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愛上你啦」: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父母的引導很關鍵

2019-07-24   五星級媽媽

前天接兒子放學,她一看到我就說:「媽媽,今天我可開心啦!媽媽,我愛上你啦!我長大後要娶你!」

他才4歲半!我笑笑說:「好呀!媽媽同意了。」

他看我同意,很高興。

回家看到老公,兒子又跟老公說:「我要跟媽媽結婚啦!媽媽已經同意啦!」

老公白了我一眼:「小孩子結什麼婚!你怎麼什麼都答應她?」

難道這就是吃醋的爸爸?

我對老公說:「童言無忌嘛!他開心就好,又不是真的。」

其實,還有一點我沒跟老公細說。

大部分4~7歲的孩子都會有「結婚」的想法,這是他們進入「婚姻敏感期」的正常表現。

「婚姻敏感期」顧名思義,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一段時間內對「結婚」這個話題特別敏感,想要「和某某結婚」。

這是兒童生長發育的必經階段,大人不必對此大驚小怪。

具體來說,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有這樣的表現:

01.「嫁爸爸」或「娶媽媽」

爸爸和媽媽是孩子接觸最早、最多的異性,所以他對婚姻敏感期的探索,通常從父母開始。

這個時候,女孩可能會說「我要嫁給爸爸」,男孩則會說「我要娶媽媽」,或者他們直接說「我要跟爸爸/媽媽結婚」。

霍思燕的兒子嗯哼規划過「八歲娶媽媽」,戚薇的女兒Lucky也說過「我長大了要嫁給爸爸」,說得就是這個階段。

此時,孩子不會覺得自己與父母年齡差距太大,只是對異性有最單純的好感而已。

02.找同齡人結婚

隨著孩子認識的發展,社交圈的擴大。

到6~7歲以後,他們的性別意識將慢慢超出家庭,發展出除父母之外的「結婚」對象,目標轉向同齡小夥伴。

通常,他們會跟熟悉的小朋友玩一對一的「過家家」遊戲,會將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給喜歡的小朋友。

當對方需要幫忙時,也會主動站出來幫他。

有的孩子還會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表達自己對某個小朋友的喜歡,宣布「結婚」,或者抱抱、親親等。

無論孩子處於哪個階段,家長要以健康乾淨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以成人世界的婚戀觀、道德觀審視孩子的行為。

朋友的女兒與我兒子同齡,我們有時候一起帶孩子玩。

有一次,朋友女兒親了兒子臉頰一下。她連忙把兒子拉開,並訓斥道:「小小年紀,你怎麼學會耍流氓啦?」

兒子問:「什麼是『耍流氓』?」

朋友以責怪的語氣對他說:「你親女生,這就是『耍流氓』,不可以!」

小傢伙似乎有些迷茫,他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對媽媽耍流氓?」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很簡單美好的。

他說「喜歡」也好,「結婚」也好,都是他表達喜歡的最直接方式,與成人世界的愛情和婚姻有本質區別。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

當孩子對異性有了朦朧的好感,或者有了「結婚」的想法時,他們的情感若得到父母的接納和保護,孩子對未來的情感關係會更順暢。

若被父母忽視或打擊,孩子就會對情感產生羞恥,即使未來遇到心儀對象也會產生抗拒。

所以,當孩子對異性有好感時,家長不要盲目對孩子的美好情感進行批評或打壓,否則會給他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婚姻敏感期只是一個特殊階段,父母要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特殊行為,科學引導孩子處理異性關係,幫孩子建立健康的婚戀觀。

01.不嘲笑或打擊孩子

當聽到孩子有「和某某結婚」的宣言時,家長不要笑話他,把這當作很多平凡小事中的其中一件就好了。

有一個日本小短片,一家婚慶公司為孩子們舉行了一場「模擬婚禮」。

這場模擬婚禮像一場真正的婚禮,從進入會場,到交換戒指,再到放飛氣球、拋花束,像模像樣。

現場的孩子,有的認真觀看,有的驚訝,有的害羞。

家長們表現得極為淡定,他們認為:

模擬婚禮是讓孩子了解婚姻的一種方式,更有利於孩子學習健康成熟的兩性關係。

對孩子來說,探索婚姻就像探索毛毛蟲變蝴蝶一樣自然,是一種健康行為。

我們不會笑話孩子探索世界,自然也不必嘲笑他探索婚姻。

02.正面回答孩子的疑問

在探索「婚姻」的階段,孩子未免會有很多疑問。

家長不要迴避這些問題,也不要隨便敷衍,用他能理解的語言正面回答即可。

比如,孩子問:「我為什麼不能跟爸爸(或媽媽)結婚?」

回答:「因為他已經跟我結婚了。」

孩子問:「為什么爸爸媽媽可以結婚?」

回答:「因為爸爸媽媽相愛。」

千萬不要迴避孩子的問題,否則,孩子會從家長的態度上判斷出這不是一個好問題,從而對婚姻產生更多疑惑。

03.父母的引導很關鍵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約翰·布魯埃爾說:

父母給到孩子最大的情感寶藏,就是彼此深愛對方。而父母之間愛的方式,就成了孩子情感的教科書,今日植根在心裡,明日就成為一個模板,孩子無需刻意,就能複製父母的幸福。

良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學習健康婚戀觀的搖籃。

父母關係和諧的家庭,孩子更能學到與異性的相處之道。

更重要的是,婚姻關係良好的家庭,孩子不僅能從中感受到更多的愛,還能學會如何給予他人更多的愛,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成長無小事,學會愛、表達愛也是孩子一生重要的課題。

家長認真對待孩子的情感,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導他梳理自己的情感,這對孩子的心智發展非常重要。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我們以健康積極的心態教育孩子吧!

大人內心健康,孩子內心也會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