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B型肝炎患者:我為什麼要抗病毒?

2019-12-03     肝博士

文·黃玲(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科)

看到這個題目,也許是感染科醫生最常碰到的問題之一。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B型肝炎(B肝)這個疾病。我國現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約9300萬人,其中慢性B型肝炎患者約2000萬例。未經正規診治的慢B肝患者有四成的人將進展為肝癌。「慢B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是長期縈繞在患者心頭的巨大陰影。



同為慢B肝患者,為何有的人平安度過一生,有的人結局卻很差呢?

講究「宿命論」的病友可能會嘆息一句:這都是命!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有點道理。在醫學上,這個「宿命」就是基因。不同的人基因特點不同,導致他們罹患疾病的風險不一。肝癌常有家族聚集現象,特別是哥哥弟弟先後患上肝癌的例子並不少見,這其中遺傳基因起了很大作用。「基因」這部分因素是目前醫學技術暫時無法干預到的,攤上了只能「認命」。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肝癌的發生機制錯綜複雜,有很多方面是可以通過正規診治改善的。

那麼我們能夠干預的因素有哪些呢?就是病毒這部分因素。台灣一項大型研究表明,血液中的B肝兩對半情況和HBV DNA載量與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高HBsAg水平、「大三陽」、高HBV DNA的患者發生肝癌的風險大大增加。抗病毒治療通過抑制血清中的HBV DNA複製,使其降低到無法檢測出來的程度,從而明顯降低肝癌的風險。相當部分患者還能達到「大三陽」轉變為「小三陽」、甚至HBsAg的下降,那麼就為自己的健康又增加了決定性的籌碼,完全可以和「命」討價還價了。

但並非一發現B肝病毒陽性就開始抗病毒治療。慢性B肝的自然發展往往經歷四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為免疫耐受期,即俗稱的「攜帶者」,由於中國人大部分自幼就感染上了B肝病毒,那時候免疫系統尚未達到完美狀態,不能識別出B肝病毒是「異類」,因此沒有及時進行病毒清除,導致病毒長期在體內與人體和平共處,彼此相安無事。具體表現為這個時期雖然B肝病毒量很高,但患者肝功能持續正常。如果在這時給予抗病毒治療,機體「不認帳」,用藥效果不佳,還容易導致耐藥株的產生。另外很多B肝攜帶者可能終身不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達到「自愈」,根本不需要治療,如果盲目用藥,將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精神負擔。

2、第二個階段為免疫清除期,即人的免疫功能逐漸完善,忽然之間開始「覺醒」,尤其在病毒複製活躍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機體發覺B肝病毒竟然潛伏了這麼長時間,這是無法容忍的,於是免疫系統發動了針對B肝病毒的戰爭,這就是所謂的「免疫反應」。由於B肝病毒的大本營是肝臟細胞,清除病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以犧牲肝細胞為代價,肝細胞中的轉氨酶釋放入血,就表現為肝功能的異常。此時,HBV DNA高載量並伴有轉氨酶、總膽紅素等指標的升高就是進入「免疫清除期」的信號,告訴我們:抗病毒的最佳時機到了。

3、第三個階段為免疫控制期,這時候病毒已經被控制,戰爭暫告一個段落,有的人將長期停留在這個階段,但有的人,尤其是第二期沒有抗病毒的人,會進入第四個階段,免疫再激活期,這是另一個抗病毒治療的時機。

慢B肝的發生常常具有隱匿性,很多患者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轉氨酶升高的,自己完全沒有感覺。那麼該如何掌握治療時機呢?

這裡我們強調隨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旦發現自己B肝表面抗原陽性,建議到專科去進行定期檢查和隨訪,基本的檢查指標包括B肝兩對半、HBV DNA、肝功能等,每半年檢查一次,此外還建議每年至少檢查一次甲胎蛋白和腹部B超以篩查肝癌。家族中有肝硬化和肝癌的人有其需要重視隨訪和及時干預。

反覆的免疫清除活動使肝細胞不斷被破壞,又不斷再生,肝細胞的再生就給了肝臟形成「瘢痕」(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和癌細胞生長的機會。有的患者對長期抗病毒治療存在牴觸心理,認為既然是肝功能損傷,那麼在肝炎活動時給予保肝治療不就行了嗎?其實這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根本的病因不去除,不僅不能延緩肝臟一步步走向惡化的過程,而且將會錯失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機。

對抗病毒治療存在牴觸心理的最重要原因是它似乎沒有盡頭。患者常常會問:我這個藥要用多久?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大部分醫生只能含糊地說抗病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是因為B肝病毒長期潛伏在人體內,已經深諳生存之道。它的藏身之所位於肝細胞內,是目前的藥物尚不能達到的深度,並且它會利用肝細胞內本身的原材料來完成自身的組裝配置,再釋放到血液當中,可以說喬裝得非常完美,加上病毒複製效率驚人,因此抗病毒藥物儘管能有效抑制血液當中的病毒,但對肝細胞內的病毒仍然束手無策。理論上,通過不斷清除血液中的病毒來耗盡「大本營」中的「種子」是可行的,但需要長達十年以上的時間。故抗病毒治療是一場持久戰。如果輕易終止治療,或者減少藥量,都是對病毒的「拓展訓練」,使病毒進化成更難對付的耐藥株,後續的治療將更加複雜,費用將更加昂貴,耐藥株的產生還會大大增加肝癌的風險。

我國慢B肝防治指南上委婉地說道:「(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情況下)在達到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ALT正常後,再鞏固至少3年(經過至少3次複查,每次間隔6個月)仍保持不變,可考慮停藥,但延長療程可減少復發。」注意「延長療程」這句話,這表示目前的醫療水平對慢B肝只能達到「控制」,即服藥可以讓B肝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大大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期,但還無法達到「治癒」。也可以這樣理解,目前雖然B肝還沒有治癒的手段,但B肝患者完全可以通過正規的診治獲得健康、正常的生活,並且要相信,醫療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抗病毒新藥層出不窮,我們將來一定能夠攻克B肝。

本文為肝博士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TpQyW4BMH2_cNUgrx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