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幣收藏潛力大,但它的投資方向是什麼?投資方法你了解多少?

2019-08-17     紫軒藏品

紀念幣是一個國家為紀念國際或本國的政治、歷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傑出人物、 名勝古蹟、珍稀動植物、體育賽事等而發行的法定貨幣,它包括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 質量一般為精製,限量發行。



我們在兌換的時候,有時候是原價,有時候需要溢價,對於老百姓來說,真正的收藏愛好者,適當的溢價預約兌換是願意的,出來後漲跌都不太會情緒影響,對於炒幣者投資者以及幣商,這個時候就要考驗你的眼光水平,根據題材、發行量等預測上市後的價格了。

紀念幣是以特殊重大的歷史事件為設計背景而出現的特殊錢幣,市場上的紀念幣有兩種發行意義,一種是如同普通錢幣一樣在市場上可正常使用,除了紀念功能外,還具備流通功能;另一種則是具有純粹的紀念功能,不能流通。

對於這些紀念幣,在剛剛發行的時候就受到大部分收藏愛好者的喜愛,他們迫不及待地購買,由於紀念幣限量發行,以及可知消息同樣有限,因此出現了如今流通紀念幣市場頗為繁榮的景象。

供不應求,因此紀念幣價格很被看好。同樣地,限量發行,意義特殊,可流通也可紀念的特殊價值,使其具備了較為巨大的收藏價值。

由於紀念幣是以重大事件和特殊人物為背景內容,極具紀念價值,所以很多人都希望獲得以作為收藏或投資使用。因此,無論是純粹地收藏還是作為投資使用,其升值空間都很很巨大;由於其自身的特殊意義,限量發行,以及供求關係的影響,所以它在收藏市場上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價值不斷提高,從而價格必將出現上漲。

一、中國紀念幣行業市場規模

目前,我國年發行紀念幣規模已到80億元,其中貴金屬紀念幣發行量增長迅速,按中國金幣總公司的規劃,2017年貴金屬金幣的發行量達到4300萬枚。



圖表:2015-2017年中國紀念幣行業發行規模分析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金幣總公司、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紀念幣收藏潛力大

近年來,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的收藏形勢越來越被人們看好,作為一種極具投資價值的錢幣收藏品,紀念幣為許多投資者所青睞。

1992年以前,中國發行的金銀紀念幣大部分對境外經銷,外國實力收藏家和港澳同胞成為金銀幣的主要買家。

受經濟實力、投資觀念等因素影響,當時境內問津者微乎其微。從1995年下半年起,國內金銀幣銷售市場漸旺,僅19%年,中國發行的各種金銀紀念幣達23套,計105枚,為近年發行之最。



到1997年3月,金銀紀念幣的銷售和炒作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境內新發行的金銀紀念幣剛問世,錢幣市場裡已在發行價上加了數倍成交,連前兒年向境外發行的金銀紀念幣也大量返銷境內市場高價拋售。1997年4月金銀幣市場行情頂峰時,許多金銀紀念幣的市場價格,相對發行價和起步價已漲了48倍以上,如19%年的一盎司《熊貓》銀幣,起步價160元,最高曾炒到800元。1996年發行的《迎接香港回歸》金幣,發行價2800元,最高也曾漲到8500元;由此可見,收藏金銀紀念幣確實是一種回報較高的投資。

收藏品歷來都是物以稀為貴,紀念幣發行量的多少,是決定其投資價值和升值潛力的首要因素。紀念幣的發行量與市場價格呈反比關係,即量少價高、量多價低。同時,紀念幣的題材、雕刻工藝也是判斷紀念幣投資價值的重要參考標準。此外,紀念幣是否得過業界公認的獎項,包裝、附件是否讓人耳目一新,也是投資價值的構成要素。

賀歲幣投資宜長線

生肖文化是我國特有的文化之一,以生肖為主題的收藏品也是我國收藏市場的一大亮點。每到歲末年初,生肖藏品都會迎來一輪發行高潮,同時也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



二、中國紀念幣行業發展分析

目前,我國普通紀念幣在傳統現場發行的基礎上,推行預約發行方式,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成效,但仍然與社會經濟金融和紀念幣市場發展變化不相適應,存在一系列深層次的機制缺陷和問題,迫切需要對當前的發行方式進行徹底改革。國際主流經濟體普通紀念幣發行模式相對成熟,在發行體制、機制和制度等方面都比較完善,對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的普通紀念幣市場化發行機制具有借鑑意義。

強大的法律支撐。以美國為代表的國際主流經濟體紀念幣發行時問較早,管理體系成熟完善,均有權威的法律法規和嚴格的控制體系作保障。如美國頒布了《19%年紀念幣改革法》,在法律法規層面對普通紀念幣的發行作了進一步明確,形成了較為先進的紀念幣管理模式;《日本貨幣銀行法》中規定,由大藏省造幣局根據公眾需求向國會提交發行項目,經國會批准後製造發行;澳大利亞《1965年貨幣法》規定,財政部對擬發行紀念幣全面評估後提交國會審議,並記錄在聯邦登記簿中;歐盟以《經濟與貨幣聯盟條約》為主,各成員國制定區域內保障法則,以保證普通紀念幣的順利發行。

發行面額小、數量少。國際主流經濟體普通紀念幣具有面額較小、發行數量受限的共性特徵:美國每年紀念幣發行項目不能超過兩個,面額通常為25美分和50美分,發行量不得超過75萬枚;日本紀念幣面額一般為100或500日元,至今發行項目僅30個左右;澳大利亞面額種類較多,20分、50分、1澳元、2澳元、3澳元較為常見;歐盟規定一個成員國每年只能發行一個主題的紀念幣,發行數量占流通貨幣總量的比例有明確的量化規定,且面額只能為2歐元。



市場化發行方式。

美國紀念幣發行採用較為成熟的市場化模式,財政部造幣廠負責生產和銷售紀念幣,同時有權決定發行價格,銷售渠道主要包括經銷商零售、官網線上訂購和郵寄支票直接購買。對於購買數量和定價,各國政策較為靈活,美國紀念幣一旦進入錢幣市場,其價格僅受供求影響,由市場白行調節。

明確的溢價分配。美國通過《19%年紀念幣改革法案》和《2003年美國5分硬幣設計連續性法案》明確了紀念幣發行溢價分配的要求和方案。一般來說,銷售溢價會支持一些紀念館或博物館的公益事業,如《國會山遊客中心紀念幣發行法案》規定該紀念幣銷售溢價必須用於國會山廣場遊客中心的修建。

同時,改革法案詳細說明了受益單位需滿足的條件,強調其必須接受獨立財務審計,並將審計結果報送財政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bbmumwBJleJMoPMZX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