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感冒都能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它只適合有積滯的熱感冒

2019-11-29   羊爸爸育兒

文 | 杜陽

我們說到感冒,大部分人的理解可能只能想到普通感冒,也就是現代醫學定義的「上呼吸道感染」。

其實「感冒」是一個地道的中醫病名,它指的是人體感受外界的風寒濕等邪氣後,出現的以打噴嚏、流鼻涕、咳嗽、頭痛頭暈、咽喉不適、怕冷、發熱、全身不適等為主要表現的外感病症。

在中醫的概念中,感冒的範圍很廣,大家經常聽到的那些診斷比如「急性支氣管炎」、「病毒性咽炎」、「喉炎」、「皰疹性咽峽炎」、「扁桃體炎」等等,在中醫這裡可能也只是某一類感冒。而對於現在我們熟知的流行性感冒,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廣泛流行,症狀比較重的,在中醫裡面,可能會診斷成「時行感冒」或者「溫病」。這就是一些中西醫在病名上的差別,希望大家能注意區分。

感冒在中醫上有比較細的區分,常見的分類有風寒、風熱、寒熱錯雜、風寒挾濕、體虛外感、外感挾積等等。雖然都屬於感冒,但不同類型的處理方式有很大區別。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處理的就是熱證感冒合併有積滯的情況。

說明書指出的功效是:疏風解表,清熱導滯。用於小兒風熱感冒挾滯證。

主要症狀表現有:發熱、咳嗽、鼻塞、流涕、咽紅腫痛、胃口不好、口渴、脘腹脹滿、便秘或大便酸臭、小便黃等。

從症狀上我們可以看出,除了有感冒引起的呼吸道的症狀以外,還有因為積滯引起的胃腸道症狀。所以其實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普通感冒了,而是合併有積食。

適用的症狀表現

發熱:這個熱可能還比較高,還可能有煩躁,有可能出了汗燒還不退,發熱還可能伴隨口乾;還可能因為積滯導致的痰濕,所以,發燒還容易反覆;

鼻塞、鼻涕:鼻子會偏干或者有熱氣,鼻涕比較濃或者是黃黏;

咳嗽:往往咳嗽比較劇烈,而且是有痰的咳嗽,痰可能不容易咳出來,但是能聽到痰音。

胃口不好:因為積滯,可能不會很想吃東西,還可能伴隨有點口臭;腹部摸著比較脹,有的沒大便的,可能還能在左側腹部摸到硬硬的條狀物。有積滯的肚子,有時會摸著發熱。

常見的還比如咽紅腫痛,便秘或大便酸臭,小便黃等,有時候會摸到孩子的手心會比其他地方潮濕溫熱;

最後不要忘記看看孩子的舌頭:舌頭一般整體偏紅一些,或者舌邊尖很紅伴隨舌上紅點密集;舌苔是厚膩的,往往這種厚膩會集中在舌頭的中、後部分;積滯嚴重的舌苔還會變黃,往往初期的時候,偏白多一些。

接下來,我們從六綱辨證和藥物組方的角度,更進一步的了解它。

以六綱辨證來看,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適合辨證屬於: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合病時

藥物組成:連翹,淡豆豉,薄荷,荊芥,梔子(炒),大黃,青蒿,赤芍,檳榔,厚朴,黃芩,半夏,柴胡,甘草。

先從辨證的角度對藥物進行一個歸類:

照顧太陽為主:荊芥

照顧少陽為主:柴胡

照顧太陰為主:淡豆豉、檳榔、厚朴、半夏、甘草

照顧陽明為主:連翹、薄荷、梔子、大黃、青蒿、赤芍、黃芩

從組成歸納上看這是一個以陽明太陰為主的藥物。

陽明的藥裡面,連翹薄荷青蒿的藥物作用趨勢是向上向外的,目的是宣透在表的熱邪;其他的幾個藥作用是向里向下的,作用是清在裡面積滯導致的熱。

太陰的藥裡面,太陰的藥裡面有幫助行氣消滯的厚朴檳榔——積滯的去除需要氣機的推動;同時也有幫助燥濕化痰的半夏厚朴——脾胃積滯會影響脾胃的正常功能,從而導致痰濕的積聚,所以往往消積的藥裡面會有一些幫助祛濕的藥。

從藥物的分析上,我們可以將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的功效再進行一下擴展:用於感冒後,表里均有熱症,並且伴有胃腸的積滯問題的時候。

注意:以寒證為主的感冒不能用,沒有積滯的單純外感也不適合。

最後,我們再次複習一下中醫上幾種常見感冒的類型和處理思路。

(1)單純風寒感冒

有比較明顯的受寒的誘因。比如突然降溫沒穿衣服;比如出了很多汗,沒擦乾,汗涼了;比如光腳在涼涼的地板上玩耍了很久;比如晚上睡覺總是蹬被子等等。

單純風寒感冒初期症狀常見的有:噴嚏、鼻涕、寒顫、怕冷、咳嗽少痰、頭痛、發燒,咽痛等;舌淡紅,苔薄白。初期一般會略有不適,孩子會黏人一些,但是整體不算煩躁,飲食胃口也還可以。

參考藥物:蔥豉湯、薑糖水、參蘇丸、荊防顆粒、風寒感冒顆粒等。配合給孩子搓搓後脖子等。

(2)風熱感冒或者感冒化熱後以在表的熱證為主的

與風寒感冒病邪位置類似,都在體表。但由於一個是表現出來是寒症,一個表現出來是熱症,症狀有所不同。

症狀表現有:自覺發熱不是很怕冷、怕風、頭脹痛、黃鼻涕、鼻塞鼻干鼻熱、有出汗、咳嗽痰黏偏黃,口乾想喝水,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舌頭上不會太水滑等。

處理方式:還是以解表為主。所不同的是,風寒感冒因為是感受的寒邪,所以,我們用的藥是辛溫解表的藥。風熱感冒感受的是熱邪,所以我們用是的辛涼或者辛平解表的藥。

在對症的情況,可以考慮雙黃連口服液、桑菊感冒顆粒、桑菊顆粒、銀翹解毒顆粒。

(3)感冒後寒熱錯雜的


一般出現在感冒後兩三天,表有寒沒有解,有點熱證出現了。

症狀表現有:流的是清鼻涕、打噴嚏,咳嗽,白痰居多,咽喉紅,會有黃眼屎等。關鍵點在於:舌邊尖紅,或者舌頭整體不紅,但是舌頭上有比較明顯的紅點點;舌苔薄白滿布或者白膩或者有點浮黃在表面。

處理方式:既要解除表寒又要兼顧清熱;如果是積滯的熱,那主要還是以解表和去積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