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尚武精神喚起民族血性

2019-09-17     武術之家網



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這個民族的靈魂。古往今來,畏懼戰爭、貪圖安逸的民族註定要遭受衰敗和欺凌,全民尚武、崇尚榮譽的國家才會贏得尊重,才能防侵拒辱。

自秦始皇開始,為了鞏固封建統治,歷朝歷代開始對人民進行奴化教育。從始皇帝的「禁錮」到宋朝的「弱武興文」,再到元明清的「閉關」「文字獄」,各種奴化手段層出不窮,以絕對服從為代表的奴隸性格漸漸成了民族性格中的一部分,尚武精神幾乎被摧毀殆盡。羸弱的民族性格,富饒的自然資源,腐敗的封建統治,難以避免地招致列強覬覦,造就了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歷史。

缺少了尚武精神,在社會層面便會呈現出一種病態。民眾只知有家不知有國,對國防漠不關心。追求安逸舒適,嚮往奢靡生活。遇事以個人和家庭為重,家比國大。思想領域缺乏活力,如一潭死水。這在清末的中國表現得尤為明顯,如梁啟超所說:「不數年遂使英穎之青年化為八十老翁,形同槁木,心如死灰。」正是因為沒有了尚武精神,喪失了血性,在遭受外敵入侵後,才會出現被屠殺時幾乎未有任何抵抗,被人稱「東亞病夫」。

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離不開精神復興,精神復興包含尚武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復興始於共產黨人,為了追求民族獨立和解放,「他們擦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志的屍體,繼續戰鬥」。我們提倡尚武精神,絕不是讓人好勇鬥狠,更不窮兵黷武,而是要持續喚起深藏於國人心底的血性,是要去除附著在我們身上的「奴性」殘餘,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深厚的精神動力,絕不讓屈辱歷史重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cB_QG0BJleJMoPMhg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