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紀錄片橫空出世,時隔四年,豆瓣得分依舊是9.1分...
有網友評論說,虛幻又真實,美麗又浪漫,如果可以我想看一輩子:《京都人秘密的歡愉》
這是一個關於京都人的故事,也是一部關於幸福的故事。
壹 丨 無處不在的分寸感
按我說,京都人的生活,真的很麻煩。
麻煩到什麼程度?
他們每天都要清掃自己的門前,而且一定要乾淨到,找不到一點點紙屑。
京都人與鄰里之間,有一套心照不宣的規則:只掃自己一尺地,絕不踏足他人門。
什麼意思呢?
就是每個人不能越矩,絕對不能幫鄰里掃門口。
這倒不是京都人小氣,是因為這樣會給別人帶來麻煩。
鄰居會想:這次你幫我掃了,我下次是不是也要幫你掃呢?下下次你是不是還要回掃呢?
掃來掃去,無窮盡也,所以乾脆只掃自己的地兒就好。
「自掃門前雪」的涼薄,到了京都,反倒成了一種禮貌,一種讓人輕鬆的相處方式。
鄰里之間,回禮也有一套潛規則。
比如,鄰居送你價值人民幣100多的糕點,回禮時,你得掂量掂量,禮物的價格不能過高。
過高了,對方會覺得你心氣高傲,瞧不起人。
因為京都人在意的是:無論貧富,平等對待。
換句話說,不能因為你比我收入高,就送我更貴的東西...
京都人在雞皮蒜毛的小事上,特別敏感。
你去別人家,是不能輕易進屋的,有啥事,站在玄關處長話短說,說完走人。
如果你坐下來,主人家就頭疼了...
出於禮貌,他們得費心為你準備糕點和茶水。
但有時候他們真的很忙,或者想自己獨處,完全不想把時間,用在人際關係上啊...
貳丨 應時節而變的儀式感
儀式感是什麼?
《小王子》里,是這樣解釋的:儀式,就是使得某一日不同於其他日子,某一小時不同於別的小時。
京都人,把儀式感做到了極致。
京都人的和果子,一直在追逐著時令節氣,並且時令不同,名稱也不相同。
比如,立春將至,多彩羊羹就會上市,名字也浪漫:春逍遙。
比如,六月末,京都人要吃水無月。
光是一個紅豆糯米糰子,根據季節的不同,就有四個名字:春之牡丹、夏之夜船、秋之御荻、冬之北窗。
而且四季不同,糰子的口味也不相同。
和果子,就是京都人的儀式感,沒有吃過春之牡丹,春天就沒有來臨,還沒吃到夏之夜船,就不算來到真正的夏天...
叄丨 長情的京都人
京都,有一間不起眼的茶館,但請不要小看它。
進了店,順著走進去,會發現這家店的奇景:店的地底下,盤旋著一口千年老井。
這家店,只賣兩樣東西:茶水、烤麻薯。
泡茶的水,均取自地底下的千年老井,而這家店開了1015年。
在京都,千年老店俯拾皆是,你的店,要是少於200年歷史,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老字號。
這些老店豐富多彩、應接不暇。
小到掃帚店、豆腐店,大到宮廷御用的和果子店,燒香拜佛的神社...
京都,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百年老店?
你可能無法相信,說到底,還是京都人,不喜歡給別人添麻煩...
他們覺得:這些老店,一旦關門,老顧客買不到東西,會很困擾。
所以京都人,就一直開一直開,開到了現在...
他們甚至認為,傳承自家的老店,是對京都應負的責任。
這部《京都人的秘密歡愉》由NHK拍攝,它是一部觀感奇妙的系列劇。
說它是紀錄片吧,卻又時不時安插一些小故事,說它是劇情片吧,但其中又有京都人受訪的鏡頭...
因為京都的美,太難概括,也太難用某一種類型去描述。
這座城市的魅力,來源於那些似有似無的妖狐傳說,來源於延續千年的歷史底蘊,來源於京都人一言一行的文化古韻...
正如網友所評:京都的美,不是景色、風土人情的那種美,而是一種壓抑中的曖昧,典雅中隱藏著悶騷的一種美。
NHK在拍攝時,採取了一個中立視角,用外國人的眼睛,去看這座城市,有夸有貶,有吐槽有讚揚...
