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張國立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演了一輩子戲,竟然會因為一檔綜藝節目,遭受質疑,被人嘲諷「玩不起」。
11月16日的《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依舊話題性十足,李冰冰缺席、寧靜退賽、郭濤被淘汰……可這些都遠遠比不上「老戲骨張國立李成儒互剛」,更為吸引眼球。
注意,這個標題是節目組起的,用意可想而知。一個是縱橫娛樂圈數十載的實力派,一個是耿直犀利敢講敢說的老戲骨,兩個人「掐」起來,場面自然異常精彩。
說起來也很有意思,在當天的節目中,張國立、郭濤、文淇等人,表演完畢後,受到在場導演、編劇的一致稱讚,只有李成儒反其道而行。
他認為表演中有一段台詞,處理方式有問題。既然文淇念了,張國立就不該再念,兩個人同時說,顯得很混亂。
可以說,李成儒「挑刺」並不意外,畢竟嚴謹嚴苛是他的一貫作風,而張國立也對此做出解釋。
他表示,這段台詞採用了影視劇常用的處理手法「疊化」,是經過再三考慮,為了更好的銜接,才決定以這樣的方式呈現。
對於張國立的解釋,李成儒不能認同,他認為即使如此,張國立念完兩句後,便應該交給文淇,這樣一重不可能念得那麼准。
張國立直言,因為文淇是女孩,所以聽上去才彆扭,如果換成男的,或許效果就不一樣了。
而李成儒則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這並非是男孩女孩的問題,還是處理方式不對。
可能張國立沒想到李成儒如此難纏,直接打斷他表示「那也會很奇怪」。
這場爭辯,最終在導演田羽生的發言下,得以收場。
實事求地講,雖然兩位老戲骨看上去火藥味十足,但能夠看到他們現場為表演爭辯,也算受益匪淺,相信在這之前,很少有觀眾懂什麼叫「疊化」。
可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場頗具意義的爭辯,在有些人眼中竟然變了味。節目結束後,張國立「玩不起」的消息,在網上傳得鋪天蓋地。
在這些人的眼中,張國立倚老賣老,人紅就飄了,不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玩不起就不應該來參加節目……
很顯然,在他們看來,張國立就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李成儒則是娛樂圈「標杆」性人物,不容反駁。
看到這些人口沫橫飛的樣子,突然就想起了郭敬明。就在前不久的另一檔節目中,李成儒當場提出質疑,郭敬明予以反駁解釋,隨後馬上登頂熱搜。
那場爭辯的結果是,李成儒一戰成名,並帶火了「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三個成語。而郭敬明則淪為笑談,盡顯風度口才的他,還被貼上了「詭辯」的標籤。
如今的張國立和當初的郭敬明,遭遇簡直如出一轍。看到輿論一面倒的架勢,就知道,有些人已經將李成儒,奉若神明,他的話不容質疑。
可從郭敬明到張國立,李成儒變得沒人敢惹,真的是一件幸事?
李成儒之所以人氣飆升、深受愛戴, 是因為現在的人,已經聽膩了阿諛奉承、互相吹捧,已經看膩了帶著面具生活,每天言不由衷的假象。
有道是物以稀為貴,當說真話成為一種「奢侈品」,橫空冒出的李成儒,猶如娛樂圈一股清流,於是大家自然把他奉若神明。
可凡事過猶不及,就比如這次,張國立只不過是據理力爭,馬上就招致非議。可對於藝術,對於演技,本來就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分辨、有爭議實屬正常。
怎麼李成儒發言就成了直言不諱,郭敬明和張國立分辨解釋,就成了詭辯、玩不起,如此的雙標還真是讓人費解!
在人際嘈雜的娛樂圈,李成儒敢於說真話,確實值得點贊,可如果非要認為他的話不容反駁,說什麼都對,這就未免矯枉過正。相信,這也並非李成儒的本意。
一直以來,有些人總走極端,愛一個人愛得死去活來,不喜歡一個人,又會貶得一文不值。可世事並非是非黑即白,非錯即對,只不過每個人站在自己的立場,有不同的選擇和見解而已。
李成儒耿直坦率,固然可貴,可郭敬明和張國立也有權利為自己發聲。當說真話變成一種奢侈品,本來就很悲哀,而把李成儒奉若神明,不容辯駁,也絕非幸事。
藝術本來就該百花齊放,容納不同的聲音,無論郭敬明還是張國立,與其說他們是在和李成儒爭辯,不如說是思想上的碰撞,更為貼切。這種碰撞是積極正面的,有利於藝術的發展和傳承。
很多時候,人最難做到的是就事論事,張國立和李成儒只不過是一次正常的交流,實在沒必要上綱上線。我倒是覺得,相對於吹毛求疵,老戲骨們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值得大家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9aChm4BMH2_cNUgIm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