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如一日,這話說的容易,做的人寥寥無幾。
有多少人能陪伴幾十年而不離去;
又有多少事能陪伴幾十年而不消失。
《世界奇妙物語》做到了。
作為這世上最長壽的劇集,《世界奇妙物語》已經連載第29年了。
自從知道這一系列開始,魚叔每年都會與奇妙的墨鏡大叔一起度過三兩段光怪陸離的時光。
年年寫,年年推。
它已然成為了生活的一種習慣,一種儀式。
可如今看來,魚叔也快要和這個儀式,說再見了——
《世界奇妙物語 2019雨之特別篇》
說起來,這部比魚叔年齡還老的劇,其本身的經歷也是一出「奇妙物語」。
《世奇》的前身,是富士電視台製作的一檔深夜小成本電視劇「奇妙事件」。
模仿《陰陽魔界》的詩選劇形式,發掘「潛藏在日常中的恐怖」。
起初這部劇的預算十分低微,製作者大多為新人,寫劇本的也是五花八門,甚至有大學神秘學研究會成員。
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草台班子。
然而劇集播出後,卻在年輕人群體中大受歡迎。
電視台於是趁熱打鐵,重新整合後,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奇》初代模樣。
一代傳奇,就此誕生。
收視率與口碑齊飛,人人皆夸,堪稱國民劇集。
那幾年,它是電視頻道的絕對霸主。
1991年1月17日當天,海灣戰爭爆發,全世界的電視台都將鏡頭對準了戰火繚亂的中東。
然而晚上8點一到,日本富士電視台卻立刻中止了新聞報道,準時為電視機前的廣大觀眾們帶來了新一集《世奇》。
本集名為《時間停下來》,倒是莫名應景
此等操作,怕是連如今最為奇葩的東京電視台也會自嘆弗如。
《世奇》的妙,在於兼容並蓄,汪洋恣意,擁有著不拘一格的豐富題材與奇思妙想。
怪力亂神、都市傳說、四海逸聞、人間悲喜……無一不可成書。
故事之奇,令人慾罷不能;
幽思之妙,更讓胸中餘韻經久不散。
然而,過去的《世奇》愈是如此經典,如今的慘狀,就愈令魚叔不忍直視。
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我們來具體看看本次的特別篇。
5個小故事,加上1個串場小故事,共6段。
平心而論,開篇的第一個故事,仍然是帶有驚喜的。
名字也頗有意味,《為倒立少女而彈的奏鳴曲》。
說有一名天賦尋常,鬱郁不得志的音樂學院學生,偶然間獲得了一份「被詛咒的鋼琴譜」——
「為倒立少女而彈的奏鳴曲」。
傳說,如果在演奏本曲時出現失誤,哪怕只是一個音符,彈奏者也會因此失去雙手,再也無法彈琴。
但若順利完成彈奏會有何獎勵?
不好意思,沒人知道。
如此惡毒的詛咒,正常人都會躲得遠遠。
但主角永遠都會是那個樂於嘗(作)試(死)的勇士。
然後,他便意外發現了這個曲譜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旦彈奏,時間就會停止。
但仔細想想,這個時間停止功能其實卵用沒有,因為彈奏者既不能離開座位,也不能發揮任何主觀意志。
除了繼續演奏下去,別無他法,而且稍一不慎,就會被斷手。
音樂一停,時間也就繼續流淌了。
也實在難為男主,面對如此百害而無一利的惡(抖)魔(M)樂譜,居然還能繼續產生興趣。
可能就是嫌手長在身上太久了吧。
然而有一次,在他彈奏起該曲子時,意外停止了一位少女的時間——
當時正要跳樓自殺的抑鬱天才美少女。
少女就這麼倒著懸浮在空中了。
在這個尷尬而詭異的場景下,兩人開始互相傾訴各自的心事。
男主艷羨天才少女的才華,而她卻為自己才華痛苦終生;
事實上,天才少女也在嫉妒著男主,嫉妒他可以如此純粹地熱愛音樂。
為了拯救少女,少年一遍又一遍地彈奏著奏鳴曲,不願意停下。
在這短暫又永恆的時間裡,努力尋找著解救的方案。
最後就在體力耗盡、千鈞一髮之際,男主靈光閃過,將琴譜倒轉,反彈一曲,竟成功令時間倒流,完成救贖。
初看莫名其妙的曲名原來內藏玄機。
所謂「倒立少女」就是暗指這位「跳樓少女」啊!
可細想之下,又不禁背後生涼。
上個世紀的古老樂譜,標題為何來自未來?
這一切是先人玩笑預言,抑或是因果註定的命運循環?
