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春光振興鄉村——莆田市城廂區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2020-04-01   莆田發布


城廂區農業農村局幹部為白洋貧困村檢測香菇農產品質量安全。

牽線電商、客商進枇杷園,幫助貧困戶拓寬銷售渠道。

惠農扶貧政策疊加釋放紅利,「愛心助農」堅定發展信心,招商迎來致富新機遇,城廂區一系列惠農扶貧政策接連出台,讓城廂區的鄉村呈現美好春天景象。不負春光振興鄉村,城廂區農業復工復產、戰「疫」戰貧齊抓並進,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人間四月天,春天已到最美時。

莆田枇杷主產區城廂區,漫山遍野「黃金果」,爭相來報春消息。連日來,該區扶貧幹部奔走鄉鎮,嘗試用電商、商超等模式廣開銷路,幫助果農銷售枇杷,讓脫貧家庭有比較好的枇杷收入。

疫情防控不容緩,脫貧攻堅不耽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不久前,城廂區委書記王文才在調研督導精準脫貧工作時指出,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依託資源優勢,認真謀劃產業項目,用好扶貧資金,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搶抓農時,不負春光,精準扶貧,不失時機。該區農業復工復產、戰「疫」戰貧齊抓並進,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防止返貧 惠農扶貧政策釋放紅利

春風暖,春耕忙。

精準扶貧,根基在於農村,奪取農產豐收,才能穩定脫貧。在涌動的農業生產熱潮中,該區科技特派員活躍田間地頭,「點對點」講技術、破難題,「面對面」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指導農戶調優品種結構,示範帶動產業提質升級,為鄉村振興添動能。濃濃的「科技范」為今年春耕圖添新景。

春意正濃,城廂區政府出台《加強農業復工復產七條措施》,率先在全市對推廣新品種改良、拓寬枇杷銷售渠道、擴大畜禽養殖產能等方面給予補助或獎勵。

城廂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7個、貧困人口741戶2230人,其中國定貧困戶358戶1019人,省定貧困戶383戶1211人;2017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18年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

為防止脫貧戶因「疫」返貧,該區一系列惠農扶貧政策接連出台,釋放疊加「紅利」,消除脫貧戶後顧之憂,提振貧困村發展信心,激活鞏固脫貧活力。

該區首創「紅黃綠」分類警示管理,其中綠色為脫貧穩定戶,即有勞動力就業收入的629戶1913人;黃色為脫貧監管戶,即弱、半勞動力就業的87戶266人;紅色為脫貧重點戶,即為沒有勞動力的25戶51人。分類建立清單,定製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確保脫貧穩定。

該區還實施「123」增收計劃,「1」即落實1個就業扶貧政策。該區工業企業眾多,第三產業發達,立足優勢,把就業扶貧作為根本出路,做活穩定增收大文章。「2」即實施「產業+創業」雙輪驅動。全區建立產業扶貧基地,並探索建立扶貧超市線上線下惠民創業平台。「3」即構築三道保險防護鏈條,第一道充分落實省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政策,第二道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落實市級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第三道實現貧困戶產業扶貧保險政策,保費由市區財政分級承擔。

此外,建立區鎮村三級責任體系,及時下達各類扶貧資金,同步錄入扶貧資金在線監管系統,保障每筆資金到項目、到戶、到人,並逐級進行公告公示,實現陽光運行。並抽調農業農村、扶貧部門人員,開展聯合督導,對發現的問題實行挂號整改、銷號管理。

精準幫扶 「愛心助農」堅定發展信心

3月17日,區農業農村局幹部陳瑞冰通過微信朋友圈宣傳,幫鳳凰山白洋村銷售香菇,短短几個小時,訂單突破50公斤。

白洋村為市級貧困村,2018年該村利用各級幫扶資金,成立莆田市鳳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村民閒置的豬圈,改造為香菇生產示範基地。今年,該村進一步擴大香菇種植規模,時下正值生長旺季,但因受疫情影響,大量新鮮的香菇滯銷。

