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愛馬情懷和關於馬文化的精彩論述

2019-11-28     新世紀體育報

內蒙古壩上草原,蒙古馬馳騁。

11月29日,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將在「蒙古馬精神」的涵養之地——水草豐美、駿馬奔騰的內蒙古璀璨登場,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以及馬業菁英、文化大家,胸懷深化馬文化交流、互鑒的歷史使命,歡聚一堂,共襄盛舉。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馬文化作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發展土壤和民族稟賦不同,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馬文化,它們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回首歷史,審視當下,眺望未來,我們更為自信,當下是中華馬文化發展的最好時代,我們豪情滿懷,一個更光明的馬文化發展新時代正闊步走來。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植根於5000多年厚重的文化底色和「蒙古馬精神」的誕生之地,自籌備伊始就備受廣泛關注,各國馬業代表和專家學者智慧碰撞,交流互鑒,中華馬業人倍感榮焉。

蒙古族是名聞世界的馬背民族。

初心催生使命,使命引領未來。中國馬業協會自誕生伊始,就將「弘揚馬文化,發展馬產業」這一初心嵌入自己的精神命脈,「講好馬故事,做好馬文章」是中國馬業協會的使命所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馬文化的精彩論述和對弘揚「蒙古馬精神」的殷切期望,為新時代中華馬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持續交流互鑒」提供了新的蓬勃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文明植根於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

作為中華厚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馬文化源遠流長,從田忌賽馬、伯樂相馬的歷史典故,到龍馬精神、馬到成功的吉語風行,從昭陵六駿、汗血寶馬的傳奇故事,到馬踏飛燕、秦陵兵馬俑的出土佐證,中華馬文化無不彰顯出厚重的歷史。

遊客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欣賞國寶「鎏金銅馬」。

習近平總書記對馬文化的弘揚和發展非常關心。2014年5月,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了世界汗血馬協會特別大會暨中國馬文化節開幕式。習近平指出,馬在中華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國的馬文化源遠流長。建設國家需要萬馬奔騰的氣勢,推動發展需要快馬加鞭的勁頭,開拓創新需要一馬當先的勇氣。馬是奮鬥不止、自強不息的象徵,馬是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代表。

駿馬外交是世界馬文化交流的重要表現形式。法國、土庫曼、蒙古等國,均向習近平贈送過駿馬。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範,積極向海外推廣中國的馬文化,例如在阿根廷,習近平向馬克里總統贈送中國刺繡作品《唐女馬球圖》。

習近平總書記愛馬情深,對中華馬文化如數家珍。他熟悉汗血寶馬文化,稱「中國人民喜愛汗血馬,將之譽為『天馬』」。他關注馬場發展,曾到甘肅山丹馬場視察,實地察看馬場經營發展情況。他觀看過賽馬,在錫林郭勒冬季那達慕,他聽長調,賞歌舞,祝大家馬年一馬當先、萬馬奔騰、馬到成功。他在馬年念兩副駿馬主題春聯送福的聲音言猶在耳:「駿馬追風揚氣魄,寒梅傲雪見精神」、「昂首揚鬃,駿馬舞東風,追求夢想;斗寒傲雪,紅梅開大地,實現復興」。

10月26日,世界最大的馬場——甘肅張掖山丹馬場。

內蒙古是中華馬文化沉澱最為豐厚的大區,蒙古馬名聞天下。習近平多次到內蒙古考察,曾用形象比喻勉勵內蒙古各族幹部群眾:蒙古馬雖然沒有國外名馬那樣的高大個頭,但生命力強、耐力強、體魄健壯。我們幹事創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

如果說,習近平總書記之前提出的「開拓創新需要一馬當先的勇氣」是基於馬文化的一種改革精神的凝鍊表達,那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蒙古馬精神」,則是中華馬文化在新時代的高度升華。在實物載體上,兩者均是由馬衍生,一脈相承,在精神實質上,兩者所含民族特質高度相似,均是中華馬文化在新時代的生動體現,是推動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是無往不勝的基因密碼。

