈,打造最具效益的鋼鐵產業價值鏈,實現"極致高效率、極致低成本、極致標準化、極致低排放"四大目標,充分展現未來工廠的美好前景。

在發布CISDigital工業網際網路雲平台的同時,中冶賽迪也展示了基於該平台打造的無人化生產、智慧決策和無邊界協同的智能鋼廠。

無人化生產

業內首座智能原料場

中冶賽迪以智能控制技術為核心,重點打造"智能流程"、"數字化料場"、"堆取無人化"、"綜合智能運維"等系統,實現原料場生產的完全自動化、高度智能化和管控一體化。

該系統已在寶鋼湛江鋼鐵的原料場成功實施,是行業首座智能化原料場,實現了對寶鋼湛江鋼鐵原料場的精確、實時管理,大幅提高作業質量。100萬平米的原料場,只需2個操作工遠程監控;勞動生產率提升80%,原料場利用率提升20%,盤庫效率提升95%。

業內首套智能鐵水運輸機車

無人機車:中冶賽迪無人機車解決方案是鋼鐵園區物流在無人駕駛領域首次探索和重要實踐,且無人駕駛智能鐵水運輸系統已在湛江鋼鐵成功開跑。該系統以無人駕駛系統為核心,結合環境感知系統、智能車輛調度指揮系統、設備保障系統、智能電池管理系統、數字孿生系統、大數據分析平台,打造基於工業AI技術的全天候全流程無人化機車運輸系統。

該系統在寶鋼湛江鋼鐵運用產生良好的效果:混鐵車周轉率從3.9提升至4.2;機車/罐車利用率提升12.5%;運輸效率提高10%;人員精簡達80%。

無人天車:中冶賽迪和八鋼聯合推出的熱軋智能化鋼卷庫系統,既是國內首個具有工業4.0標準的熱軋智慧鋼卷庫,又是世界首套熱軋高溫無人鋼卷庫。該系統能夠適應高溫、複雜環境,保障庫區安全、高效、可靠運轉,徹底消除鋼卷貨物損傷。

目前,八鋼熱軋鋼卷庫7台行車均實現無人化、智能化,大幅減少高溫高危作業人員;出庫效率提高50%;最大吊運能力提升10%以上。

智慧決策

寶武韶鋼智慧中心

該中心首次將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在鋼鐵工業進行集中化、規模化應用,開創了煉鐵的智能製造新型生產模式,是中國鋼鐵智能製造領域裡程碑式的標杆項目。

在面積僅1600平米的韶鋼智慧中心,植入了中冶賽迪自主研發的智能管控平台,基於大數據中心集成了100多個智能模型,對現場採集的30多萬點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完成了原本分散在韶鋼鐵區及能介區的8大工序、30個系統、40多個中控室、400多名操作崗位工人要做的工作。智慧中心投用後,工作模式發生巨大改變,韶鋼400多名操作工人從涉煤氣等高危區域撤離,作業區數量降低60%,人工效率提升40%;噸鐵成本降低25元,平均日產量提高500噸;投產5個月的成本和產量等實際生產指標穩步提升,2019年收益將預測達到約2億元。

無邊界協同

Q- touch Urban Brain工業指揮調度中心

通過GIS地圖、3D模型、人員定位與集控調度系統相結合,直觀展示鋼鐵企業的地理建築、大型設備、皮帶、管網等布局,關鍵生產運行監測參數,事件響應及處置追蹤,實現對企業的建築設施、人員和生產運行活動的集中管控。

該平台滿足管理人員從宏觀監控到微觀定位的管控需要,有效提升生產運行事件響應效率和調度管控水平。在湛江鋼鐵水處理集控、武鋼鐵前集控、武鋼熱軋集控中心已有應用。

中冶賽迪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雲平台今年將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鋼廠進行大規模推廣,預計將實現10億元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