農業幹部、扶貧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大家想方設法,謀求銷路。團市委號召全市團員青年、社會愛心人士積極認購,同時委派青年志願者定點配送。城廂區扶貧辦幹部陳衛軍也利用業餘時間,拍攝視頻宣傳。

眾人拾柴火焰高,「愛心助農」如和煦的春風,吹進貧困村,堅定了致富信心。

疫情期間,華亭鎮澗口村的「日有喜網+店」家庭超市卻銷量增長。當地村民說,這些超市銷售的大多是知名品牌日用品,價格比其他超市還便宜,在特殊時期,家門口就能購買日用品,很方便。

為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城廂區探索創新消費扶貧模式,建立「城廂區扶貧超市消費平台」項目,實現貧困戶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區農業農村局主任科員吳國良介紹,該項目委託日有喜科技(莆田)有限責任公司全面運營,該公司通過整合全國幾百家日用品品牌,將廠家的貨源直接入村,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開設「一戶一碼一網店」+村村實體店,提供低於市場價格的商品,鼓勵貧困戶創業就業,促進增收脫貧。該區以此作為全區消費扶貧示範基地。目前,先行試點13家線下實體店,72家網店。特別是線下實體店開設以來,經濟效益良好,戶均月增收780多元,最高達3000元以上。按照規劃,該項目將覆蓋全區741戶貧困戶、7個貧困村及51個革命老區村等,擬開設30家以上線下實體店和741家線上網店,最終實現消費扶貧促脫貧攻堅。

產業扶貧 共促脫貧致富鄉村振興

3月21日,華亭鎮五雲村迎來一件喜事,莆田桂圓產業園天桂五雲基地在此揭牌。

五雲村曾是省定貧困村,擁有2000多畝果樹林,村民長期種植枇杷、龍眼謀生。2017年全村流轉61畝土地,歸村集體所有,建成了「四季蜜」特晚熟龍眼基地,增強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

該村黨支部書記林玉滿介紹,「四季蜜」一年四季都能開花結果,果實每年元旦、春節上市,避開了上市高峰期,售價很好。作為華亭鎮產業扶貧示範基地,該項目採取集約經營和示範栽培,以點帶面,帶動農民參與,還為村裡貧困人員提供農業技術學習機會和就業崗位。

得益於桂圓良種繁育,培育「四季蜜」品種等的資源和人才優勢,該村順利對接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許清勇表示,將把基地培育成農業與旅遊融合的新業態,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未來將打造10萬畝的基地,為桂圓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村企攜手共建桂圓基地,既解決了農業發展中資金緊缺難題,帶動農戶增產增收,又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的活力,共促鄉村振興。 

精心築巢引鳳來,還不只五雲村。眼下該區另一個扶貧農場項目在華亭鎮埔柳村抓緊推進,由區扶貧公司將項目直接委託國有企業經營管理,建立國有產業扶貧基地,獲得扶貧產業收益用於解決貧困戶產業發展、就業及兜底保障等,爭取實現高質量脫貧。

截至目前,該區累計建立26個產業扶貧基地,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472戶貧困家庭利用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入股分紅,戶均年增收約7000元。目前7個貧困村每村至少有2個以上產業增收項目,在我市「突出開放招商,強化項目帶動」戰略輻射下,貧困村發展致富迎來新機遇。

「脫貧攻堅不能停頓、不能大意,更不能放鬆。」城廂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區扶貧辦主任肖建耀表示,該區將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在打好疫情阻擊戰的同時,按照「一個都不落下」的要求,保持脫貧攻堅態勢,咬定目標,補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短板,並完善區級扶貧項目庫建設,加強項目庫儲備和管理,精準實施扶貧項目,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本稿來源:湄洲日報 記者:黃凌燕 通訊員 梁亦嫻 許晨昕 文/圖 編輯: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