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真聖祖
該禮器20世紀末年發現在金上京地區。禮器鐵質,鑄造為犁趟頭狀,四周設計有突起圖案,犁面鑄造出雙眼和嘴,尤如人面,酷似三星堆青銅人面,故稱人面犁頭。
禮器從犁尖到犁頭把長37厘米,最寬處23厘米,從犁尖到嘴像鼻子長24厘米,眼睛至嘴10厘米。嘴下巴5.5厘米,插把至嘴11厘米,犁頭尖至兩側各11厘米。現重十四點八六斤。是金上京地區發現唯—的孤品金代禮器。
《金史·太祖紀》載:正月初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按出虎水(今松花江支流阿什河)畔皇帝寨建國稱帝,國號大金。《金史叫可離合懣傳》載:在阿骨打舉行登基典禮時,宗族阿離合懣、宗翰「以耕具九為獻,祝曰:使陛下毋;忘稼穡之艱難」。以示農業為立國之本。
在激烈的抗遼戰爭中,阿骨打功;未;忘記組織農業生產,他不斷採取一些切實措施以保護、鼓勵農耕。對於奚、漢、渤海、室韋等各族來降附者或「擇膏腴之地處之」,或以牛頭地分配給土地,免除賦稅以示優惠。阿骨打還命叫扭兵之官』,無縱軍士動擾人民,以廢農業」。
金太宗對農事十分重視。天會四年(公元1127年)十二月庚辰發《勸農沼》,詔曰:「朕惟國家,四境雖遠而兵革未息,田野雖廣而畎畝未辟,百工略備而祿秩未均,方貢反修而賓館未贍,是皆出乎民力。苟不務本業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其令所在長吏,敦勸農功。」《金史》三《太宗札記他「分遣使者諸路勸農」,甚至下令民間訴訟之事,待農閒時進行,他況:「新降之民,訴訟者眾,今方農時,或失田業,可俟農隙聽決」。
金熙宗為了擴大耕種面積。「詔罷來流水,混同江漢護地與民耕牧」,還將皇帝狩獵的「禁苑隙地分給百姓」。
海陵王時教導太子重農。《金史.海陵記》載:天德三年(1152年)三月,「己亥,謂待臣曰:『昨日太子生日,皇后獻朕一物,大是珍異,卿試觀之。』即出諸絳囊中,乃田家稼穡圖。後意太子生深宮之中,,不知民間稼穡之艱難,故以為獻,朕甚賢之。」待到金未和議達成,戰爭平息,政治重心南移之後,業宗、章宗等最高統治者在發展新統治地區的同時,也同樣沒有忽略東北大本營農業經濟的發展。世宗在晚年北巡祭祖時還下令「遣仗臨潢、泰州勸農」。
以農為本的基本國策,是金朝與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的根本區別。故其能延十帝一百二十年。據金史、女真史專家考證,此人面犁頭當是大金開國時阿離合懣、宗翰向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所獻「耕具九」之首。
人面犁頭
子日典祀 承命建元收國尊
滿族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