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新的管教方法好用卻不長久?你需要的是「智服」

2020-08-07     育兒小米

原標題:孩子不聽話,新的管教方法好用卻不長久?你需要的是「智服」

鄰居可可有個三歲多的女兒,人人都說

三歲是惹人煩的年紀。打開窗戶

經常就能聽到可可暴躁的聲音:「快吃飯!」、「你到底在想什麼啊?飯居然灑了一地」、「你不要再哭啦!」。然而她前兩天給我發微信說:「我找到了

管教孩子的好方法

,寶寶近期很乖,你可以耳根清凈啦。」

本想打趣回她不要高興得太早,這不好日子沒過了幾天,就又能聽到從隔壁傳來的「戰鬥」聲音。可可又發來消息說:「我就快要爆炸,

明明很奏效的新方法,怎麼突然就不管用了呢?

相信有不少父母都和可可有一樣的感覺,比如寶寶總是貪玩,不按時吃飯,家長絞盡腦汁地想要「對付」孩子。就會想出各種方法,有的會採取嚴格控制吃飯時間,錯過飯點就沒有飯吃等做法。

是不是發現或許一開始有用,但沒幾天孩子就又「打回原形」了呢?

「有效」變「無效」的原因

《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孩子100招》的作者指出:媽媽們總是急於指出孩子的錯誤,卻從來不給孩子自我反省的時間。

我也有過和大家一樣的經歷,發生在哥哥三四歲的時候。他那個時候特別迷戀一部動畫片,甚至晚上做夢說的話都是動畫片裡面的台詞。我們也嘗試過很多禁止哥哥看動畫片的做法,卻

總是無法執行到底

。而在和哥哥「斡旋」的那段時間裡,我發現了孩子行為反反覆復的原因是什麼。

行為模式固定

我們之所以想要改變孩子的某些行為,是因為家長發現了其中有不正確的地方。但是如果仔細回想,孩子的這種不正確行為並不是他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最早開始這麼做的時候,

經過了父母的默許

寶寶常常貪玩不吃飯,而在他第一次這麼做的時候,家人其實是認可的。並且會想盡各種方法讓他吃飯,比如追著喂飯,比如會等著他玩完再吃。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

突然意識到這是一種不正確的方法

,就想要改變孩子。

但此時孩子的行為已經有了固定的模式,或許說在他的潛意識裡,認為自己這麼做是正確的。

試探家長的底線

無論孩子同意與否,父母都會開始糾正孩子。採取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用在自家寶寶身上,也許你的某一種方法

能夠觸碰到了孩子的底線

。比如明確告知孩子如果不按時吃飯的話,就只能等待下一餐。娃嘗過了

挨餓

的滋味,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會

很乖

父母此時

也就放鬆了警惕,認為方法奏效了

。但此時孩子的固定行為模式就開始出來「搗亂」了,因為在寶寶的內心深處,他對新的管教方法存在一定的好奇心或者是畏懼心。「擔心挨餓」的階段過去後,他還是想要先玩玩具,並一點點地試探父母。

這個時候的父母必然又會開始

恢復「暴躁」,認為孩子是「孺子不可教也」

。寶寶看到自己

「固定模式期」

的那個熟悉的

「暴躁」

父母后,他也會停止做出改變,因為大家其實都沒有變。

如何有效地「糾正」孩子

《斯托夫人的教育》中指出:讓孩子在快樂的心情中去學習好的行為,比帶著受責備的壞心情去養成好習慣要容易得多。

發生這樣的狀況後,大多數父母會把

「糾錯」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孩子「不聽話」

。同時在這樣信念的引導下,會知道導致每次的「糾正之旅」都以失敗告終。真的是只能接受現狀,讓孩子任其發展嗎?答案是否定的,一起來試試以下的辦法。

首先,先找准孩子的「缺點」。

這裡指的「缺點」也許並不是孩子真正的缺點,而是父母認為行為不合適的地方。之所以說是「找准」,是因為寶爸寶媽們需要明白,你接下來是

想要改變孩子飯前玩玩具的行為,還是按時吃飯的問題

。這是兩個問題,但也許改變一個,就能順其自然的改變第二個。

其次,確定「改造」模式。

這點是要求全家人要統一意見,一旦出現媽媽管,奶奶喂的情況,這個基本就難以進行下去了。全家人立場一致,讓孩子感受到所有人的決心,對娃來說,也是促使自己改變的一個基礎。

再次,父母要道歉,控制情緒。

在孩子「變乖」後再次試探底線的時候,父母的失控讓孩子看到了以前熟悉的表情,聽到了熟悉的聲音,會

喚醒

孩子的固定模式。此時爸爸媽媽應該對自己的

不恰當行為向孩子表示抱歉,贏得娃的理解

最後,做到持之以恆。

都說想要養成一個新的習慣,需要28天的堅持。我們作為成年人也明白改變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習慣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也需要

準備好一定的耐心和耐力

尤其是我們發現新方法在從有效轉向無效,也就是當孩子開始試探家長底線的時候,父母更要壓住心中的怒火,別暴躁。

一如既往地堅持既定方針,不要被孩子的反反覆復打亂自己的陣腳

。要讓孩子明白一點,我們是「來真的」,不要有僥倖心理。

媽媽來叨叨:

我們能夠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不用父母權威壓制孩子,不理所應該的干涉。

若想要改變他們的不恰當行為,就需要安靜下來思考,想一想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而不是簡單地認定孩子就是「不聽話」。

一位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孩子哭了怎麼辦,媽媽的反應直接影響心理發展,別做錯了坑娃

孩子會走路還求抱抱,家長「過度保護」,影響「自我意識」發展

孩子每天玩得髒兮兮,家長頭疼不已,用這幾招不哭不鬧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umZ0HMBeElxlkkalB4e.html