值得一提的是,它還請來常盤貴子,作為女主角,貫穿整部劇。
一襲和服,一口京都腔,淡抹脂粉的常盤貴子,演盡了京都人的輕柔、優雅、溫婉、古典...
這部劇情紀錄片,畫面、構圖,選景十分漂亮,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鏡頭都經過深思熟慮。
春誦夏弦,流觴曲水,粉櫻鬱郁、曲徑通幽、玉樹銀花...這些如畫的景色,俯拾皆是。
在外人眼裡,這些只是美景,而於京都人來說,這些景色,早已化為內心的安寧和詩意。
有趣的是,以《京都人的秘密歡愉》透露出的信息來看,京都人似乎並不受其他地方的日本人待見。
比如,對東京人來說,京都人矯情、虛偽、小氣、固執...
但事實並非如此。
京都人有一句話,被廣泛流傳:來碗茶泡飯嗎?
這不是說,京都人真的想給你上碗茶泡飯,而是委婉地下了逐客令:我累了,你別再呆了,趕緊走吧。
這種潛台詞,在其他地方的人看來,拐彎抹角,扭扭捏捏,一點也不直爽...
但在京都人看來,這是一種最得體的關懷,既堅持了自己的原則,又保留了別人的面子。
或許,這也正是京都人1000多年來的處世之道,而正因為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能維持得這麼好。
京都人賣東西,也有著自己的脾性。
比如,有一家馳名在外的網紅豆腐店,從不接受媒體採訪。
雖然是家網紅店,但有著自己的原則:如果外地顧客一次性買10塊豆腐,拒不售賣。
為什麼有生意不做呢?
老闆解釋道:他們開口就要10塊,那每天來光顧的街坊鄰居就買不到了。
有人建議:不夠賣,就多做一點嘛。
老闆說:增加豆腐數量,就很難保證質量,再說還會搶了其他豆腐店的生意...
儘管受人詬病,但京都人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還為此發明了一首硬核童謠:
請別管我,我不是你兒子,也不是你孫子,我跟你非親非故,等你成為我親戚,再來管我吧。
也正是這些堅持,這些講究,這些自找麻煩,讓京都人在一點一滴的生活中,感受著次序、舒適和幸福。
有人說:一邊品嘗美味的年糕,一邊感嘆四季之美,這就是京都人。
是的,在京都人眼裡,一年四季能呈現出不同的韻味,從不留白。
春看櫻花,夏賞綠葉,秋觀紅楓,冬掃銀雪...
京都人明白:活著就要全身心投入,去感受自然的細微變化,好好運用五官,去品味當下。
正如網友所說:就像和服之下的五花大綁密不透風,京都人的優雅精緻下,也有自成一套潛規則體系。
京都最大的特色,還在於隨處可見的僧侶寺廟。
這些寺廟,藏於茂林里,藏於樹蔭中,藏於小徑盡頭,藏於石階之上...
凡人的告誡、時間的流逝、俗世的煩惱、眾人的希冀,都在寺廟裡,被聆聽,被接納,被寬慰,被消弭...
也許,這也是京都人,活得自矜而安靜的原因之一。
在片中的開頭,有一段這樣的話:京都,魅力之源來自何方?那便是人。而生活在這裡的人,被一種無聲的咒語束縛著...
這無聲的魔咒,來源於京都人複雜、規律、自成一派的生活方式。
而這種繁複的生活,在外人看來是一種魔咒,束縛著京都人。
但在京都人看來,這卻是內心的一種秩序。
這道秩序維持著他們內心的安寧,也維持著他們上千年的歷史與傳統。
看《京都的秘密歡愉》時,你會感覺到:京都人沒啥大抱負,卻生活得很幸福。
其實,京都人的幸福,很簡單。
就是:尊重時節,尊重生活,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後台回復 京都的秘密歡愉
獲得觀看連結
烈火英雄| 哪吒之魔童降世 | 蜘蛛俠 | 獅子王
手術兩百年|凪的新生活|車諾比|坡道上的家
烏鴉微信號:wuya-2 微博:烏鴉電影
烏鴉最新動態將在朋友圈跟微博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