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蕭條期間,美國人為什麼還要倒牛奶?說資本家為富不仁你信嗎?

2021-05-09   夜讀史書

原標題:大蕭條期間,美國人為什麼還要倒牛奶?說資本家為富不仁你信嗎?

2021年5月初,綜藝節目《青春有你3》在為偶像助力環節中出現了「粉絲」為支持自己心儀的偶像,不惜花重金購買大量牛奶,然後直接打開獲取瓶蓋,而把完好的牛奶全部掉入水溝中。此事被曝光後引起了軒然大波,如此浪費食物也確實令絕大多數人感到無比憤慨。不過說起倒牛奶事件,最廣為人知的倒不是這一次,而是發生在90多年前的美國大蕭條期間。

過去書本上曾告訴我們,美國人在大蕭條期間還要白白倒掉牛奶是資本家冷漠、自私,為富不仁,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寧可把牛奶倒進河裡也不肯施捨給窮人。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

二十世紀初,美國的牛奶產業已經相當發達了。稍微懂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商品價格由供給和需求兩方面決定。當時牛奶產量很大,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日常需求,所以牛奶價格自然也就一路走低。不過在經濟危機(大蕭條)發生前,奶農們還能靠出售牛奶賺錢的,畢竟奶價要是跌破盈虧平衡點,奶農們養奶牛的積極性就會降低,牛奶供給也會變少,供需平衡發生變化後,奶價也會重新上升。

1929年,一場史無前例的經濟危機席捲美國,整個社會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擺狀態。隨著全國性大蕭條的出現,大批美國人破產,國民消費意願和能力都極速萎縮,大量商品出現剩餘。

美國牛奶產業原本就在供需平衡之間上下浮動,大蕭條帶來的消費能力下降導致牛奶遠遠供過於求,奶價也隨之暴跌。以胡佛總統的家鄉艾奧瓦州為例,1夸脫(0.946升)牛奶只能賣到2美分,這價格連人工成本都難以覆蓋,更別提賺錢了。

對奶農來說,更雪上加霜的是大蕭條導致許多農民放下毫無指望的農活,拿起乾草叉和獵槍走上街頭抗議。他們封鎖了通向城鎮的道路,不允許車輛通過。奶農們無法將牛奶送入城裡出售,只好將整桶整桶的牛奶倒入水溝。估計當時的奶農們心裡也是萬馬奔騰,因為其他農產品都可以保存或長或短的時間,所以那些農民能放心大膽地走上街頭抗議,為自己爭取利益,可牛奶卻只能現產現銷。所以搞來搞去,受傷的還是奶農。

隨著事件愈演愈烈,被封鎖的城鎮也越來越多。在威斯康辛州,憤怒的農民衝進乳品廠,將3.4萬磅牛奶掀翻在地,再把汽油倒進牛奶桶中以示抗議。我們在書本上所了解到的倒牛奶事件,主要就是指發生在威斯康辛州的這一次。原來搞半天都是在倒別人家的牛奶,難怪個個那麼起勁。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對這件事情就有了新的認識。美國大蕭條期間發生的倒牛奶現象既不是資本家乾的,也不是資本家的雇員乾的,而是一些憤怒的農民和一些出於無奈的奶農。

那麼奶農們為什麼寧可把牛奶倒掉也不免費分發給窮人呢?其實奶農們不是沒這樣干,而是力所不及。最初有部分被攔截下的奶農也捨不得白白倒掉牛奶,而是將車開到附近村鎮免費分發。可是擠奶、運輸這些都是要成本的。奶農們在自己都要活不下去的情況下,誰還有動力去堅持做這些好人好事呢?對他們來說,在牛奶無法出售的情況下,直接倒掉是最經濟、最省事的做法。所以,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畢竟人家當年倒牛奶和如今《青春有你3》中「粉絲」為助力偶像而倒牛奶的做法完全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