看似單純的故事背後,潛藏著時間空間的無窮亂流。
而結局之時,如同開了個惡劣的玩笑般,又一位受害者也從樓上墜落。
這次倒立的是個少年。
不過曲譜可沒說過能被救贖哦……
整篇故事從頭至尾緊扣文眼「倒」字,倒立、倒流、倒轉……
結構精巧完整,怪誕趣味又不乏深意。
這個故事改編自知名推理作家北山猛邦的原作短篇,幾乎是原稿照搬,作家本人的功勞可能占去大半。
儘管第一則故事表現亮眼,但這一期《雨之特別篇》,豆瓣評分卻只有6.1。
爛出新高度。
日本本土收視率再度跌破10%,是為系列最差成績之一。
要知道,早年間的《世奇》,平均收視率長期穩定在20%上下。
再回顧1990年第一季的9.2分,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過去的《世奇》愈是如此經典,如今的慘狀,就愈令魚叔不忍直視。
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究其原因,還是接下來的兩個故事,後腿扯得太嚴重。
沒了優秀原作加持,真的是一言難盡。
第二個故事《未知森林》,是一個再俗套不過的「神隱」和穿越故事。
以孩子在「未知森林」中的消失與再現為軸,重現一個家庭聚散離合的經歷。
最終孩子迷途知返,父母自我反思,闔家團團圓圓。
題材流俗不說,人物的塑造也過於扁平。
由於時長所限,家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缺乏鋪墊,行為動機也只能說是莫名其妙,任由編劇指揮,淪為純粹的「工具人」。
說教意味也過分濃重。
實在是可惜了吉田羊小姐姐的表演。
另一個故事《人類的種子》也同樣無趣。
設定是存在一種可以種出「自己最需要的人」的神奇種子。
女主正面臨人生緊要關頭的重大選擇,因此種出了自己早早過世的母親,尋求她的建議。
於是果不其然,一場倫理大戲上演。
母女之間的愛恨糾葛,矛盾與代溝,原諒與和解。
看得魚叔真是面無表情。
而結尾的高潮竟然是「母親」因為淋了太多雨,生長太快,於是二人又不得不再來一場生離死別……
理由嘛,當然是因為這期叫《雨季特別篇》啦。
為了點題「雨」,這幫沙雕編劇真是什麼都寫得出來。
這兩篇家庭倫理劇的核心點子都是見過上千遍的平庸貨色;
而需要充分描寫鋪墊的感情戲,本就不適合《世奇》這類迷你劇格式。
於是乎,既不奇也不妙,徒留空洞而不入流的煽情。
可如果只有家庭、倫理和煽情,魚叔為啥不去看肥皂劇呢?
還有剩下的兩篇,雖沒有太扯後腿,但也表現平平無奇。
《蘿蔔武士》是《世奇》系列傳統的「一本道」作品——
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通篇描寫一段以蘿蔔為劍的奇妙對決。
然而比之去年的佳作《數學的傍晚》,這次的點子並不足以支撐起一段二十分鐘的劇情,內容空泛。
徒有「奇」表,卻不耐咀嚼。
《永遠的英雄》一篇,結局雙重反轉固然精彩,只可惜吃了特攝的虧。
題材小眾不說,拍出來的表現力也差強人意。
雖有妙處,卻失之於「奇」。
而這些,都不是粉絲心目中,《世奇》該有的水準。
因為期望過高,所以失望太多。
那麼,真正《世奇》系列應該是什麼樣子?
就拿2000年上映的《世奇》電影特別篇來說,至今仍是精華中的精華。
《雪山凶靈》中對日本經典都市傳說「雪女」、「四角遊戲」等的重新演繹相當精彩。
對於恐怖氣氛的渲染更是同類故事中的巔峰。
才不會說魚叔當年被這個故事嚇尿了!
《棋幻之戰》緊跟「深藍計算機」的時代熱點,對人類與AI關係、差別的思考相當成熟。
至今看來思想仍然超前。
更不用提絕對經典的《模擬結婚程式》,構想之前衛令人驚嘆,領先《黑鏡》好多年。
故事本身也窮盡奧妙,峰迴路轉。
魚叔在回顧時,更是分明看出了一股「盜夢空間」的高級感。
這幾個故事,看過,自然知道魚叔在說什麼。
沒看過,那我就只有一句話奉送:
趕緊去看!不看後悔!
可如今,《世奇》水平整體下滑,質量參差不齊,設計精妙的故事越來越少。
有人說,我們不應對《世奇》系列過於苛求。
29年,五百餘個故事,靈感枯竭或許註定無法避免。
但恐怖的事實在於,故事的匱乏,不僅體現在《世奇》一家。
《黑鏡》新一季口碑斷崖式暴跌,神作光環黯然褪去;
而類型始祖《陰陽魔界》的重啟作《新陰陽魔界》也是差評連連,舊作粉絲幾乎無人買帳;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編劇自己的回答,或可解釋個中情由。
在《新陰陽魔界》第十集中,編劇「本色出演」,闡述了她的創作理念:
首先,這裡有一個鬼故事/科幻故事。
我們將它洗凈、切碎,加入一些「大人的隱喻」。
然後再給它裹上一層「童年創傷」、「心理陰影」、「精神變態」等,到「反轉」鍋里油炸十秒。
好了,一道新鮮的垃圾快餐,堂堂登場。
標準工業流水線生產的物品,總是徒有精緻,欠缺美感。
真正吸引觀眾的,恰恰是那些少經雕琢的晦暗故事中,粗糙、原始、恐怖、野性力量。
那些直指靈魂深處的遠古恐懼、不安。
可當編劇們不再將目光投向那蠻荒、未知的外部世界,不再勇敢地踏出探索的步伐;
而只是沉溺於人類社會的兒女情長,自我糾纏。
用人類精緻的外衣裹住恐怖的內核。
那這些故事,與我們正無可挽回落入庸俗的生活本身,又有什麼區別呢?
失去表達慾望的快消作品,不過是張沒有靈魂的畫皮。
再撩動不了任何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