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10點
哀樂低回,蒼天含悲
江蘇省興化市沙溝鎮舉行了一場追悼會
沉痛悼念維和英雄付森
在惡性瘧原蟲的侵蝕下
付森於2019年11月26日7點59分離世
再也聽不見祖國的召喚
再也沒法回應軍號的指令
永遠告別了頭上的那頂藍盔
他的青春,永遠定格在了23歲!
圖片來源:中國維和警察官方微博
付森,江蘇興化人,1996年1月出生, 2013年9月入伍,中士軍銜,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在原第一六一醫院(現為中部戰區總醫院漢口院區)擔任電話員工作,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任中國第八批赴南蘇丹(瓦烏)維和醫療分隊通訊員,赴非洲執行@聯合國 維和任務。
在執行維和任務工作中,付森不幸感染了瘧原蟲,導致回國突發惡性瘧疾。四百餘天來,雖經多次專家會診、多種生命支持治療,但病情惡化,致多臟器功能衰竭,於2019年11月26日7點59分離世,青春永遠定格在23歲。
據戰友介紹,在任務區,付森主要負責通訊設備的維護和檢修。剛抵達營區時,90%的電話線路不通且條件有限,付森靠著人力、用著鐵鍬,硬生生鑿開了堅硬的紅土地,將嶄新的電話線埋入地下,2天之內恢復了營區內的正常通訊;部分裸露在外的線路經常被竄入營區的老鼠、刺蝟、野狗啃咬,導致電話斷線,可只要一出現線路故障,不管白天黑夜,無論風吹雨打,付森總會第一時間進行檢修,被蚊蟲追逐叮咬更是家常便飯。
在家裡,付森是三代單傳的寶貝,但是在維和醫療隊中,他總是想別人之所想,急別人之所急,只要戰友有困難、有需要,他都會甘於奉獻、傾其所有。出國前夕,遠在北京辦理護照的幹事回不來,付森主動聯繫詢問,默默地幫他準備好了臉盆、蚊帳、拖鞋、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同宿舍的室友生病、行動不便時,他當起了送餐員,半個月以來一日三餐從沒遲到過,此外室友洗衣、刷碗的活,他也一次都沒落下。
細心嚴謹、不怕苦不怕累是維和戰友對付森不約而同的評價。日曬雨淋、蚊叮蟲咬,雖置身險境,付森依然時刻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用生命維護著任務期間營區信號的通暢,圓滿地完成了國際維和任務。
就在付森忘我執行任務的某個時刻,卻不知瘧原蟲已經潛伏在他的體內,導致回國突發惡性瘧疾。在惡性瘧原蟲的侵蝕下,付森多臟器功能損害。400多天來,經過多次專家會診、多種生命支持治療、多重專門特護後,付森的腦功能無改善現象,各器官感染治療效果欠佳,於2019年11月26日7點59分遺憾離世。
中國維和部隊
是中國向海外派出安全部隊
他們維護著駐地的社會秩序
保護著駐地的公共設施
是貧困地區人民的保護神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機場的窗戶、牆上都是彈孔」
「隨處可見有人拿著槍」
「被槍口對準胸口」
「在槍聲中入睡,被爆炸聲驚醒」
……
這些只能在電影中看到的場景
便是他們的日常
戰爭的痕跡「比想像的更震撼」
圖為中國駐馬里維和部隊工兵冒著罕見的紅色沙塵暴,緊急展開加奧機場直升機停機坪建設任務。中新社發 李祥輝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在戰場上
中國維和部隊反應最快、素質最高
憑藉自身過硬的人員和技術優勢
協助友鄰出兵國的事跡
在當地也不勝枚舉
2018年8月,中國第六批赴馬里維和部隊進行營區防衛演練。圖片由李慶昆所在部隊提供
一次執行任務時
維和官兵們遭武裝分子圍住
被槍口對準胸口
生死時刻
武裝分子看到車上的五星紅旗
選擇了放行!
在日常生活中
中國維和部隊積極幫扶
當地民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贏得當地老百姓由衷的信任和讚許
圖片來源:央視軍事視頻截圖
截至2018年12月
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
派出維和軍事人員4萬餘人次
13名中國軍人犧牲在維和一線
中國軍隊在維和任務區
新建、修復道路1.3萬餘千米
排除地雷及各類未爆物10342枚
被國際社會譽為
「維和行動的關鍵因素和關鍵力量」
2018年8月,中國第六批赴馬里維和部隊進行營區防衛演練。圖片由李慶昆所在部隊提供
維和之路充滿艱險
向前的道路上
有諸多看不見卻存在的荊棘
寒來暑往,花開花落
一切都在變化
但中國維和軍人的努力,只多不減
2014年3月,在位於山西太原的解放軍二六四醫院,由43名軍醫組成的聯合國維和醫療分隊告別親人與同事,開赴非洲賴比瑞亞,執行維和醫療任務。圖為軍醫付麗揮淚告別年幼的孩子。中新社發 韋亮 攝
致敬!中國藍盔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