「弘揚馬文化,發展馬產業」是中國馬業協會領銜主辦世界馬文化論壇的初心。中國馬業協會會長、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主席賈幼陵認為,「弘揚馬文化,發展馬產業」是初心,亦是戰鼓,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他進一步指出,弘揚中華馬文化,需要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與各國馬文化交流、互鑒,為海外馬文化發展貢獻東方智慧,同時,中華馬文化也要在交流、互鑒中汲取精華,取長補短,加快促進中華馬文化與創意、藝術、體育、旅遊、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日臻完善的「馬文化+」產業鏈,進而推動整個馬產業的快速發展。

甘肅武威市擂台漢墓出土的銅奔馬及銅馬儀仗隊。

中華馬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甘肅武威出土的99件銅車馬儀仗俑代表了漢代青銅鑄造工藝之巔,以致「四海盛讚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新疆伊犁是天馬的故鄉,素有「騰崑崙,歷西極」之美譽,「天馬徠兮從西極,經萬里兮歸有德」廣為流傳;內蒙古是蒙古馬的故鄉,蒙古族馬頭琴、那達慕、蒙古族馬具製作技藝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可見,在促進馬產業發展上,中華馬文化發展空間很大,但也要看到,由於缺乏頂層設計,馬文化資源缺乏統籌整合,在絕大多數地方,馬產業被當作了副業,馬文化與賽事、旅遊、休閒騎乘、馬產品開發等尚未實現深度融合,在土地利用、項目審批等方面缺乏明確的政策指引和支持,與馬文化相關的創意、會展、文學、詞曲、美術、實景劇等展示的平台亟待拓展,等等。

中華馬文化如何得到更好地弘揚,更好地促進馬產業的復興?在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上,我們不僅需要涉及馬文化產業體系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縝密布局「馬文化+」的戰略思維,也需要以馬文化為引領,以「小切口」實現「深打井」,率先在與馬文化相關的諸多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實現突破的真知灼見。

馬文化與休閒旅遊有待深度融合。

處一域而思全局,立當下而謀長遠。中國馬業協會秘書長、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秘書長岳高峰表示,「馬文化+」是一個宏大的歷史性課題,中國馬業協會將在立足於馬文化醇厚沉澱的基礎上,以高度的政治自覺與文化自信,在「蒙古馬精神」的指引下,在「開拓創新需要一馬當先的勇氣」的鼓舞下,不忘初心與使命,講好馬故事,做好馬文章,協助國家和各級黨政部門做好「馬文化+」的頂層設計,引領和助推各地打造一批馬文化區域性和國際性品牌,促進馬文化作為一個產業,與健康、體育、旅遊、科技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百花齊放、特色明顯的「馬文化+」產業鏈格局。

中國馬業協會秘書長岳高峰指出,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以中國馬文化與世界馬文明為主題,並以尊重馬文化多樣性、蒙古馬精神的世界意義、馬文旅之融合發展和科學技術與現代馬產業為分議題,進行交流、互鑒。2019年的世界馬文化論壇是首屆論壇,今後將每兩年舉辦一次,論壇成立主席團和秘書處,在北京常設辦事機構秘書處。

「龍馬精神」、「馬到成功」等用語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首屆世界馬文化論壇為何選擇在內蒙古這片馬業厚土召開?中國馬業協會秘書長岳高峰表示,內蒙古是「蒙古馬」精神的發祥地,蒙古族是世界聞名的馬背民族,蒙古族馬文化是中華馬文化的傑出代表。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內蒙古馬產業的發展和規劃,在馬文化產業領域正著手進行頂層設計,與中國馬業協會致力於「弘揚馬文化,發展馬產業」的初心不謀而合。

鉤沉歷史的吉光片羽,我們會發現,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舉辦地呼和浩特市是胡服騎射的發祥地,是鮮卑拓跋的龍興地,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在此交匯、碰撞,產生了深邃悠遠的馬文化魅力。中國馬業協會秘書長岳高峰指出,呼和浩特市具有首府文化、政治、區位、科技、旅遊等優勢,是內蒙古未來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現代馬文化產業中心。12月1日,世界馬文化論壇將發布《呼和浩特宣言》,總結和歸納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的目標和成果,亦將是對呼和浩特馬文化高地的讚譽和推崇。

作始也簡,將畢也鉅。2019世界馬文化論壇,具有深刻的歷史承載和深遠的時代意義,必將催生一個馬文化新時代的開啟。時間會證明一切。

呼和浩特,一場關於馬文化的盛宴即將開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ig9vm4BMH2_cNUgIg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