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教育方式,因為每位家庭中的父母受到的教育也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公認的,那就是,有些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聽話懂事有禮貌,而有些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調皮又搗蛋,這就與家庭中的教育息息相關。
最近應該有很多人已經聽說過《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節目了吧,其中有一個明星就是寧靜,而她也是觀眾期待的c位人選之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寧靜已經是一個22歲孩子的母親了。之前兒子問過她一個問題,那就是結婚是什麼感覺?那時候她已經與她的外籍老公離婚多年了,當時她是怎麼回答的呢?她選擇讓兒子一直單曲循環一首自己最愛的歌,直到電量用完。
其實主要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婚姻就像是將自己最愛的歌進行單曲循環,剛開始聽是因為喜歡,後來聽是因為習慣,而這也是寧靜想要告訴兒子的最真實的想法。如果愛成為了習慣,那麼愛就是愛本身。也因為這種做法,甚至有網友在微博上留言說自己也想做寧靜的兒子。之前有網友在微博上看到的寧靜所說的這麼一句話,這句話的大意就是說成長就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摔倒了再爬起來的一個過程。不得不說,寧靜確實看得通透。
很多父母以為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其實這種愛是最低級的,最終也會成為毀掉孩子一生的罪魁禍首。真正的愛並不是溺愛,而是學會放手。
1.放手是為了讓孩子學會選擇
人的一生總要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有些選擇是在答卷上,而有些選擇是在人生抉擇的道路上。很多家長習慣性地替孩子做好選擇,讀什麼學校?學什麼專業?上什麼課程?父母幾乎把孩子的一生都給安排了。但是父母總有老去的那一天,也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孩子應該怎麼辦呢?沒有人替他做選擇,孩子可能只會像一個無頭的蒼蠅一樣到處亂轉,而難以找到一個正確的選擇。只有那些能讓孩子真正地找到自己本心的父母,才是最偉大的父母。
2.放手是為了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自立自強已經成為了當代孩子的生存準則,但是如果孩子的所有問題都被父母解決了,那麼孩子如何才能培養出自立的性格呢?可能很難了吧。孩子的一生本來就是需要不斷的成長,不斷地面對問題,然後不斷地解決。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時候,孩子才能得到成長,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如果父母替孩子做完了所有的選擇,解決了所有的問題,那麼在前半生孩子可能是輕輕鬆鬆的生活,但是到了後半生當父母沒有辦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那時就是孩子真正受累受苦的時候了。
3.放開手是為了讓孩子獨立生存
小的時候,父母可以給孩子做飯,洗衣服,還可以送孩子上學讓孩子好好地汲取知識。但是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但是在孩子長大之後,終究是要遠行的。如果孩子一無所長,什麼都不會,連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會的話,又如何獨自在外生存呢?父母要教給孩子的並不是讓孩子學會享受,而是要教會孩子在逆境中學會生存,在平凡的生活中能夠獨立的生存下去,這才應該是父母教給孩子的最有用的知識。
每位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風。但是,如果孩子連基本的生存都不會,只知道一味地享受父母的溺愛,那麼這樣的孩子未來能有什麼作為呢?所以父母一定要盡到自己的職責,不能一味的溺愛孩子,該放手的時候要學會放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mSSk3MBnz2VwqOVZ3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