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一不順心就跳槽,你的路會越走越窄

2019-10-03     沐丞的自由生活

文/沐丞

朋友小A是一名90後,他跟我說國慶之後準備換個工作,因為他們前不久剛換了一個上司,那個上司經常在下班和周末在微信裡面找他們要這要那,他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所以必須要換工作。

其實小A當初加入的這家公司到現在不過才10個月,一年時間都不到就準備跳槽發生在小A身上已經很多次,從他參加工作到今年才5年多的時間已經換了6份工作。

我對小A說這樣頻繁跳槽很不好,就比如他,如果踏踏實實在第一家公司工作5年,說不定現在已經是個團隊Leader,即使再跳槽到其它公司也是主管級別,而這5年里來來回回跳了很多次,貌似薪資有一些漲幅,但是職位依然只是普通的基層員工。

小A再過兩年也將來到30歲的年紀,按照他這樣的職業規劃,在30歲到來之前恐怕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迎接他的可能就是很多人會面臨的中年危機。

小A並沒有理會我的勸告,反而理直氣壯地對我說,他們90後的擇業觀就是這樣,沒有必要在一個公司里委曲求全,做得不開心就是要換,工作就是用來換的,但是好心情卻是要靠自己爭取的。

這樣的解釋我竟無言以對,因為他說的是實情。前不久我也看到一個數據調查的報道中顯示,90後一段職業經歷平均時間是7個月。這說明,很多人不僅是像小A那樣在一家公司一年都做不滿,甚至連半年可能都不到。

無獨有偶,曾經一個前同事也是一名90後,有次出差遇到他,跟他聊起工作上的事情,他也是準備換工作,原因很簡單,他想提升收入。他認為通過跳槽漲工資是最快的途徑,一次跳槽可能就能漲個30%~50%的年薪,而在一家公司累死累活工作一年,等到普調的時候能有個10%就不錯了。

所以,這名前同事一直遵循這樣的漲工資策略,已經更換了好幾個工作,這幾個工作甚至不在同一個城市。但是他認為自己無牽無掛,換個城市生活有更多生活體驗,只有不斷地換工作換城市,在漲薪的同時還能為將來最終選擇哪個城市定居有幫助。

他的這套邏輯也竟然讓我無言以對。不過通過他的各種描述,看著他的談吐,似乎能力和知識還是停留在幾年前他離開的樣子,我又忽然釋然了,我知道他的機會窗口正在關閉,他和小A一樣,最終會面臨自己的中年危機。

很多人真的是把跳槽當成職業規劃,卻沒有想著把工作做好和能力提升當成目標。朋友小A工作就是為了有個好心情,工作時間工作,非工作時間天大的事情也不要煩我;前同事通過換工作來漲工資,原公司給我漲的少,那我就跳去同行的企業,總是可以給我漲不少。

小A和前同事現在看似還有市場,似乎還總能找到工作,其實真實的原因是他們相對年輕,企業需要年輕的人,而且他們換來換去也不過是基層崗位,工資就算漲點,對於企業來說成本也不會高到哪裡去。但是,他們的年齡一旦邁入三十歲的門檻,他們就不再擁有這樣的優勢了,沒有一個企業願意招聘一個中年的基層員工。當他們自己到了三十歲,想必對自己的工資期望也越高,他們給自己留的選擇也會越來越少,到時候即便是光散簡歷也可能無人問津。

我自己工作了近15年,但是目前還是在第三份工作,相對很多70、80後估計也算是一個換工作頻繁的人,但是相比90後換工作頻率可能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我現在的上司工作了近20年,他從一畢業就加入了這家公司,目前是公司的副總,再過兩年公司如果能上市,他馬上可以財務自由。即使公司不上市,這20年公司也給予他很多回報。如果20年換10份工作,那肯定不會有他現在這樣的成績。

很多人忽視了一份工作本身並不是只有一份工資,如果你只看重工資,你就會不斷通過換工作來調整工資。但是,一份工作除了工資之外,還有你在這家公司的人脈,你對公司業務、產品的了解,你能獲得的各種支持,還有職位上的提升勢能,以及各種資源的積累。頻繁換工作就意味著很多東西你要從頭再來,所有的積累都要被清零一次,看似工資有了一些提升,但是各種基礎都不再牢靠。

職場就是這樣,幸運不過是一時,生活不曾饒過誰。你前期想著怎麼簡單怎麼來,工作一不順心就跳槽,隨著年齡的增大,你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作者簡介:簡書、今日頭條簽約作者,LinkedIn專欄作者,隨手記等各大財經類平台特邀理財作者。已出版個人理財書籍《理財要趁早》、《輕鬆做財女》、《理財趁年輕——願你過上想要的生活》,職場勵志書籍《努力,是為了可以選擇》、《職場精進之路——從巨嬰到大咖》、《畢業五年,拼什麼成為5%的人》等。微信公眾號:沐丞的自由生活(ID:mucheng-lif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CWikG0BMH2_cNUgbv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