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小麥赤霉病流行

2020-04-14     華山網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病害,小麥抽穗揚花期,氣溫在15℃以上,遇上陰雨天氣時,赤霉病就可能發生暴發流行危害,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另外,小麥感染赤霉病後,品質下降,籽粒乾癟,出粉率降低,且由於病粒含有少量毒素,會大大失去商品價值。

據市農技中心植保站監測調查,預計小麥赤霉病在我市南部灌區偏重發生,主要原因有:一是田間菌源量大。近年來,我市小麥、玉米連作,秸稈還田面積較大,為赤霉病菌的順利越冬創造了有利條件。加之,赤霉病連年偏重發生,田間病菌不斷累積,菌源數量充足。二是與農田生境相關。大面積種植的小偃22、西農889、周麥系列等主栽品種不抗赤霉病,偏施氮肥,種群密度大,田間濕度大,透氣性差等栽培管理環境,為赤霉病流行創造了條件。三是降雨偏多。據市氣象部門預報,我市南部灌區4月18-19日、26-28日將有兩次降雨過程,較常年偏多1-3成,對於多數正處於抽穗揚花期的小麥,極易被赤霉病菌孢子侵染導致大流行。因此,請各地隨時關注天氣預報和赤霉病的發生動態,狠抓小麥抽穗揚花期的防治關鍵節點,提早防範,群防群控,最大限度降低流行隱患。

1、防治時間:

抓住小麥齊穗至揚花期,見花打藥。若小麥揚花期遇上降雨較多,雨後間隙露水干後,可再噴藥1-2次,抑制病害發展。

2、防治措施:

赤霉病的防治要明確樹立「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觀念,在小麥揚花初期,積極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搶抓有限的防治關鍵期,確保發生區能夠及時有效防治。每畝可選用或43%戊唑醇乳油20ml,或40%戊唑·咪鮮胺水乳劑40g,或 25%氰烯菌酯懸乳劑100ml或20%的氰烯菌酯·己唑醇懸乳劑110ml,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g噴霧防治。

赤霉病發生期也是條鏽病、白粉病、紅蜘蛛、蚜蟲、吸漿蟲等多種病蟲集中發生危害期,特別是今年條鏽病發生較重,是個流行年份,要突出赤霉病、條鏽病防治,廣泛開展小麥「一噴三防」。殺菌劑可選用43%戊唑醇懸浮劑或20%氰烯菌酯·己唑醇懸浮劑或40%戊唑·咪鮮胺水乳劑或5%己唑醇懸浮劑等;殺蟲劑可選用52.25%氯氰·毒死蜱乳油或7.5%氯氟·吡蟲啉乳油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葉面肥可選用磷酸二氫鉀、全元營養肥、芸苔內酯素等。紅蜘蛛發生重的田塊可加入15%噠蟎靈乳油。注意不同品種藥劑輪換用藥,以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YuKdnEBnkjnB-0zQq_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