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海小酒
蘇軾曾在37歲時寫道:「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瀟洒快意的生活讓人心生羨慕。
從前的中年人,沒有繁重的工作,隨時可以遊山玩水,現在的中年人,要養活一家老小,根本抽不開身週遊世界;從前的中年人,隨時寫信問候朋友,現在的中年人,只能停留在朋友圈裡點贊的交情;從前的中年人,拋棄一切還可以重新開始,現在的中年人,走錯一步就會一無所有。
人過三十,有些事不說也罷,說了也不見得有人懂;有些苦不提也罷,提了也不見得有人疼;有些命逃不開也罷,逃了也不見得會輕鬆。
《快樂就好》中寫道:「人到中年,心最累,情最深,責任最重。在家裡,中年是孩子與老人的支柱和港灣;在單位,中年是集體事業的核心與骨幹;在社會,中年是人字結構中最堅實的支撐。」
走過了三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外人看來我們早已練就了一身不屈的傲骨,但只有中年人自己知道,面對那些註定要來的命運,我們無力抗衡,只能接受。
01
子女嗷嗷待哺,父母兩鬢如霜
中年人的家庭就像是一個啞鈴,左邊象徵年少無知的子女,右邊象徵白髮蒼蒼的父母,中間象徵維繫著一家老小的夫妻。
《努力必須張揚》中寫道:「現實的殘酷,需要我們馬不停蹄地奮鬥、抗爭、努力,需要付出更多的血汗,才能養活父母子女,才能照顧到遠大的夢想。」胸中有責的中年人,生活再難,都會扛起撫養的重擔;心中有愛的中年人,日子再苦,都會接過贍養的責任。
孩子每天上課放學的接送,父母偶爾生病住院的陪護,不放心讓別人來完成;孩子日常的陪伴教導,父母平日的關心照料,不捨得由別人代替;孩子未來的美好前程,父母晚年的享樂時光,不甘心靠別人來打拚。
一項關於居民儲蓄的調查顯示,一對中年夫妻要撫養一個孩子,需承擔高達25萬元的經濟壓力,如估算到子女上學的支出,則高達48萬元;與此同時,更有超過60%的人肩負著沉重的養老壓力。
殘酷的現實,讓每個中年人不僅要為自己而活,更要為了子女和父母而活。有壓力,怕父母擔心,孩子緊張,只能自己扛;有心酸,怕父母惦記,孩子難過,只能自己忍;有煩惱,怕父母著急,孩子不安,只能自己撐。孩子和父母註定是我們割捨不掉的牽掛,逃不開的宿命,更是我們心甘情願承受的負擔。
章燕曾說過:「人生無非就是,被父母養大,把孩子養大,把父母送走,被子女送走。」是父母讓我們知道人生的來處,是子女讓我們明白人生的歸途。人過三十,子女懂事,父母健在,實屬不易。上有老下有小,是中年人的命,更是中年人的幸。
02
朋友說散就散,關係說淡就淡
舒婷曾說過:「人到中年,朋友的多少和頭髮的多少成正比,友情之樹日漸凋零。」人過三十,友情被家庭、工作所左右,被經濟、閱歷所捆綁,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是各自安好,是互不打擾。
成熟後的友情,更多的是漸行漸遠。因為年齡增長,而少了彼此的依賴;因為生活繁忙,而淡了密切的聯繫;因為環境不同,而沒了共同的話題。時間一長,感情淡了,人也就散了。
《克斯維爾的明天》中寫道:「其實真正的分別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在一個和平時一樣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年輕人感情淡了,是爭吵絕交,成年人感情淡了,則是沉默祝福。
年輕時候的我們,需要朋友隨時陪在身邊,成熟後的我們,接受了朋友隨時離開身邊;年輕時候的我們,是全都想要,成熟後的我們,是懂得取捨;年輕時候的我們,友情來得快散得晚;成熟後的我們,友情來得慢淡得快。
《偉大是熬出來的》中寫道:「朋友之間就應該是人走茶涼,如果人走茶不涼,朋友陸陸續續地來,你就招呼不過來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走到下半場,總是歡聚少,離別多,看穿了這個宿命,自己才能少些煩惱。
人過三十,散了的朋友,別去追,感謝他們曾經帶來的美好,就會覺得知足;淡了的關係,別傷心,珍惜還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人,就能感到幸福。朋友能來,是緣,朋友要走,是命,相逢一場,不追,不念,不傷,才是正道。
03
工作停滯不前,職場碌碌無為
《你的職場,不再迷茫》中寫道:「職場就像是一場錦標賽,越往前走,名額越少,難度越大。能夠走得很遠,稱得上是成功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其他人都是平庸的大多數。」人過三十,工作能力拚不過前輩,學習熱情敵不過晚輩,心有不甘卻又無法改變。
《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中顯示,中年人的職場壓力來源於四個方面:第一是工作負荷,第二是上下級關係的處理,第三是職業性質的壓力,其次則是工作環境的壓力。誰都想要升職加薪,可是職場的局勢瞬息萬變,沒有人可以預料到,跳出舒適區後要承擔怎樣的代價。我們不是不想改變,而是不敢改變,拼搏了十多年的成果真的不忍心就這麼放下。
中年人在職場,雖然有著豐富的經驗,卻很難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發揮作用;雖然有著豐富的人脈,卻很難在高昂薪酬成本的企業中占據優勢。不僅要抗住領導的壓力,還要頂住同事的競爭,能保留在原有水平不倒退,已經實屬不易了。
中年人在職場,不要求超過誰,只希望穩住自己。工作雖然沒有太大突破,但是穩定的職場生活卻帶來了內心的平和。經歷了年輕時走南闖北的拼搏歲月,才發現安逸隨心的生活,更加難得。
《靜心寬心修心》中寫道:「遭遇職場壓力,首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平心靜氣地思考職場壓力產生的根結,理清思路。爾後深呼吸,或許就在這呼氣、吸氣之間,你所有的職場壓力都隨風而逝。」
誰不想要飛黃騰達?誰不想要揚名立萬?
可是人生就是這樣波浪式地前進,過了三十歲,我們的人生浪潮就進入了平靜期。這是人生的命定階段,不要心急更不要埋怨自己,安靜接受當下的狀態,才能享受未來更多的驚喜。
04
人過三十,立於心,忠於己
《冷眼看人生》中寫道:「幼年時,我們要看喜劇,憧憬快樂的人生;青年時,我們要欣賞悲劇,磨練脆弱的靈魂;中年,我們要看悲喜劇,在悲中找喜,苦中作樂。」
人生走過三十年,我們更懂得要為了自己而活,要忠於內心的想法,更感激歲月的沉澱,讓自己能擁有少年人沒有的沉穩,老年人沒有的英氣。
朱自清曾說:「老年人的衰朽,是過去,青年人還幼稚,是將來,占有現在的只是中年人。」中年人,是嘴上不說,心裡有數的人;中年人,是身上有傷,臉上帶笑的人;中年人,是眉頭緊鎖,昂首挺胸的人。
畫壇巨匠齊白石,32歲時開始學習刻印;肯德基創始人山德士,40歲時開始做快餐;華人導演李安,36歲時開始拍攝第一部作品。時間沒有成為中年人的枷鎖,反而變成試金石,讓我們明白人生苦短,要為自己而活,世事難料,要順應自己的本心。
《品味》中寫道:「人活到中年自然會流露出生命經歷後的痕跡,你可以說那是滄桑,但是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你的收穫。」
人過三十,立於心,忠於己,不亂於情,更不困於世。見證了宿命,更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
人過三十,請為自己喝彩!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圖/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